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首批5個總容量達3200千瓦/11505千瓦時的聚合型分布式儲能項目全部投運,開啟了江蘇用戶側儲能建設新模式。
記者走進南通尚軒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看見一排六個白色儲能艙安置在廠區的一角。該公司負責人蔡菊坪介紹,在充滿電的情況下,這些100千瓦/215千瓦時聚合型分布式儲能艙兩小時左右就可提供215度的電能。
國網南通供電公司調控中心張海波告訴記者,近年來,用戶側的分布式儲能不斷增加,但普遍容量小,無法并入電網參與電網負荷調節,聚合型分布式儲能旨在將這些小儲能系統集中起來統一參與電網負荷調節。
“打個比方,分布式儲能設施相當于備用電池,分散在不同企業。需要的時候,聚合商將多個企業的電池合并組成一個大‘充電寶’,參與電網的靈活調度。”張海波說,聚合型分布式儲能項目可實現聚合商、企業用戶、供電企業三方獲益:企業提供建設場地,聚合商投資建設儲能設施和管理平臺,再統一接入電網,產生的經濟效益,由聚合商與用戶共同獲得;供電企業則可以借助聚合商,在需要時大規模調用分布式儲能用于電網調峰調頻。
“在零投資、零運營費用的前提下,我們能享受到峰谷電價差價和電力需求響應帶來的收益,是一個利好。”南通明藝玻璃科技公司負責人丁如榮表示。據初步測算,該公司400千瓦/860千瓦時聚合型分布式儲能項目可為該企業帶來5.18萬元的年收益。
作為聚合商,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也能獲得29.38萬元的年收益。“借助聚合商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模塊化建設,用戶可以解決高額的建設成本和無法并網的難題,聚合商整合分布式儲能資源,參與電網調峰盈利。這種模式對于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力使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以及增強電力市場的競爭力和效益有著積極意義。”該公司董事長袁宏亮說。
張海波介紹,目前分布式儲能調峰技術接口已調通,計劃在已經投運的儲能項目中進行運行測試,形成規模化調節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