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儲能賽道持續火熱,正當鋰電技術路線為行業產能相對過剩而大打價格戰之際,液流電池已作為“后浪”角色正悄悄走了上來。
10月下旬,緯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緯景儲能”)宣布,公司與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簽署協議,建行意向提供50億元人民幣綜合授信額度,加之今年6月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為其提供的80億元授信,今年以來,緯景儲能已獲得130億元的金融支持。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緯景儲能兩次獲得金融機構累計130億元支持,體現了金融機構對液流儲能賽道前景比較看好。
隨著長時儲能的需求逐漸爆發,自去年開始,液流儲能路線由于自身具備本征安全、電池容量可擴展性強、高循環次數的優勢,較為適應長時儲能對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核心要求,在政策推動下,裝機量逐漸迸發。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截止到今年9月,全球已經投產的長時儲能達1.4GW/8.2GWh,而儲備項目已經達到33GW/156GWh,其中,中國是最大的市場,占儲備項目裝機容量的92%。
另據記者統計,僅今年以來,液流電池的規模性招標量(包含公開招標和私下簽約)已經超過5GWh,達到去年全年之和的兩倍以上。
“三年之內,和大家一起把中國的儲能度電成本做到兩毛錢之內,目前,緯景儲能的鋅鐵液流電池具備這個潛力。”不久前,在緯景儲能鋅鐵液流電池“超G工廠”投產的發布會現場,緯景儲能董事長葛群如此倡議。
長時儲能拉動液流儲能
在一眾新型儲能路線中,鋰離子電池由于“技術”和“成本”積累的優勢,正占據“一家獨大”的市場地位。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2年,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新型儲能裝機比重為94.5%。
但當下,隨著儲能市場進一步發展,包括壓縮空氣、液流、儲熱蓄冷、儲氫以及各類容量型新型儲能賽道也在路線出現,且在各自不同儲能需求場景下開始展現出優勢和潛力。
對于液流儲能賽道而言,隨著長時儲能賽道迸發,其預計迎來巨大發展前景。
根據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定義,所謂長時儲能,是指持續放電時間不低于 4 小時的儲能技術。理論上,長時儲能系統可以實現跨天、跨月,乃至跨季節充放電循環。
公開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儲能市場仍以儲能時長在2~4小時之間的短時儲能系統為主,市占率在92%以上。
然而,這一格局或將發生變化。
“雙碳”目標下,隨著新能源逐步成為電力系統的主體,其波動性、隨機性與間歇性對電網的沖擊將愈發明顯,現階段儲能系統基本只需要對日內 、分鐘級/小時級的波動進行平滑,而未來的儲能系統則需要考慮日間甚至季節間的新能源出力波動。
今年5月,在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秘書長王澤深表示,“短時儲能并不能滿足電力系統跨天、跨月、乃至跨季、跨年的儲能需要,難以解決峰谷時期供需匹配的經濟性問題。這就需要建設儲能時長在4小時以上的長時儲能技術。”
據長時儲能委員會(LDES)與麥肯錫2021 年底發布的聯合報告,預計2030 年全球長時儲能的裝機規模將達到 4-8TWh,2040 年則將達到 85-140TWh。2050年,長時儲能儲電量將占全部儲電量的95%。
政策上同樣在積極推動長時儲能發展。
2022年以來,其中,包括河北省、福建省、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等地在內,共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后提出了4小時及以上的配置儲能時長要求。
有觀點認為,長時儲能需求爆發的前景下,液流儲能的各項優勢正在顯現。
最突出的是安全性上,液流電池采用水系電解液,具有本征安全性,不存在起火爆炸風險,長時間工作安全性極高。
“目前還沒有聽過一例液流電池發生了起火爆炸事故。”談及液流電池安全性,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向記者表示。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天壽公開場合同樣發表觀點表示,“鋰離子電池本征就是用有機液態的易爆易燃電解質,把液態電解質變為固態電解質是目前全球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這是安全隱患的重要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23版)》中,強調了對中大型電化學儲能電站的安全性要求,對電站可用的電池技術種類做了基本限定。《要求》明確,鋰離子電池不得設置在人員密集場所,并將具有本征安全性的水系液流電池劃為重點發展方向。
其次是成本方面。在短時儲能需求為主的當下,液流儲能的成本優勢無法得到發揮,甚至可以說遠遠低于鋰電。但在長時儲能賽道上,液流儲能的優勢或將顯現出來,甚至可以與鋰電相抗衡。
“液流電池原材料成本低、使用壽命長,且容量和功率解耦。隨著儲能時長的增加,液流電池系統的單位成本將得到明顯攤薄(功率單元成本不變,僅需增加能量單元,即電解液),而對于鋰離子電池而言,其則意味著單位成本等比例增加。”某電新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液流電池要想擴展充放電時長,理論上要做就是提供一個更大的筒體用于儲備更多的電解液,鋰離子電池就要提供等比例的電芯。”緯景儲能工廠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長時儲能模式下,液流儲能理論上將具備較大的成本優勢。
安全性、理論上成本占據優勢,那么,在即將到來的長時儲能時代,液流儲能是否已經完美契合?
當下還無法給出最后結論。單純從技術角度看,液流儲能也有其自身劣勢需要克服,“能量效率相對較低”就是其中一項巨大挑戰。
深圳某儲能行業上市公司副總裁提醒道:“單純從技術上來說,目前市面上的全釩液流電池的轉換效率要比磷酸鐵鋰儲能路線要低超過10%,這一問題可能是液流賽道未來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巨大挑戰。”他認為,液流路線可能會是鋰電應用場景的一個重要補充,但肯定不能說是“十全十美”。
規模化降本空間巨大
面對長時儲能爆發的客觀需求,今年以來,政策也在積極推動液流儲能的關鍵技術突破和項目落地。
今年6月16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兼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稱,在新型儲能技術發展方面,國家發改委重點推動了兩方面工作,其中就包括推動液流電池、固態電池兩項關鍵技術突破。
另外,在央國企和地方政府的推動下,液流儲能正在掀起招標和投運熱潮,無論是從招標量、還是投運規模,液流電池都較以往有了巨大飛躍。
液流儲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曉昊表示,今年以來,液流儲能的招標量是去年總和的2-3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年初至10月末,國內電池液流電池公開招標+私下簽約規模約超過了5GWh。
但即便如此,鄭曉昊認為,液流儲能目前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要在完全市場化的條件與鋰電路線相抗衡,其仍有巨大的降本空間。
鄭曉昊認為,考慮到液流電池擁有安全和循環次數的優勢,現階段,液流電池的系統成本至少要降低至1.5元/Wh以下價格才有與鋰電同臺競爭的可能。但目前,即便是液流儲能中最成熟的全釩液流成本也無法做到,成本上依舊沒有與鋰電抗衡的優勢。
那么,液流儲能如何快速降低成本?
對于仍處于發展初期的液流儲能行業來說,行業正借助行業大規模招標東風,進行規模化降本。
劉勇認為,目前,液流儲能發展的市場規模條件已經具備,規模化生產成為了最大難點。
“無論是去年11月,中和匯能的1GWh液流儲能項目招標,還是最近國電投的目前1GWh液流儲能項目招標,證明了液流儲能市場招標規模正在向GWh的大容量方向演進,但市場沒辦法釋放更多產能。”
劉勇表示,如果液流電池產能規模遲遲上不來,不單單是供應鏈體系難以完善,同樣還導致整個產業缺乏大規模工程應用驗證,包括人才、生產、裝備都無法得到錘煉,這也是當前制約液流電池市場化的關鍵點。
“去年鋰電儲能裝機量只有7GWh,鋰電儲能電芯的最低投標價格還在0.9元/Wh以上,今年裝機量爆發以后,鋰電儲能電芯最低投標價格還在0.4元/Wh左右。開啟規模化以來,液流電池儲能的系統成本也會像鋰電池儲能一樣快速降低。”
鄭曉昊提供的一組全釩液流數據顯示,行業開啟規模化以后,全釩液流的成本將會迅速降低。
“去年11月的中核匯能1GWh招標,行業大部分的報價都在3.5元/Wh平均價格左右的。今年10月,國電投的招標,整個行業平均報價已經降到了2.65元/Wh。”鄭曉昊總結道,基本上在一年之內整個行業降了一塊錢,這就是現在產業化爆發的一個結果。
而此次,緯景儲能的珠海超級工廠的順利投產,一舉將液流儲能行業從兆瓦(MW)時代引領到吉瓦(GW)時代,同樣也是在規模化降本。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月,緯景儲能在江蘇鹽城啟用了國內首條百兆瓦級的“液流電池智能產線”;10月26日,緯景儲能珠海“超G工廠”開始投產,年產能超6GWh。
接近商業化應用
除了技術降本,液流儲能賽道新勢力的快速崛起,也在推動儲能行業成本降低。
目前,液流賽道包括全釩、鐵鉻、鋅基、全鐵等多種技術路線。這其中,全釩液流電池是目前應用范圍最廣、產業配套相對完善,裝機容量占比最大的技術路線,已經接近商業化應用水平。
而緯景在順利克服鋅鐵液流的相關問題后,鋅基(鋅鐵)電池有望成液流賽道下一個爆發的技術路徑。
鋅鐵液流電池的一個顯著優勢是其成本效益。
據了解,由于釩價格昂貴,目前,全釩液流電池40%的成本來著核心材料五氧化二釩。相比之下,鋅儲量豐富且價格低廉,使其成為大規模儲能的經濟高效選擇。
在緯景儲能的“超G工廠”投產的發布會現場,中國電建江西分公司董事長鄒勝萍表示,其選擇緯景作為合作伙伴,主要基于對緯景儲能鋅鐵液流電池方向的關注及投入。“鋅鐵液流電池將可能成為未來儲能領域的又一新增長方向。”鄒勝萍表示。
華電(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斌表示,運行維護成本較鋰電或者其他液流電池較低為其看重之處。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