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底,國家電網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嚴格控制電網投資的通知》(以下簡稱826號文),其中提到了幾個關鍵詞: “虧損企業治理” “嚴格控制電網投資”,并明確指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國網公司不得以投資、租賃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開展電網側電化學儲能設施建設,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開工項目。
中國電力市場正處于變革期,剛剛萌芽的儲能行業面臨政策的“冷水”潑下,發展受到沖擊,行業陷入了猶豫與迷茫。
然而,就在826號文發布后不到一個月,一家專注儲能電池的企業---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辰儲能)逆勢注冊成立。
海辰儲能成立不久后,儲能行業迎來了新的轉機,隨著2020年“碳中和”口號的提出,新能源投資駛入快車道。2021年6月,海辰儲能完成A輪融資,本輪出資金額最大的機構投資人為朝希資本。
這家成立于2015年,深度關注新能源及電子半導體領域的產業投資機構,自2020年起便一路追蹤、陪伴,并在海辰儲能首次面向市場融資時就作為為數不多的機構投資者之一重注參與。
今天,儲能已經成為投資圈的當紅賽道,轉型新能源的機構不勝枚舉。而儲能行業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水上優秀標的不多,幾家明星企業的大門前更是擠滿了投資人,也不乏億元級別的融資案例和獨角獸企業的出現,海辰儲能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數據來源:TMTBase、清科研究)
在權威第三方咨詢機構InfoLink剛剛發布的2023年Q1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TOP10榜單中,海辰儲能這家年輕的企業赫然在列,其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王鵬程更是表示:“今年海辰儲能在全球電力儲能電池交付量上要保三爭二,全年儲能電池出貨量目標預計超25GWh。”這是海辰儲能內部結合技術迭代速度、市場發展趨勢后定下的目標。
三年時間,海辰儲能陸續完成了多輪融資,其中B輪融資額超20億元,而一路陪伴的朝希資本也于同期投出了麥田能源、精控能源、正泰新能、越南光伏、拉普拉斯等優秀標的,成為新能源垂直賽道中一支異軍突起的“黑馬基金”。
當產業積淀遇上時代風口
行業寒冬期結伴低谷探險的經歷,讓王鵬程相信朝希是能與企業長期陪伴的“戰友,也是首選的產業伙伴”。
“朝希當初的這份信任對我們來說特別珍貴,我們對朝希是有感情的。”提起朝希,“信任”、“情誼”成為了王鵬程頻繁提到的詞匯。
在眾多伯樂相馬的故事中,珍貴的信任和無價的情誼永不缺席,但資本市場的殘酷在于,沒有“專業”為根基的“信任”和“情誼”只能是一盤散沙。朝希與海辰儲能能夠結伴前行的原因,更是基于雙方一致的專業認知和對未來產業趨勢的趨同判斷。
朝希團隊在新能源產業深耕十余年,收獲了深厚的產業資源,長期追蹤產業周期的發展變化。早在2020年,朝希就提前意識到,當風電、光電在整個電力系統中占比達30%以上時,風光發電將無法滿足穩定性、連續性和可調性等要求,輸出功率的不斷變化必然對電網的穩定性造成沖擊,而儲能是解決電力供需匹配和波動性問題的重要調節器,也必然會成為新型電力系統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同時,朝希背后的眾多產業合作伙伴們也明確提出了發展儲能的業務需求,這更讓朝希堅定了判斷,比許多同行更早地選擇在儲能賽道起步并深耕。
與朝希的產業判斷不謀而合,海辰儲能自創立初始也看到了儲能賽道所具備的新基建屬性與廣闊的發展空間,明確了聚焦儲能電池,專注于生產280Ah以上儲能電芯的產品定位,并在行業內提出了儲能產品的四個發展方向——“高安全、長壽命、高能效和極致低成本” 。正是基于這份產業共識,才有了海辰儲能與朝希長期、深度合作的可能性。
“企業擁有清晰且準確的戰略定位是我們評估企業可投性的一個原則。當然,我們還會關注核心團隊的完整程度和戰略落地的執行能力。”朝希資本管理合伙人惠亨玉表示。
在惠亨玉的印象中,除了一拍即合的產業共識,海辰儲能創始團隊的年輕、活力和魄力也打動了他。“好的產業投資是能夠減少甚至消弭風險的,我看到的是海辰儲能團隊的長遠眼光與行動力”。
“當時海辰儲能不足200人的團隊里,博士學歷研發人員的占比并不小,這對還處于早期的初創企業而言并非必要,但海辰儲能集聚大量技術骨干的做法不僅是為了當下,更是為決勝未來而做出的戰略布局。”惠亨玉表示。
今天,業界評價海辰儲能“起步就是沖刺,快到不可思議”,眾多產業內的玩家紛紛驚訝于海辰儲能所展現出的“海辰速度”。
2021年10月,海辰儲能落地第一條量產線;2022年下半年,海辰儲能發布了300Ah電力儲能專用電池和大圓柱戶用儲能專用電池,隨后陸續啟動了廈門鋰電二期和重慶基地一期項目,提速了產能。今年,海辰儲能又通過技術迭代推出320Ah新一代電力儲能專用電池。
產品開發快、產能釋放快、市場拓展快,可以說海辰儲能在儲能賽道中以“快”制勝。但“快”不是動機而是結果,“海辰速度”的背后有著許多動力來源。
其中,惠亨玉對海辰儲能的企業價值觀印象深刻,而且“海辰儲能內部提出了‘向下扎根,向上生長,走大路,進窄門’等觀點。在資源的土壤里滲透扎根,汲收養分不斷生長,讓產品面向更多應用領域的同時,也不忘修煉企業穿山越嶺、過獨木橋、進窄門、穿越周期的能力。這也在后來成為了朝希評估企業可投性時所關注的特征之一。”
由此看來,給出投資框架、繪出行業脈絡、按圖索驥挖掘項目、發現企業價值,是朝希在儲能賽道的投資路徑。能在這條路徑上跑的更快,則得益于朝希的“產業”底色。
產業投資方法論的形成
朝希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劉杰告訴鈦媒體創投家,朝希對早中期和中晚期企業設立了一套相應的賠率和勝率模型,對于早中期企業賠率可接受范圍在10-20倍甚至更高,但朝希不會去賭勝率,劉杰直言,必須做到50%及以上的勝率。
如何維持50%及以上的勝率?朝希的回答是:堅持投資前景賽道中的“拐點型”企業。
朝希對“拐點”的定義,在于無論是已經完成從0到1的企業正在走向從1到10、亦或是已經完成從1到10的企業正在走向從10到100,都在面臨的關鍵時間節點。
如何找準賽道?如何選擇進入時機?以及如何挖掘、驗證“拐點型”企業?這三點是許多產業投資機構必須面對的終極課題。而這三個課題,我們都在朝希身上看到了不錯的答卷。
“產業資源的積累和產業認知的建立,沒有捷徑可言。”十余年能源產業的深厚積淀,給朝希帶來的優勢,并不局限于能源賽道內的認知和人脈,而是在面臨技術路線選擇時清晰的決策思路;是經歷過完整產品生命周期之后,能夠給到創業者們一針見血的產品改進建議;也是見證了行業先行者們踩過無數大坑之后,給創業者們沉淀下來的穩定高效的市場渠道和合作伙伴。
面對儲能行業爆火、跨行業資本蜂擁而入的狀況,劉杰表示:“這是好事,肯定能給行業帶來強大的推動作用,會加快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進程,同時也會為行業快速培養出新的優秀的團隊。”
朝希的產業資源并不是陳舊、靜態的產業資源,而是以極快速度活躍著、迭代著的產業生態。每月一次的內部產業研討會,會聚集朝希眾多的產業伙伴,系統性地從產品、技術、應用等角度梳理、判斷產業發展態勢,并以產業鏈為坐標系,完成一張張產業圖譜的及時更新。
“為什么朝希能提前找到前景賽道?這要歸功于我們和產業伙伴共同打造的這份產業圖譜的及時性。后續要做的,就是點亮這份圖譜。”劉杰說道。
朝希認為,今天的儲能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技術路線尚未固化,市場呈現多元應用需求。無論是在國內工商業儲能、歐洲戶用儲能、還是海內外大儲的應用場景中,這些年都涌現出了許多優秀企業,而這正是進場儲能的絕佳時機。
基于不同場景對儲能產品的差異化需求,企業也在不斷改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優勢和壁壘。中國電芯企業受益于制造與供應鏈優勢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的市場位置,占據了全球70%-80%的儲能專用電芯供應量,全球出貨量前八的儲能電芯企業僅有兩家海外企業。
中國逆變器企業同樣也實現了海內外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張,全球大部分儲能變流器都是由中國企業供應。在朝希看來,這些領域的中國企業極有機會成為世界級的儲能產品供應商。
“產業圖譜只是藏寶圖,點亮藏寶圖也只是力氣活,關鍵問題在于如何驗證你點亮的是不是真的寶藏。”劉杰表示。
從產業中來,回到產業中去,朝希的產業伙伴們除了會和朝希一起及時更新產業圖譜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驗證目標項目的產業匹配性。這似乎聽起來像是一個盡調環節,但卻絕非一紙盡調那么簡單。
朝希沉淀多年,貫穿上下游全鏈條的產業伙伴們,會通過實地調研和試用合作等方式,給出一個可投性建議。
正是這一個關鍵的投前產業驗證能力,才讓朝希有底氣守住50%以上的勝率,真正抓住那些前景賽道中的“拐點型”企業,并為他們提供企業自身所不具備的發展要素,幫助其順利走上下一階段。
其中,海辰儲能、麥田能源、精控能源、正泰新能就是朝希所收獲的典型案例。
真正做到“以產業為本”
好的投資一定是相互選擇、相互成就,對大部分新能源企業而言,在資本的選擇上往往看重三點:
一是選擇擁有一致價值觀和初心的資本。
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能在新能源產業里堅持下來的一個根本要素是:對產業有信仰。在劉杰看來:“如果你不是一個喜歡產業、能扎進產業的人,你對產業沒有貢獻,你也沒理由在產業中有所收獲。”這往往也是產業創業者普遍的價值觀和初心。
二是選擇行業認知水平高的資本,且不僅限于企業所處行業的認知,處于企業盲區的認知也尤為重要。
“朝希增強了我們對光伏產業的認知,光伏是真正經歷過牛熊周期的新能源產業,這種穿越周期的心路歷程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王鵬程表示。
三是選擇能做到真正“投后賦能,資源共享”的資本。
朝希的LP大多來自產業方,又凝聚了數十家產業龍頭集團作為合作伙伴,核心團隊中匯聚了來自多家新能源和電子半導體龍頭企業的數十位產業合伙人,是朝希具備較強產業投資能力的基礎。他們能從技術落地,到產品產線迭代、市場渠道開拓,再到內部管理等眾多維度,為企業提供參考意見。
所以,“產業賦能”于朝希而言,從不是一句毫無靈魂的口號。“朝希所投出的每一塊錢,都遠遠超出了錢本身的價值。”劉杰表示。
當朝希發現海辰儲能早期訂單相對分散時,曾建議海辰儲能面向源網側規模化發展,基于源網側用戶需求做服務支撐以及進一步的產品量化迭代。
結合光伏企業過去的發展路徑,朝希也提出海辰儲能必須要提升跨地區、跨國別的市場資源整合能力。海外儲能市場需求強勁,盈利能力穩定,產品出海能力對于海辰儲能來說至關重要。
去年六月,海辰儲能與東方日升(雙一力儲能)簽署全面戰略協議,圍繞清潔能源儲能項目展開深入合作,并在今年簽署了三年15GWh磷酸鐵鋰鋰離子電芯供應戰略合作。
四月,海辰儲能又與阿特斯儲能簽署了戰略采購合作協議,協議內容包括針對阿特斯儲能北美儲能項目,簽署1.4GWh儲能電池采購訂單,以及達成未來三年4.2GWh儲能電池采購合作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日升與阿特斯儲能都是朝希長期合作的產業伙伴。
在新能源投資人紛紛試圖打入“產業圈”的今天,朝希團隊早就被視作是產業里的玩家。
協鑫集團副董事長舒樺曾這樣評價朝希團隊的專業能力“核心團隊對產業的理解很深刻,產業生態搭建能力突出,投資判斷力、決策力也很強。”邁為股份董事長周劍則提到:“朝希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能力絕對是頭部級別的。”
“日久見人心,任何資源都是通過時間積累而來的,我們一直在這個賽道里面,沒有亂跑。”劉杰在訪談接近尾聲時這樣感嘆道。
當前資本市場波詭云譎,行業正在經歷一輪小范圍洗牌,能在逆勢中跑出來的,一定是那些持有堅定投資方向和理念的基金。在人民幣為主導的投資市場中,新能源、半導體等硬科技賽道作為熱門賽道,更要學會和“產業”打交道的方式。
今天,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從產業經驗層面而言,無疑對投資機構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像朝希資本這樣持續深耕產業,耐心收獲產業圈層資源,用認知換取能夠穿越周期的潛力企業的模式,已然成為投資機構的一種生存范本。
來源:鈦媒體 作者|張翌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