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7月7日,新能源產業家參加了高工在常州舉辦的儲能大會,超過50家儲能公司參加,電芯公司、風光電公司、電池裝備廠都來了,兩天大會可以說場場滿座,可見儲能的熱度。
和一位管理500億基金規模的機構負責人聊天,他感慨了一句:“現在的儲能就是20年前的房地產。”當主持人說工商業儲能的報告限時領取時,臺上的演講還在進行,臺下一半的觀眾就齊刷刷起身擠出大廳,跑到場外的簽到臺領取報告。
新能源產業家摘錄了會議演講的亮點和現場見聞如下:
01 動力電池廠商“搏殺”儲能市場
儲能的浪潮仍然在熱火朝天地持續,從數據來看——
據高工統計,國內今年上半年的儲能招標量已經是去年全年的量,累計中標量超過130個,合計約為33.2GWh,其中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增長最快。
如此龐大的市場體量,不僅在吸引動力電池廠商入局,風光電企業也在跑步入場,后者占據了“半壁江山”。而今年上半年,最主要的競爭者正從原來的集成商變為了電池公司,38%的儲能中標者是電池廠。
一組數據將動力電池廠商下場“貼身肉搏”展現得最為明顯。
在去年儲能系統排名中排在第二的比亞迪、第五的南都電源、第十的中天儲能在今年上半年分別躍升至第一、第二、第三。電力儲能市場的整體毛利從40%腰斬至20%。
原因可以歸為下游客戶對電池的要求越來越嚴苛了。今年4月,中國華電在一份標書中明確競標廠商應選用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或同等水平其他品牌。6月,寧德時代更是以“系統集成商”的身份在國內中標超過2GWh。
從動力電池廠商的產能布局來看,這場肉搏更是個持久戰。
目前行業的基本判斷是,2030年儲能的總體出貨量是超過動力電池,動力電池若不想被淘汰,必然要提前落子。今年上半年,動力電池廠商的儲能電池出貨結構占比最低也有15%,最高者達到了55%。而行業前五的集中度也由70%達到了75%。
不過,儲能是籠統且難以定義的市場。大盤向上的趨勢中,也有細分賽道在失速,比如去年因歐洲能源危機而迎來大豐收的戶用儲能市場。
這幾個月,歐洲經銷商仍然在艱難消化去年過于樂觀而積攢下的大量存貨。這一現象在國內供應鏈的直觀體現就是產能利用率。
驟降的戶儲產能利用率
今年上半年,儲能電池產能利用率不足5成,其中戶用儲能電池低于3成。高工總結了五個原因:
歐洲能源價格回落
戶儲補貼不確定性(意大利Superbonus)
庫存壓力大
安裝工人制約
大量供應商涌入
此時去開拓新興的國家市場比如南非、墨西哥和西班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02 今年的工商業儲能就是去年爆發的戶用儲能
預期市場會大爆發的是工商業儲能。
根據奇點能源副總裁馬金鵬的總結,工商業儲能的市場走向可以有兩方面參考:
一是去年到今年,大概有17個省市已經出臺了分布式光伏也要開始配置儲能,越來越多的地方已經開始要求分布式光伏配置儲能。
二是就像分布式光伏剛開始有4毛2的度電補貼一樣,對工商業的補貼也越來越清晰,工商業儲能的市場化態勢越來越明顯。
但是工商業儲能既不像大型儲能,也不像家庭戶用儲能,場景極其分散且需定制化。
儲能電池有可能用在中大型制造工廠,也有工業園區,甚至還有船舶上的光儲系統,所以剛剛起步、從零到一開始的工商業儲能集成商需要面臨多元化需求的問題。
華自科技的副總裁蔣青山說,在工商業儲能市場花大功夫去算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LCOS)是沒有意義的,現階段的第一性原理是如何研發一款產品——讓投資商用最少的錢、最短的時間占領最多的客戶。所以電池的生命周期不一定要二十年、循環一萬兩千次。
工商業儲能面臨的三大挑戰
“我們不能預計五年以后、十年以后電池行業是什么樣的狀態,但是投資商用一個億的資金,用兩年收回成本,這樣的產品是目前在工商業儲能應該來說是研發的方向,也是盡快的讓全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達到的方式,也是推動技術進步的方式。”
03 競逐大容量電芯的號角吹響
會上的另一個討論焦點是300Ah以上的大容量電芯。
隨著儲能電站規模越來越大,大電芯在電力儲能應用領域的優勢明顯:首先是大電芯更容易獲得高體積能量密度;其次是Pack端零部件使用量減少,有利于降低成本;三是集成領域裝配工藝簡化。
海辰儲能首席產品代表潘緯韜舉了一個例子:以100MWh的電站作為計算標準,如果采用4.4MWh的電柜需要23個280電芯。如果做到5MWh,只需要20個電柜,還能使集裝箱容量下降13%、占地面積會下降17%。
海辰儲能測算后,最合適的方案是一個12組、460串,折算下來就是314Ah就能達到這個實現。基于此,適配2.5MW的逆變器最優解的方式是把原來的280Ah容量升級為320Ah。
海辰儲能為何選擇320Ah
目前,280Ah是大電芯的普遍產品。該型號最早由寧德時代于2020年推出。得益于其在儲能市場的龍頭地位,下游系統集成商形成了以280Ah為標準的設計方案。為了撬動或拓展市場,其他廠電池商紛紛跟進280Ah。
這包括了寧德時代、億緯鋰能(560Ah,2024Q2)、鵬輝能源、遠景動力(305Ah,315Ah)、瑞浦蘭鈞、天合儲能(306Ah)、國軒高科(300Ah)、比亞迪、、海基新能源(375Ah)、南都電源(305Ah)、蜂巢智儲(325Ah)等十余家電池企業,均在積極推出大容量、長循環電芯。
鵬輝能源、瑞浦蘭鈞、蜂巢能源以及海辰儲能在今年下半年將最先量產。據嘉賓的演講:
海辰儲能在2023年到2024年,很多產線實現都會以320Ah以上的大電芯來做產能的釋放。
鵬輝能源在今年3月發布了320Ah電芯,在8月份將開啟正式交付。
瑞浦蘭鈞在今年5月發布了儲能的新一代產品,分別為320Ah、340Ah,今年Q3將完成量產。
04 華為交付了全球最大的儲能項目
華為在回歸B端的新能源生意之后,展現了極強的進攻能力。
2021年10月,華為在迪拜簽下了當時全球最大的光儲離網儲能項目,儲能系統可達1.3GWh,位于沙特紅海未來城。
這座城市是沙特2030愿景的一部分,地位規劃類似國內的三亞旅游城市,未來整座城市電力將完全來自新能源。而沙特光照資源豐富,每年日照時間超過3400個小時,光伏上網電價僅為1美分。
華為交付沙特紅海新城項目
華為紅海項目的簽約一度帶動了多個儲能概念股上漲。在會議上,華為數字能源中國區儲能業務總經理段立表示已正式把這一項目交付使用,一共700多個集裝箱。
他說未來大型儲能有三個重要方向:
一是降成本,有賴于電芯系企業的貢獻。
二是大儲如何更好發揮電化學儲能的價值。因為華為是正兒八經的儲能系統集成商,不是電芯廠,“我們花了這么多的力氣,建了這么好的產業,如果電化學儲能只是用于電量平衡太可惜了,儲能如何更好地支撐電網,主動保證電網安全,發揮更好的價值,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電量平衡,這就是華為思考的方向”。
三是安全保障。
在戶儲方面,華為也將光儲產品打入認證極為嚴格的日本市場,另一家是即將上市的浙江艾羅新能源,這是唯二進入日本戶儲市場的中國公司。
遠景儲能徐中華在演講中比喻了在日本做并網光儲的極高門檻:“日本對于光伏設備并網規定了標準,而且規定了在什么情況下應該邁左腳,什么情況下應該邁右腳,這對于電網來說這樣既是‘聽話’的,也是友好的。”
05 特斯拉,“狼來了”?
今年儲能市場的變量還在于特斯拉——就如同當年落地上海的整車制造廠為動力電池市場帶來“鲇魚效應”。
4月9日,特斯拉在上海新建一家超級工廠,專門生產其儲能產品Megapack。該項目是特斯拉全球范圍內第二座儲能超級工廠(另一座在加州),也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
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初期規劃年產商用儲能電池1萬臺,相當于約40 GWh儲能。該工廠計劃今年三季度開工,2024年Q2供貨全球。
中國儲能電池企業供應了全球80%的電力儲能市場
中國儲能電池企業供應了全球80%的電力儲能市場,但仍需要特斯拉來作為“鲇魚”
同飛股份總工陳振國說,特斯拉是儲能熱管理公司的榜樣。特斯拉儲能采用了液冷方案,將液冷PCS(逆變器,用于交直流電轉換)和電池本身的熱量融合,做綜合熱管理。
在低溫環境下,特斯拉把PCS的發熱用來加熱,所以特斯拉儲能的能量利用率會比普通裝置更高。頭部儲能廠商已經開始跟隨特斯拉的動作進行研發。
除了散熱技術,特斯拉還會引領市場的標準化設計。
目前的儲能系統大多是定制化設計,上下游之間會產生大量的內耗成本,“特斯拉用自己的標準,來向大眾去推廣,可以做到質量的極致、成本的極致,對整個行業的推動是具有意義的。”華自科技的副總裁蔣青山說。
06 海辰儲能出貨超過10個GWh
剛剛獲得45億元C輪融資的海辰儲能,截至今年4月整體交付規模已經超過了10個GWh,項目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三位數,達到了106個項目,分布國內的27個省份。
從不同的應用場景來看,最大的交付方向,一方面是電網側的獨立儲能,另一方面是光伏配儲,占到了超過5個GWh,和國內整個市場整體占比比較一致。
海辰儲能成立至今年4月的儲能項目
10GWh是什么概念?
比爾蓋茨給過一個數據,美國紐約市一個季度的用電超過12GW。人口超過紐約市的日本東京平均季度用電為23GW,在夏季用電高峰時段甚至超過50GW。因此粗略來換算,KW級=住宅,GW級=中等規模城市,數百GW級=富裕大國。
07 小結
對于新能源車來說,下半場是智能化。而對于高速擴張之后的動力電池行業,下半場無疑會在儲能市場,這場競爭的浪潮正迎面而來。
來源:新能源產業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