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最火熱的行業,新型儲能當之無愧。近兩年,儲能行業吸引了數萬家企業入局,對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暴增。
“儲能公司的搶人大戰,從去年就開始了。”儲能行業獵頭Ella告訴36碳。在她看來,儲能行業成長太快,短時間內人才供給不上,才出現這種搶人的局面。
各大儲能行業展,也成了挖人現場。
盛弘股份國內儲能事業部總經理劉北在一次會議上提到,“最近各大展會上,有參展企業帶著HR總監就在招人。”
“優秀的工程師現在平均人手5-6個offer。”上述獵頭透露,目前儲能行業內緊缺的還是以工程師為代表的技術類人才,總監級給百萬年薪很正常。
和絕大多數爆火的行業一樣,儲能造富的機器開動,人心也跟隨財富和職位浮動,“挖人”和跳槽也成為常態,甚至出現某些公司的核心技術團隊集體出走的現象。
36碳發現,目前儲能賽道里的創業公司不少都是老牌光伏、儲能和電力電源行業上市公司的人才出走組成的團隊。一位投資經理告訴36碳,在創業公司BP的團隊介紹中,大廠背景成為一個重要的加分項。在業內,華為、艾默生、陽光電源、南都電源等老牌廠商,都曾有過儲能屆的“黃埔軍校”的名號。
人才的快速流動,經常被視為是一個行業動力與活力的表現。但過度的挖人和搶人,也折射出行業初期的野蠻生長和無序。
“(在展會上挖人這種瘋狂的現象)其實也是一種人才的稀釋,把一些頂尖的人才稀釋到各個企業去。”劉北表示,“呼吁大家對儲能健康良性發展多做一些關注”。
電力電子人才稀缺,薪資水漲船高
過去兩年,火熱的儲能市場吸引了海量的新玩家的涌入,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井噴”。
機構數據顯示,截止到2023年8月3日,所屬行業為儲能、且在正常運營范圍的相關企業已超過12萬家。其中2023年前八個月的企業注冊數,已經接近去年全年。
儲能本身也是一個技術較為密集型的賽道,有著較高的技術門檻,非常依賴專業化的人才。以儲能系統集成環節為例,其業務環節既涉及到鋰電池的電化學領域、PCS(儲能變流器)的電子電力領域的know-how,還需要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熱失控的管理等,涉及到多個學科和專業。
“電力電子行業是一個非常依賴人的行業,需要一個比較龐大的核心技術團隊。但電力電子技術板塊的核心人才,實際上在全國來說是比較有限的。” 天合儲能一位PCS專家告訴36碳。
該專家表示,“每年從高校畢業的電力電子碩士,全國加在一起可能也就不到一萬,造成這個行業的專業人才非常緊缺。”
科銳國際人力資源新能源領域負責人蔣雄在今年4月的一次會議中表示,大量資本跨界轉型去做儲能,初創儲能企業在成立初期主要搭建的就是銷售和研發團隊。對應在人才缺口上,研發類主要是儲能產品總監和研發總監,銷售端是儲能的銷售總監、銷售經理。
圖片來源:獵聘大數據研究院《2023上半年就業趨勢大數據洞察》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3上半年就業趨勢大數據洞察》顯示,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新能源、新材料、對話機器人、綠色低碳五個賽道的新發職位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相對明顯,其中新能源位列第二位,數量同比增長42.49%。
智聯招聘在分析了38個核心城市招聘薪酬水平后,在《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中指出,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行業已躋身市場全部行業平均薪酬排行榜前十。
Ella告訴36碳,和其他行業相比,儲能行業招聘的薪資水平處于較高水平,但并沒有外界傳的人均年薪百萬那么高。“像我最近招聘的儲能系統工程師,年薪在二三十萬元左右,要價也就在五十萬元以內。不過總監級給百萬很正常。”
這些總監級別的高級技術人才,也是目前初創儲能企業和新跨界儲能玩家重點“挖人”的對象。36碳了解到,目前一些頭部的儲能創業公司團隊,背后多有相關的大廠工作背景。如奇點能源的創始團隊來自于特變電工,中宏科創的創始團隊來自于遠景能源和華為等。
同時高級技術人才的“出走”也是最讓大廠頭疼的地方。高級人才的流失很容易導致企業核心技術的泄漏,也會影響到人才隊伍的穩定。現實中,核心技術人才離職并挖走老東家大批員工的情況并不罕見。一些大企業因此被迫漲薪,以防止高級員工的流失。
人才爭奪戰背后,儲能行業野蠻生長
人力流動本來是一種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快速的流動常常是一個行業動力與活力的表現。在創業公司更靈活的管理和激勵機制下,優秀人才可以有更強的動力、更大的空間進行創新。
但當數萬家企業齊齊涌入一個新賽道,當企業把招聘的陣地轉移到展會,這種對于人才的爭奪就已經有了“變形”的意味。
“變形”的搶人動作背后折射出儲能行業發展初期的野蠻生長和無序:當專業人才高度緊缺,供不應求,如此多跨界和新入局的儲能企業該如何打造出專業能力?
如劉北所說,這不僅僅是對大企業人才的稀釋,同時也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埋下一定的隱患。
“很多干光伏的人干儲能,一些外行的人也干儲能,大量的人涌進來,不專業的選手上場了,這種事情在光伏發展過程當中是確確實實出現過的。” 隆基綠能產品管理中心總裁呂俊在一次會議上就該問題表示,在特別高漲的時候一大堆人擁進來,導致一系列問題出現,這樣對這個行業有很大的危害。
遠景能源儲能事業部總經理鄭漢波也曾在今年的發言中提到,儲能當前的處境與此前的光伏逆變器、風機制造行業相似,早期市場快速增長,行業內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他認為隨著行業發展,質量和運維壓力凸顯,那些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很快消失。
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如鄭漢波所說,同樣的行業早期的野蠻生長和快速洗牌已經在其他新能源領域頻頻上演。
以光伏逆變器環節為例,阿特斯的董事長翟曉華曾在央視節目上表示,2012年上海SNEC展會上,逆變器廠家多達439家;到了2013年則只剩下286家,而2013年4月至今,還出現在國內光伏逆變器采購招標的企業已僅有40家左右。
在此背景下,也有部分從業人士擔憂,儲能企業瘋狂招人,會不會來得急去得快,“前期大量招聘、后期大量裁員”?
獵頭Ella告訴36碳,由于行業剛起步,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目前儲能企業的高管和技術人才對于跳槽普遍較為謹慎,因此想賺到豐厚的獵頭費用也并不容易。
總體而言,國內外儲能市場仍在快速擴容當中,這個有潛在萬億市場的新賽道仍然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對于人才的需求還將持續增長。
配合儲能行業在我國整體經濟中的發展地位提升,目前我國高校也開始為儲能行業培養專門的專業人才。今年4月,教育部發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上海交通大學、石河子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北方工業大學、江蘇大學等在內的23所大學將開設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
知名教育博主張雪峰對于儲能行業的發展也高度看好。他向填報志愿的學生和家長重點推薦的幾個專業其中就包含了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自動化等儲能相關專業。
上述獵頭告訴36碳,長期來看,專業人才培養對于我國儲能事業的高水平發展有重要意義,但按照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周期,短時間內高校培養的相關專業人才數量不會有數量級上的改變,市場人才供給可能仍然偏緊。
來源:36氪 文 | 王方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