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天合光能發布2023年度報告及2024年一季度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天合光能實現營收1133.92億元,同比增長33.32%。同時,在產品出貨和技術創新方面,天合光能也表現出強勁勢頭和卓越引領。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天合光能組件全球出貨量已超過205GW;在N型i-TOPCon技術方面,天合光能持續引領,至尊N型組件實驗室功率突破740W,引領700W+生態進一步壯大、成熟。截至2023年底,儲能艙及系統累計出貨5GWh;支架業務出貨累計20GW。這一成就標志著公司在全球光儲市場中深受認可,強勁發展勢頭助力全球清潔能源發展。
210至尊系列組件再攀高峰,累計出貨超120GW
根據最新財報數據,2023年天合光能光伏組件總出貨量65.21GW,同比增長51.33%。截至2024年3月底,天合光能組件全球累計出貨量已超過205GW,其中210組件累計出貨量突破120GW,210組件出貨量持續保持全球第一。天合光能以其卓越的光伏產品出貨量和技術創新,再次印證其在全球新能源行業的領導地位。
從210引領光伏行業邁入600W+時代,再到210+N推動行業進入700W+新時代,210產品技術平臺一直以其先進性、前瞻性引領光伏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天合光能還攜手行業五家企業聯合發起7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領航升級,構建升級整個行業的新生態。
N型i-TOPCon技術持續引領,740.6W破世界紀錄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天合光能推出的至尊N型700W+高功率組件,該產品憑借其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卓越的性能,已經成為光伏行業的新標桿。至尊N型700W+組件采用了先進的210技術和N型i-TOPCon電池技術,量產功率已突破720W輸出,實驗室功率突破740W,打破新的世界紀錄。
從行業產能布局角度觀察,TOPCon產能的快速增長,已經明確將成為繼PERC后下一代主流電池技術,其可持續成長力已被廣泛認可,迭代升級空間廣闊。天合光能將繼續堅守TOPCon“長期主義”,下一階段,通過應用正面全鈍化接觸電池技術和疊層技術,抵達N型i-TOPCon的新里程碑。
儲能艙及系統出貨5GWh,光儲融合助力新能源升級
得益于新型能源體系變革的全面加速,在光儲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指引下,公司積極開展儲能業務。截至2023年底,公司儲能艙及系統銷售突破中國、歐洲、亞太、北美、中東非、拉美六大區域市場,累計出貨近5GWh。今年以來,更是與Low Carbon、Pacific Green、EcoSourcen等知名能源公司簽訂供貨及戰略合作協議,海外朋友圈不斷擴大。
作為有“芯“的儲能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天合儲能堅持獨立自研天合芯,掌握電芯的開發、測試、驗證等環節的技術核心。天合芯具備長壽命、高安全、寬溫域和高一致性四大系統價值,擁有306Ah和314Ah多種規格。
2月以來,搭載自研天合芯的新一代柔性儲能電池艙Elementa 2全球多區域先后發布。Elementa 2實現20呎/5MWh 容量與成本的完美平衡。目前,該產品已經實現量產,并且將于5月份開啟交付。新一代工商儲解決方案Potentia藍海,邁入工商業儲能新階段。天合儲能提供全場景儲能解決方案,助力全球光儲融合。
支架累計出貨20GW,智能跟蹤賦能電站價值
天合光能支架業務加速擴展全球市場,2023年出貨量超9.6GW,累計出貨量超20GW,為全球60多個國家的700多個光伏電站提供智能跟蹤解決方案。
公司持續升級新一代跟蹤支架產品,發布了匹配700W+高功率組件的新一代開拓者1P跟蹤支架,搭載天合原創的鎖止系統和心軸系統,實現抗風性能與機械可靠性的全面提升,適應各種復雜的應用場景。基于復雜地形應用與土地復合利用的市場發展趨勢,發布了新型智能柔性系統解決方案,實現30—50米的超大跨距與最高10米的凈空設計,能降低 40%的立柱與基礎數量,在匹配天合700W高功率組件的同時,大幅降低光伏項目的建設成本。
先進產能再上新階,保障全球高質量交付
隨著公司青海基地、越南基地的單晶硅棒、硅片、電池、組件等產品成功下線,公司N型一體化產業布局加速形成。截至2023年底,天合光能已擁有硅片產能55GW,電池產能75GW和組件產能95GW,其中海外一體化產能6.5GW。
為滿足全球客戶對先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天合光能將繼續加強先進產能建設,為終端用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預計到2024年底,公司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將分別達到60GW、105GW和120GW,進一步提升先進產能占比。
通過不斷的技術突破和產品升級,天合光能正穩步推進其全球化戰略,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更清潔、更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隨著全球對于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天合光能正以光伏+儲能,推動光伏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為實現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未來天合光能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引領光伏行業邁向更加高效、智能和經濟的未來。
來源:中國能源網 作者:田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