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儲能是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環節,是我國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突破口之一,也是廣州實施“制造業立市”戰略的關鍵產業。
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全市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到2025年達到600億元以上,到2027年達到1000億元以上。
為實現這一目標,廣州從打造技術創新高地、提升產業綜合實力、拓展應用場景市場、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四方面提出15項重點任務。
支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技術率先發力。目前,我國的新型儲能技術主要有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氫儲能等7種技術路線。現階段以鋰離子電池儲能為主,占比約90%,而廣州在鋰離子電池技術創新方面處于第一梯隊。這點從其強大的儲能企業陣容就可見一斑。具體發展情況我們一同來看看。
技術究竟有多硬核?
近年來廣州支持本市新型儲能科研力量承擔國家、省、市儲能相關科技項目45項,獲得財政經費支持7.6億元,已形成新型儲能技術、電池檢測技術、梯次利用技術三大關鍵技術。廣汽埃安的彈匣電池在電池密度、高溫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世界領先。巨灣技研的電池產品搭載相關車型創造了“最快電動汽車充電技術”的世界紀錄。奧動新能源實現多品牌車型共享20秒極速換電和“車、站、網”高效能源交互。
此外,在氫能、鈉離子電池等新賽道上,廣州技術儲備雄厚,并持續不斷發展。儒興科技的晶硅太陽電池鋁漿、背面電極漿料等產品的出貨量多年居全球首位。先進能源產業研究院打造了年產3萬平方米的碳紙生產線。鴻基創能打破了國內一直無法實現膜電極規模化生產的瓶頸,是國內首家實現氫燃料電池膜電極大規模產業化的企業。在應用層面,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在廣州南沙建設完成小虎島電氫智慧能源站,是國內首個應用固態儲供氫技術的電網側儲能型加氫站。
企業陣容有多豪華?
廣州支持企業在產業鏈躍遷中“挑大梁”,目前廣州市已集聚融捷集團、天賜材料、鵬輝能源、智光電氣、南網能源、南網科技、巨灣技研、時代廣汽、因湃電池、有道汽車等一批儲能重點企業,主要圍繞電解液、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儲能系統集成等關鍵環節進行布局。
在儲能控制產品及系統集成方面主要有智光電氣、中國能建廣東院、廣汽研究院等企業,在高壓級聯型儲能技術、柔性儲能產品、動力電池系統集成等方面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
芯片制造方面,我市擁有粵芯半導體、芯粵能半導體、廣芯微電子等企業。氫能方面,我市培育出鴻基創能、云韜氫能、氫電中科、昊志機電等一批在國內具有技術領先優勢的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企業。
布局新賽道,政府引導基金率先發力!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已在儲能產業投資布局了近二十個項目,如鴻基創能、國鴻氫能、華奕新能源、中瓴星能等,聚焦氫燃料電池、分布式光伏矩陣產品、冷卻節能等領域,引入悅鯤環保、穗氫科技等企業,豐富廣州新能源和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布局。廣州的創新創業氛圍一直以來都很濃郁,廣州創新創業大賽每年設置了新能源賽道,涌現了疆海科技、脈絡能源等一批儲能領域的優秀企業,其中近20%獲得投資機構關注,疆海科技獲得近億元融資。
誰在背后輸送源源不斷的技術供給?
廣州構建了集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于一體的全鏈條創新平臺布局。從人才、科技資源儲備來看,廣州本身職業院校、高校、科研院所眾多,其中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廣州新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等都開設了新型儲能相關專業。廣州市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建有國家級、省級各類儲能創新平臺41個,支持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大院大所在分布式儲能、風電控制、先進儲能材料等領域建設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逐步構建集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于一體的全鏈條創新平臺體系,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源頭供給。
南方電網±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換流站 李志杰 陳海東 攝
廣州坐擁黃埔港、廣州港、南沙港等3個海運港口,“千年商都”運輸及出口優勢明顯。
被大灣區完善的新型儲能產業鏈環抱,整體技術研發及制造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再加上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資源和人才供給皆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企業集聚,南方電網在電網側儲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領頭雁”將推動產業資源充分集聚。
政府基金引領,不斷培育新型儲能產業領域新技術種子企業。
聚焦支撐“雙碳”戰略,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向產業發展的最關鍵領域、市場需求的最核心領域集聚,發力新型儲能產業,廣州正當時!
來 源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