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引領產業發展的關鍵。國家標準委和國家能源局今年2月聯合印發的《新型儲能標準體系的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要根據新型儲能的技術條件、產業和應用需求、未來發展趨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新型儲能的標準體系。
《中國能源報》記者近日了解到,中國標準化協會今年將制修訂100多項新型儲能重點標準,涉及儲能產業鏈各個環節。未來,新型儲能標準制定的關鍵是國標、行標、團標三級標準統一協調發展。
百余項標準正在制修
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超過1733萬千瓦/3580萬千瓦時。儲能產業迅猛發展,標準體系建設同步加快,其中團標建設將更接地氣,行標、國標要求和規范將更嚴謹。
“到2025年,我國在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領域形成較完善的系列標準。”中國標準化協會綠色低碳專委會副秘書長陳曉露表示,目前國內很多研究機構和企業尚未關注儲能國際標準接軌等問題。“新型儲能標準體系主要包括基礎通用、規劃設計、設備試驗、施工驗收、并網運行等八個子體系,各子體系根據儲能的不同類型和階段進行劃分。目前,我們正在組織編制修訂100多項新型儲能標準。”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新能源處創新發展部部長石磊介紹,目前儲能產業鏈已開展相關產品的檢測認證,其中液流電池具體標準正在起草,壓縮空氣儲能、鈉離子電池、飛輪等各種技術標準均不健全。“各種儲能電池標委會已經成立,標準都在起草。”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儲能國標或行標,從立項到審批發布一般需要兩到三年。然而,每年都有不同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升級,在實現標準體系建設與時俱進方面,團標可以在國標、行標之外發揮更好的補充協調作用。“所以,國標、行標、團標三個標準體系建設要協同推進,國標、行標在起草或制修訂中要融合吸納高質量的團標,這樣更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部分通用標準仍缺失
目前,儲能設備驗收、施工驗收、并網運行領域的行業標準占比較大,也相對完善,基礎通用規劃設計方面的標準缺失相對較大。
陳曉露坦言,新型儲能標準體系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缺乏統一性和協調性,導致執行標準過程中各相關方之間容易發生沖突;二是缺乏更新和修訂機制。儲能標準實施應用時,因缺乏持續更新和完善,很多標準存在“做了沒有用、用了不到位”的情況;三是缺乏不同層級的協調發展機制。由于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制定周期較長,新型產業快速發展時,會優先使用團標,由此導引發不同層級之間的沖突。
在能倉科技總裁王春翔看來,最有效的解決途徑是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加強行業標準的傳達并及時更新行業標準。“各相關方應建立協調機制,通過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建立聯絡員制度等方式,共同制定執行標準,確保標準一致性和協調性。還要加強行業標準傳達,定期組織培訓班、研討會,提高從業人員的行業標準意識,確保標準的正確理解和有效執行。”
石磊表示,目前企業對儲能系統安全性和穩定性沒有充分認證,系統測試和驗證周期過短,導致儲能安全測試不到位。“各種檢測都針對產品,對于產品組成的系統級還沒有很好的驗證手段,這是目前行業發展的短板之一。”
“儲能安全是儲能行業高速發展的第一條件,儲能的安全標準更應該得到重視。”美克生能源副總裁助理田立霞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針對標準執行中相關方的標準沖突問題,可由政府部門統籌領導,例如由其進行標準采信發文,快速統一意見,加快標準制定,或由國家相關標準處提取核心團體標準部分或全部內容,升級為國標,擴大標準執行范圍,快速規范行業行為。
加快完善頂層標準體系
儲能行業標準不完善問題怎么解決?受訪人士均認為,亟需加快頂層設計,完善新型儲能標準體系。
“可由政府牽頭,行業協會和企業參與,開展牽頭及參與標準的專題研究,以規模、階段、使用場景等劃分并制定完善的儲能行業標準。”王春翔指出,各相關方立場、視角不同,理念、落地執行情況不一致屬正常現象,也恰恰說明市場快速發展對標準提出了新要求,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更新迭代行業標準。“沒有完美的標準,只有不斷完善的標準。企業最貼近市場、最了解行業、最需要標準,企業參與可以極大提升標準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陳曉露建議,首先要強化標準實施應用,加快關鍵標準制修訂,推動儲能行業基礎通用、規劃設計等標準建設;其次要布局不同層級標準發展的策略,相關行業可以參與國際儲能標準化制修工作;第三要加強儲能技術研發,推廣試點示范。
田立霞表示,在大多數行業中,統一、體系化的標準與提升行業效率緊密相關。對儲能行業而言,完善的標準體系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儲能安全。目前,整個行業正從迅猛發展走向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新階段,《指南》也明確指出制定新型儲能標準的基本原則之一是“政府引領,市場配套”。“作為儲能安全與數字能源領域的領跑企業,我們積極參與多項行業標準制定,例如主導發起'電化學儲能電站數字化運維服務要求',該標準有望今年底出爐。”
轉自:中國能源報 記者 蘇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