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重新回歸的上海車展,熱度空前。不僅各大車企都帶來了最新款的車型與最科幻的概念車,而且車企高管們也紛紛從世界各地飛往上海,為自己的品牌助陣。
不過潮新聞記者關注到,特斯拉卻“意外”地缺席了本次車展。
原因為何?也許這背后,將會是一場10萬億元大產業的新變局。
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
“大號充電寶”如何撬動10萬億元大產業
4月9日,特斯拉宣布將在上海“加碼投資”,新建一座儲能超級工廠。
這消息一出,瞬間點燃了儲能市場。
什么是儲能?與新能源產業又有哪些關系?
記者了解到,在很多時候,電力的生產節奏和使用節奏并不一致,這時就需要大量儲能設備扮演中間介質的角色,將電力通過某種物理或者化學手段儲存下來,在需要的時候釋放出來,原理類似于一個大型“充電寶”。
這樣的“充電寶”可以安裝在發電側或用戶側,幫助電廠、工廠、家庭等用于存儲電能或后備用電,也可以安裝在電網側,幫助電網調峰。
目前最為火熱的新型儲能,就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飛輪、壓縮空氣儲能等。通過“充電寶”,讓電力電量實現跨時空的轉移。
如今,新型儲能正處于市場化發展的前期階段,未來大有可為。
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就明確提到,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上海市政協委員、新思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葛群也在今年的上海市兩會上透露,2024年新型儲能將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到2030年,國內儲能產業的累計市場規模將達10萬億元以上。
特斯拉布局儲能產業,帶火了這條超級賽道?
中國鋰電池儲能產業正在快速擴張。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和EV Tank的預測,2025年中國儲能電池裝機容量將達到276.8吉瓦時,占全球近45%。
特斯拉的入局,讓儲能產業的未來擁有了更多的期待。正如2018年特斯拉與上海首次合作,讓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一個飛速增長的爆發期。
特斯拉即將在上海建設的儲能超級工廠,又有哪些亮點?
首先是特斯拉的速度。潮新聞記者從特斯拉相關負責人了解到,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將于今年第三季度開工,2024 年第二季度投產,從開工到投產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
如此短暫的時間在上海建起一座儲能超級工廠,也表明了特斯拉想要快速搶占儲能市場的決心。
特斯拉的上海儲能工廠建成后,計劃產能為1萬臺Megapack(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能量相當于約40吉瓦時。
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
這相當于一個怎樣的概念?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統計,2022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為130吉瓦時。由此計算,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產能,約相當于中國2022年30%的儲能鋰電池出貨量。
除了特斯拉之外,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為代表的國內傳統鋰電池龍頭企業,也都已經開始在儲能產業上,有所布局。
長三角41城,誰能成為儲能“一哥”
常州與合肥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的成功,讓眾多城市看到了投資未來產業的巨大收益。如今,長三角眾多城市,也已經瞄準了儲能這一條新賽道,希望在這10萬億元的超級產業當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與特斯拉有著深度合作關系的上海,已經喊出了打造全球動力之城的目標,儲能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今年年初,上海又成立了新型儲能專家委員會,提出加快固態電池電解質、大功率長壽命氫燃料電池等技術攻關和材料創新。而上海發展儲能產業,也具備諸多優勢,例如低碳產業基礎好,還有配套的新材料、信息產業鏈及國際化人才優勢。
除了上海之外,長三角眾多城市也已經躍躍欲試。
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旗下的賽迪顧問在今年年初發布的“2022新型儲能十大城市報告”顯示,長沙市、寧波市、廣州市、杭州市、常州市、西安市、南通市、合肥市、宜春市和東莞市入圍全國前十,其中長三角城市占據了半壁江山。
在新能源產業上收獲頗多的江蘇常州,早先便布局儲能技術研究院,并引進動力和儲能電池生產及配套企業。過去幾年,常州牽手多家龍頭企業,300余家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集聚于此。
杭州儲能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也正在不斷延伸,儲能電池、儲能系統集成等產業逐步擴大。南都電源的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底,南都的鋰電產能預計可達到10吉瓦時。
不過對于很多二、三線城市而言,同樣可以在儲能產業上大有可為。
以綠色發展為特色的浙江湖州,目前正在建設一個綜合智慧零碳電廠,其中的“和平共儲”項目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鉛碳儲能電站,一次充滿可存100萬度電,以城鎮居民每戶用電量12.5度/日計算,可滿足8萬戶居民一天的普通用電。
在推動儲能產業發展上,浙江也是動作不斷。
今年3月,浙江為了推動儲能的高質量發展,發布了《關于促進浙江省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要探索多元化新型儲能技術路徑和發展模式。如統籌大規模海上風電、集中式光伏電站開發建設、鼓勵整縣光伏開發地區集中建設獨立儲能等。
作為正在快速崛起的未來產業,儲能產業將會迎來一個瘋狂發展的時期,這也是眾多城市的發展新機遇。誰能在這一產業上占得先機?也許這兩年,就能得到答案。
來源:潮新聞 記者:葉星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