2022年,我國新能源產業繼續突飛猛進,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風電、光伏發電裝機位列世界第一,儲能電池裝機規模高速增長。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我國在新型儲能領域正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儲能產業騰飛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關注到了儲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媒體群訪時強調,當前,不穩定性制約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儲能的大規模應用將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動提供堅實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CFO鐘錚在其《關于支持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中寫道,在歐洲能源危機、雙碳目標、新能源建設高速發展等背景下,新型儲能產業擁有巨大的市場和發展機遇。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在《關于加快推進電池儲能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中指出,以電池儲能為主的新型儲能是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
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全球儲能數據庫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2年底,中國已投運的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達59.4GW,同比增長37%。其中,抽水蓄能占據最大比重,累計裝機達46.1GW。
鼓勵抽水蓄能項目積極上馬
抽水蓄能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漢元代表表示,抽水蓄能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優、最具大規模開發條件的儲能方式,儲能成本在0.21-0.25元/KWh,相較其他技術成本最低。離河抽水蓄能又是未來發展抽水蓄能的最主要方向。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目前已發現的全球離河抽水蓄能站點達61.6萬個,僅需其中不到1%的站點,即可支撐全球100%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對我國而言,占國土面積僅1%的浙江就有3200個潛在站點,具備1.1萬GWh儲能容量,足以支撐我國構建100%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我國有條件像興建大型水利設施那樣,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集中開工建設抽水蓄能項目,用5到10年時間基本全部完成,率先構建起我國以抽水蓄能為主,電化學和其他儲能方式為輔的儲能系統,有力支撐我國打造新型電力系統,助力能源轉型,同時拉動水泥、鋼材、電氣設備等相關產業發展。此外,離河抽水蓄能電站還能起到類似濕地公園的效果,可調節水庫周圍的大氣,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有積極作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有關抽水蓄能的政策密集出臺。
2021年4月30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633號文)明確抽水蓄能電站執行兩部制電價,以激勵性監管的方式核定容量電價并納入輸配電價,保證經營期40年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率6.5%,鼓勵投資主體多元化、市場化開發。
2021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文件規劃,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6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產總規模1.2億千瓦左右。
2022年以來,抽水蓄能項目頻繁上馬。中國水利發電工程學會抽水蓄能行業分會的最新數據披露,截至2023年2月16日,“十四五”期間已核準抽水蓄能電站共計67個項目,裝機規模合計為9219.1萬千瓦,項目投資金額合計約為6116億元。其中,2021年核準電站11個,裝機規模合計1380萬千瓦,投資金額約898億元;2022年核準電站48個,裝機規模合計6889.6萬千瓦,投資金額約4514億元;2023年至今已核準電站8個,裝機規模合計949.5萬千瓦,投資金額約685億元。
新型儲能政策“查漏補缺”
針對新型儲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鐘錚在其《關于支持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中提到,按照我國“十四五”能源規劃的目標,2025年我國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30億千瓦,靈活調節電源建設將達到7.2億千瓦(占比24%)。目前全國靈活調節容量只有0.5億千瓦左右,距離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必須加快發展。相對于抽水蓄能,新型儲能調節性能優良,建設速度快,不受地域限制,因此世界各國對此都非常重視。
但是,新型儲能技術仍處于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初期,面臨不少問題和隱患,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甚至可能影響我國能源戰略安全,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儲能實際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發揮價值;二是投資回報機制不完善,影響行業投資積極性。
以更好地激勵新型儲能健康快速發展,鐘錚建議,一是建立新型儲能共享傳統抽水蓄能容量電費機制;二是建議給予必要的政策補貼,并建立儲能碳積分制度;三是出臺金融支持和財稅減免政策;四是激勵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解決共性技術難題;五是統籌鋰資源開發,穩定市場價格。
曾毓群在《關于加快推進電池儲能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中指出,以電池儲能為主的新型儲能是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國內電池儲能產業快速增長,但產品良莠不齊,對大容量電池儲能系統并網運行帶來新的安全可靠性挑戰。
曾毓群建議,一要參照核電級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為依據的電池儲能系統安全分級評估體系,并將該體系納入到重大項目招標條件,引導電池儲能邁向以“核電級安全”為標桿的高質量發展。
二是圍繞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電池儲能集成系統這一關鍵領域,加強電化學儲能系統測試評估與實證,建設國家級電化學儲能實驗驗證平臺。
三要加強電池儲能數據的統計發布和共享。建議國家儲能平臺數據分級分類面向電池企業有序開放,以便電池企業支持平臺建立更為準確的儲能電站安全預警模型,為儲能電池產品的不斷優化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建議儲能主管部門和支撐機構參照工信部委托動力電池聯盟按月發布廠家電池裝車數據,定期發布有公信力的國內儲能電池并網總量及生產商并網量數據,為電站設備選型提供關鍵數據參考。
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費心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