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了第三監管周期的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政策,此次政策對電改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因為終于能算清電網輸配電價了,不同環節各司其事,電網不必承擔過多責任,該漲價漲價,用戶側的商業邏輯也理順了,一些用戶側儲能、增量配網等環節業務模式會更加順暢。
本次輸配電政策,傳遞了什么信號?
5月15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關于第三監管周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價格〔2023〕526號)、《關于第三監管周期區域電網輸電價格及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價格〔2023〕532號)關于輸配電價的重要文件。本次文件在2015年電力市場化改革后可以視為里程碑式的文件。
先交代一下背景:
所謂電改,也就是進行電力系統的市場化改革,也就是從“計劃電”邁向“市場電”。新一輪的電改是在2015年啟動的,核心的目的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中間主要是指電力系統的輸配電環節,輸配電環節主要是由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負責,兩頭是指發電側和售電側,以前輸配售環節都是電網負責,發電環節基本上是火電。
所謂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目的是,要提高發電和售用電側的市場化程度,也就是在前后兩端充分引入競爭機制,充分競爭。而輸電環節類似高速公路、配電環節類似街道小路,節點多,環境復雜。管住中間也就是管住電網,管住輸配電環節,通過管住電網,減少其操作電價空間,讓電價更透明,輸配電網相當于高速公路,用戶交了過路費即可通行。
2015年電改后,2017年完成第一監管周期輸配電價核定、2020年完成第二監管周期輸配電價核定,但是前兩次輸配電價核定仍不夠合理,而本次也即5月15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第三監管周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輸配電價核定較上一輪更細致,差異較多,更好的落實了“準許成本+合理收益”。所以才說,本次政策是電改里程碑式的進展。
具體細則如下:
1、輸配電價按電壓分,不再按用戶分
“用戶用電價格逐步歸并為居民生活、農業生產和工商業用電,工商業用電包括了(大工業和一般工商業),多地不再對大工業和一般工商業進行區分。”統一按照電壓等級來進行定價,電壓越高,輸配電費用就越低,進而避免因用戶種類不同而造成不公平,可以讓工商業用戶更合理選擇電價執行方式,公平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享受電網服務同時承擔成本。
2、電壓等級越高,容需量電價越低,提高電力設備利用率
本次強調用電容量100千伏安及以下的用單一制電價;100-315千伏安之間的可以選擇執行單一制或兩步制電價;315千伏安及以上的執行兩部制電價,現執行單一制電價的用戶可選擇執行單一制或兩部制。選擇執行兩部制的,每月每千伏安用電量達到260千瓦時及以上的,單月需量電價按本通知核定標準90%執行。
兩部制電價就是將電價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稱為基本電價,即固定費用部分;另一部分稱為電度電價,即流動費用部分,單部制和兩部制最大的差異在于基本電費部分。這一條屬于建立負荷率約束機制,也就是說,單月總用電量達到一定程度,可以打九折,進而提高電力設備的利用率,也就是說,電壓等級越高,用電量越大的優質工商企業的輸配電價就越低。
此外形成更合理的分電壓等級差后可以更好的理順增量配電網這種小電網和升級大電網之間的電費關系。
3、為調節性資源定價、電價機制更順了
工商業用戶電價=上網電價+上網環節線損費用+輸配電價+系統運行費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系統運行費用包括輔助服務費用、抽水蓄能容量電費等。上網環節線損費用按實際購電上網電價和綜合線損率計算。相較于之前的政策比,本次把輔助服務費用和抽水蓄能容量電費等單列出來了,以前這部分電價是包含在輸配電價中,雖然規模小,但是未來規模擴張起來,如果費用不明晰承擔方,將給電網帶來麻煩,單列出來就說明以后用戶要為這塊付費,承擔責任明晰。
電力市場化大邁步,哪些環節將受益?
本次輸配電價明晰對電改是個大好事兒,由于電力體制遺留下來的問題,電網以前的權責不明晰,整體的顯得比較亂,因為電網有居民保供的責任,電網也不敢隨意漲電價。此次政策出來,電網的輸配電價格就能算明白了,電網漲價也沒有負擔了,輸配電價的上浮也利于電網投資,進而對電氣設備商都比較受益。而用戶側方面該承擔的責任也清晰了,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運轉,對用戶側儲能,虛擬電廠,增量配網,等這些能賺不同輸配電價差的錢的環節更受益。
整體而言,見智研究認為,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背景下, 整體電力現貨市場、輔助市場還是比較亂的,發電、輸配電、售電環節的市場化模式還沒跑通,但是本次政策把輸配電環節給出了更明確的指引,大方向上能更好的明晰儲能等環節的收益。
來源:華爾街見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