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热 影音-丁香最新网址-丁香五月综合缴清中文-丁香五月亚洲春色-v片在线播放-v片免费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儲能 > 動態

湖南益陽: 鼓勵分布式光伏適當配備一定容量比例儲能電站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4-08-20 16:03:02
8月8日,益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益陽市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全面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發展。加快推進赫山區、安化縣、桃江縣、沅江市、南縣、大通湖區等縣市區已批復的“十四五”集中式光伏項目開發建設。充分發揮沅江市漉湖和安化縣大峰山、芙蓉山、天子山等區域的風能資源優勢,推動集中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一批農光互補、林光互補和漁光互補等集中式光伏項目,打造“光伏+生態治理”模式。重點依托資源稟賦較好,且具備建設條件的安化縣、沅江市、大通湖區等縣市區,布局建設一批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支持“風/光+儲能”開發模式,鼓勵分布式新能源就地就近開發利用,全面推進南縣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積極推動工業園區、公共機構、商場等屋頂光伏開發,支持園區結合消納條件積極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促進分布式光伏與交通、建筑、園區等多場景融合發展。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分布式新能源建設。到2030年,力爭全市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500萬千瓦以上。

通知還指出,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用能,大力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優選企業廠房屋頂、廠區空地,發揮企業產權集中、廠房屋頂單體屋面面積較大等優勢,因地制宜布局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鼓勵分布式光伏適當配備一定容量比例儲能電站,推動提升分布式光伏對電網的靈活調節能力,逐步形成以分布式光伏電力為核心,企業負荷側、儲能側協調平衡優化的綠色微電網。提升重點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實施節能技改升級,全面對標對表重點耗能行業單位產品基準能耗水平與標桿能耗水平,培育能效“領跑者”。推進既有建筑節能綠色改造,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發展應用,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屋頂分布式光伏、戶用光伏發電等多模式光伏發電項目,積極探索新能源技術在供電、用熱和建筑節能中的應用,逐步實現采暖、供冷、生活熱水用能清潔化。

原文如下:

益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于印發《益陽市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益發改能源〔2024〕217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益陽高新區、大通湖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益陽市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益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4年8月8日

益陽市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我市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根據《湖南省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做好碳達峰工作的實施方案》和《益陽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結合益陽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堅持“目標導向、統籌推進,供需互動、同向發力,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市場主導、政策引導,系統觀念、保障安全”的基本原則,從益陽市情出發,統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應基礎上,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實現用能方式綠色轉型,推進能源產業鏈減排,強化綠色低碳轉型關鍵技術創新,落實完善碳達峰體制機制,構建具有益陽特色的新型能源體系,科學有序推動全市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二、主要目標

錨定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遠景目標,力爭全市能源領域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主要目標如下:

到2025年,能源安全保供能力持續增強。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2%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較2020年下降14.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省下達目標,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逐步提高,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穩步推進,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2%左右,能源生產環節持續降碳提效,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初步形成,能源領域碳排放如期實現達峰。能源結構優化取得顯著成果,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下達目標,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顯著提升,能源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能源轉型體制機制更加健全。

三、重點任務

(一)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

1.大力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

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全面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發展。加快推進赫山區、安化縣、桃江縣、沅江市、南縣、大通湖區等縣市區已批復的“十四五”集中式光伏項目開發建設。充分發揮沅江市漉湖和安化縣大峰山、芙蓉山、天子山等區域的風能資源優勢,推動集中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一批農光互補、林光互補和漁光互補等集中式光伏項目,打造“光伏+生態治理”模式。重點依托資源稟賦較好,且具備建設條件的安化縣、沅江市、大通湖區等縣市區,布局建設一批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支持“風/光+儲能”開發模式,鼓勵分布式新能源就地就近開發利用,全面推進南縣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積極推動工業園區、公共機構、商場等屋頂光伏開發,支持園區結合消納條件積極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促進分布式光伏與交通、建筑、園區等多場景融合發展。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分布式新能源建設。到2030年,力爭全市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500萬千瓦以上。

2.積極推動水電深度挖潛和其他清潔能源發電

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鼓勵有條件的水電站擴機增容,重點對現有大型水電站進行擴機提質,有序推進已開工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大型水庫項目建設。推進在運水電站優化升級,對老舊電站設備實施改造與技術升級,實現市域內多點式小水電集中式管理和智能化運維托管。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及固體成型燃料綜合利用項目,提高全市垃圾處置能力。有序發展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鼓勵沼氣、液體生物燃料、液體及固體成型燃料綜合利用。繼續做好桃花江核電場址保護工作。到2025年,常規水電裝機規模達到140萬千瓦以上,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11萬千瓦以上。

3.因地制宜推動非化石能源非電利用

充分挖掘益陽市地熱能資源開發利用潛力,開展淺層地熱能集中規模化應用,以資水沿岸及以南區域為重點,優先發展地埋管地源熱泵,積極發展地表水源和污水水源熱泵,積極在適宜地源熱泵系統開發的地區開展小型淺層地熱能開發試點項目。鼓勵新開發片區將地熱能集中供暖/冷作為必備的市政基礎設施,支持在有條件的老城區探索開展地熱能集中供暖/冷改造試點,建設冬暖夏涼幸福新益陽。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發展,推動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綜合應用;鼓勵生物質直燃發電向熱電聯產轉型,在具有穩定燃料來源和熱負荷的工業園區就近布局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和集中供熱供氣項目,重點推動已納入《湖南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全面推動非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4.充分發揮煤電基礎保供作用

筑牢能源安全供應保障底線,推動煤電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充分發揮煤電項目對全市、長株潭地區兜底保障作用,優化存量煤電機組運行,加強技術管理和安全管理。繼續推進煤電擴建,提高煤電能效準入門檻,加快推動已開工煤電項目建成投產,新建的煤電機組原則上采用超超臨界且供電煤耗低于270克標準煤/千瓦時的機組。到2025年,全市支撐性煤電裝機規模達380萬千瓦以上。

5.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錨定“源網荷儲運”各環節,加快推動電力系統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進,增強電源協調優化運行能力,創新電網形態和運行模式,顯著提升電力負荷彈性,大力推進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發展,保障新能源消納和電力安全穩定運行。創新電網結構形態和運行模式。積極構建堅強電網主網架,拓寬省網電力輸送通道,為新能源電力輸送提供接入點。加快建設桃江縣、沅江市等縣市區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實現220千伏電網縣級全覆蓋。加快全市配電網智能化、數字化提檔升級,鞏固滿足大規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的配電網,建設以消納新能源為主的智能微電網,推動電網之間柔性可控互聯。增強系統資源調節能力。加快已開工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為湖南省電網安全運行提供強有力保障。加快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支持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系統,推動風電、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分別按照不低于裝機容量的15%、5%比例(儲能時長2小時)配建儲能電站。充分挖掘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能源、微網、儲能、電動汽車智能充放電等智慧高效用能模式,引導企業自備電廠、工業可控負荷等參與系統調節。提升系統智能調度運行水平。積極推動電力系統各環節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轉型,加強電網柔性精細管控,促進源網荷儲銜接和多源協調,鞏固提升農村電網,形成結構合理、綠色智能、經濟高效的現代配電網,基本實現城鄉供電服務均等化。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達到2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全市電網尖峰負荷響應能力達到5%以上。

專欄1能源結構調整優化重點行動

1.新能源高質量躍升發展行動。風電:充分發揮沅江市漉湖和安化縣大峰山、芙蓉山、天子山等區域的風能資源優勢,推動集中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光伏:加快推進赫山區、安化縣、桃江縣、沅江市、南縣、大通湖區等縣市區已批復的“十四五”集中式光伏項目開發建設;推進南縣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生物質:推動已納入《湖南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建設。

2.調節性電源規模化多元化發展行動。抽水蓄能:積極開展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試點,加快推進已開工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成投產。煤電靈活性改造:優先提升30萬千瓦級煤電機組鍋爐穩燃改造,提升煤電機組深度調峰能力。新型儲能:推動風電、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分別按照不低于裝機容量的15%、5%比例(儲能時長2小時)配建儲能電站。

3.適應新能源躍升發展的電網構建行動。提高配電網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能化技術應用,滿足大規模分布式電源廣泛接入和高效消納。加快建設桃江縣、沅江市等縣市區的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實現220千伏電網縣級全覆蓋;依托500千伏變電站新建補強區域網架結構,科學實施分區分片運行。推動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與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并網。

(二)推動用能方式綠色轉型

1.控制化石能源消費

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強化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指標管理,嚴格控制能源消費強度,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實施用能預算管理制度,強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和事中事后監管,對項目用能和碳排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從源頭推進節能降碳,創造條件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科學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除國家和省規劃布局的煤電、石化、熱電聯產等重大項目外,原則上不新增煤炭消費,新建項目煤炭消費量通過存量挖潛置換。組織建材、煤電等重點行業和數據中心對標行業能效基準水平和標桿水平,建立企業能效清單目錄,實施節能減煤降碳攻堅行動。對涉煤企業開展煤炭消費普查,因地制宜推動“煤改電”“煤改氣”工程,推廣熱電聯產改造和工業余熱余壓綜合利用,鼓勵公共機構、居民使用非燃煤高效供暖產品,逐步淘汰燃煤鍋爐和散煤。合理調控油氣消費,有序推進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替代油品,合理控制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持續推動成品油質量升級,以交通領域為重點推動燃油清潔替代和能效提升。推進“氣化湖南”益陽工程建設,加快沅江市、大通湖區、安化縣、桃江縣等縣市區鄉鎮分布式燃氣微管網建設,逐步推進天然氣“進鎮入鄉”,提高偏遠及農村地區天然氣通達能力。積極開拓工業消費市場,支持工業園區、大工業用戶直供,引導機電、醫療、輕紡及食品加工等工業企業利用天然氣。持續擴大居民商服用戶市場,加快老舊燃氣管道更新改造,推進現有未覆蓋燃氣居民加裝燃氣“愿裝盡裝”,穩步提升天然氣消費量。

2.推動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用能

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用能,大力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優選企業廠房屋頂、廠區空地,發揮企業產權集中、廠房屋頂單體屋面面積較大等優勢,因地制宜布局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鼓勵分布式光伏適當配備一定容量比例儲能電站,推動提升分布式光伏對電網的靈活調節能力,逐步形成以分布式光伏電力為核心,企業負荷側、儲能側協調平衡優化的綠色微電網。提升重點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實施節能技改升級,全面對標對表重點耗能行業單位產品基準能耗水平與標桿能耗水平,培育能效“領跑者”。推進既有建筑節能綠色改造,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發展應用,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屋頂分布式光伏、戶用光伏發電等多模式光伏發電項目,積極探索新能源技術在供電、用熱和建筑節能中的應用,逐步實現采暖、供冷、生活熱水用能清潔化。鼓勵應用多式聯運,加快推進洞庭湖區、資水航道建設,暢通上下游。加快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船,加快益陽市洞庭湖泛長江流域船舶油改氣(LNG)及港口岸電建設項目推進。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方式。

3.大力推進終端用能電氣化

進一步拓展電能替代的廣度和深度,提升重點領域電氣化水平。大力推進工業領域電氣化,在工業領域的不同行業、不同用能形式、不同生產環節全面推廣應用電轉供熱、電轉動力等電能替代形式,擴大全市建材、食品加工等行業的不達標燃煤鍋爐淘汰范圍,推廣電鍋爐、電爐窯、電加熱等技術,開展高溫熱泵、大功率電熱儲能鍋爐等電能替代。深入推進交通領域電氣化,加快推廣電動汽車、氫能汽車、液化天然氣商用車和船舶等新能源運輸工具,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組織實施高效清潔運輸裝備推廣工程,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購置和汽車保有量中的占比。加快電動汽車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充電樁、配套電網、加注(氣)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資水等流域主要港口岸電全覆蓋工程,提升港口岸電覆蓋率和使用率。加快推進建筑領域電氣化,建立以電力消費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費體系,依托政府機關、高校、醫院等公共機構,全面推廣全電中央空調、熱泵、電鍋爐等技術應用。在城市大型商場、辦公樓、酒店等建筑推廣應用熱泵、電蓄冷空調、蓄熱電鍋爐等電能替代設備。積極推進農業農村領域電氣化,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提升鄉村電氣化水平,在農業副產品加工領域推廣電烘干、電加工,大力推廣電制茶技術,推動電保溫設備、電熔爐、空氣源熱泵在制茶領域的全方位應用,提高農業生產質效。

4.大力發展優先消納新能源的新型負荷

加強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建設,大力發展需求可調控、能量可交互的新型負荷,促進新能源消納利用。積極推廣“新能源+”的發展模式,加強新能源與智能電網、儲能、充電樁信息交互,大力推廣用戶側儲能、大數據中心負荷、電動汽車智能充電、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能量互動等新模式,實現新能源電力優先儲存和高效消納。加快構建以分布式儲能和虛擬電廠為核心的新型智能可控負荷體系,發揮資源聚合管理效能,采用數字化技術和先進控制技術,充分調動建筑樓宇、工業可控負荷靈活響應能力參與系統調峰,開展綜合能源管理。

專欄2用能方式綠色轉型重點行動

1.“氣化益陽”行動。提升天然氣通達能力,推動沅江市、大通湖區、安化縣、桃江縣等縣市區鄉鎮分布式燃氣微管網項目建設;優化管網布局,建設南縣、大通湖區、安化縣、桃江縣等縣市區天然氣利用工程。

2.“電動益陽”行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推廣電動汽車、氫能汽車、液化天然氣商用車和船舶等新能源運輸工具在公共交通、家用、貨運等領域應用,推廣電動船舶、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交通基礎設施優化升級,有序推進新建住宅小區、公用停車場、服務區等地充電樁、配套電網、加注(氣)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應用充電智能服務平臺,形成“車樁相隨、開放通用、標準統一、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到2025年,全市共建成充電樁不少于16500個(含私家樁)。

3.園區用能系統改造行動。優化園區能源系統,在益陽高新區、龍嶺產業開發區、長春經開區、沅江高新區、桃江高新區等企業相對集中的產業園區推廣集中“三聯供”和綜合能源服務模式,對園區燃煤鍋爐、余熱鍋爐、供熱管網進行改造,增加分布式清潔能源供應,形成太陽能、生物質能與常規能源多能互補的供能模式。

4.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行動。依托南縣國家“整縣光伏”試點示范,大力推動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在居民生活、交通樞紐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支持既有和新建建筑建設低碳智慧用能系統,鼓勵使用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推進學校、醫院、政府機關等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屋頂光伏發展。

5.低碳零碳鄉村建設行動。引導一批擁有特色產業的鄉村實施農業生產、鄉村產業和生活用能設施全電化改造,優先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推動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清潔供能,促進鄉村能源高質量發展。

(三)推進能源產業鏈碳減排

1.加強能源領域碳排放計量監測

積極開展能源行業產業鏈碳足跡核算,探索建立我市能源領域重點碳排放企業碳賬戶,核算企業碳排放信息數據。對照國家、省標準要求,加強縣市區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建設,健全區域、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基礎統計報表制度,進一步完善能源消費計量、統計、監測體系。推進溫室氣體排放實測技術發展,積極推進遙感測量、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碳排放監測技術領域的應用。推動能源統計信息資源共享,制定碳排放數據管理和發布制度。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人員業務培訓機制,加強能源統計隊伍建設和信息化體系建設。倡導重點能源企業開展碳排放強度對標,鼓勵企業制定碳減排路線圖。

2.推動能源產業節能降碳

推動煤炭清潔低碳運輸,進一步提升市外優質煤炭調入能力,加強流通環節煤炭質量跟蹤監測和管理,嚴防劣質煤炭在我市流通、銷售和使用。加快存量煤電機組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加強自備電廠調度運行管理。加強電網老舊設備改造、用戶表計輪換和接戶線改造。加快推進全市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燃煤設施的淘汰改造,各縣市區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合理控制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持續推動成品油質量升級,并以交通領域為重點推動燃油清潔替代和能效提升。加快能源產業鏈數字化升級,推動實現能源系統實時監測、智能調控和優化運行,提高能源系統整體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到2025年,全市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00克/千瓦時以下。

3.提升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積極推動煤炭轉化、儲運等環節的余熱、余壓等余能資源回收利用,在水泥、化工等行業優先布局余能綜合發電項目,提升能源梯級綜合利用水平。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充分發揮益陽市靜脈產業園示范作用,推進安化經開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建設。加快工業固廢規模化綜合利用,推進尾礦(共伴生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化工廢渣等工業固廢在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市政設施建設、井下充填、生態修復、土壤治理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推進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舊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舊動力電池、廢鉛蓄電池、廢油、廢舊紡織品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大力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推進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拆除垃圾、工程垃圾、裝修垃圾等資源化利用,提升再生產品的市場使用規模。到2025年,在資陽區、赫山區、沅江市和桃江縣建設4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基地,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以上,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到1000萬噸左右。到2030年,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到1300萬噸左右。

4.加強能源生產和生態環境治理協同

積極推動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大力推廣生態修復類新能源項目,充分發揮新能源的生態環境保護效益。科學評價新能源項目的生態環境影響和效益,支持在荒山、廢棄工業場地及周邊協同開發建設一批具有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效益的風電、光伏發電、植物碳匯等新能源項目。進一步完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聚焦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調整,加強“三線一單”與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體系的銜接。探索風光儲設施,強化風電、抽水蓄能電站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專欄3能源產業鏈減碳重點行動

1.燃煤發電機組節能降碳行動。推動煤電機組低溫省煤器、汽輪機流通部分改造,到2025年,力爭市域范圍內煤電機組供電煤耗下降5.66克/千瓦時。

2.燃煤發電機組供熱改造行動。促進煤電機組向熱電聯產機組轉型,推動煤電機組抽汽供熱改造,積極拓展工業供熱市場,適當發展長輸供熱項目。到2025年,力爭市域范圍內煤電機組供電煤耗下降2.7克/千瓦時。

3.能源產業鏈智慧化減碳。加快數字化技術應用,推動能源全產業鏈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級,實現能源開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全過程用能和碳排放監測。鼓勵智能光伏等產業技術創新升級和多行業特色應用。鼓勵能源企業建設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更大強度實現節能降碳。

(四)強化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關鍵技術創新

1.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

推動研發平臺建設。充分發揮我市十大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驅動引領作用,助力碳達峰。支持科研機構、高校和上下游龍頭企業重點關注新能源及電工裝備、儲能、氫能、新型電力系統、能源數字化等領域,培育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打通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實現各類創新要素集聚融合、開放共享。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培育一批能推動和引領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的頂尖人才和領軍團隊,重點支持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技術需求,支持益陽市高等院校與長沙市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能源、環境、材料、生物、計算機等相關學科開展合作交流,培養復合型綠色低碳人才,加強技術轉化和服務人才培養,構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三位一體的人才流動機制。

2.促進低碳先進技術轉化應用

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低碳技術領域公共創新服務平臺、技術交易平臺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加快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益陽)及縣市區平臺建設,推進科技要素市場化。實施創業創新主體培育行動,支持“校院企”等創新主體建立綠色技術創新項目孵化器、創新創業基地。開展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商業模式研究,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化服務,切實加快綠色低碳科技成果登記、轉移轉化速度。促進數字化與低碳化融合發展,大力推廣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地熱能利用、多能共用及能源互聯先進技術。積極探索開展儲能、智能電網、氫能產業、裝配式建筑技術、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等領域示范項目建設。加強可再生能源、綠色制造、碳捕集封存等技術對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支撐。構建面向應用需求的創新成果評價激勵機制,深入實施政府采購兩型(綠色)產品政策,獎勵首臺(套)綠色技術創新裝備示范應用和綠色技術創新首次應用的示范工程。

專欄4能源低碳科技創新行動

1、能源與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攻關。充分利用本市智慧城市與大數據中心已有的充沛算力、存儲和網絡資源,進一步加強數字技術與能源系統的深度融合。統籌推進全市煤、電、油、氣、新能源和儲能靈活高效利用。開展綜合能源與數字能源系統(源網荷儲)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推進全市能碳一體化數據平臺建設,實現多層級能耗和碳排放數據一體采集、一體統計、一體監測。

2、新能源及電力裝備技術攻關。重點發展以配套新能源裝備的電子元器件產品、動力電池及電池動力系統、太陽能發電、風電裝備等核心產品。尤其是大功率電容、電阻、動力電池、鎳氫電池、石墨烯固態電容、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等。重點打造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鎳氫電池關鍵材料,加強電解液、動力電池隔膜的技術攻關。加大新能源發電裝備的設計、研發,發展風電發電機組及關鍵部件,以太陽能光伏硅片、磁性材料、藍寶石、碳化硅為重點,推動消費電子和光伏產業鏈智能裝備研發技術升級。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模式,加快風力發電機、光伏控制器、風機控制器以及光伏并網逆變器和風機并網逆變器等系列產品的升級。

3、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攻關。鼓勵在益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具備氫能生產、利用條件的國家和省級重點園區,加強富氫尾氣PSA提純制氫及高效利用、高性能燃料電池及高效氫氣制取、純化、儲運和加氫站等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示范。重點突破大規模、高效率、長壽命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研究電解水制氫技術、合成氨技術以及氨燃燒與可再生能源發電一體化協同技術創新。積極探索氫能冶金、水泥熟料煅燒氫能利用技術。

(五)完善碳達峰體制機制

1.參與構建加快新能源發展的市場機制

積極組織參與全國綠電市場交易,推進省內綠電交易,發揮益陽市省內重要能源基地優勢,做好綠電交易與綠證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的銜接。依托益陽高新區增量配電改革試點經驗,探索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發展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增量配電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建立容量市場,在確保健康可持續發展前提下,推進煤電向基礎性、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

2.完善支持能源低碳轉型的財稅金融政策

統籌整合現有符合條件的各類新能源項目,包裝形成能源低碳轉型示范項目,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省級專項債支持。引導社會資金加大對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能源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鼓勵金融機構以綠色交易市場機制為基礎開發金融產品,拓寬企業節能降碳融資渠道。落實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交通工具購置等稅收優惠政策,更好發揮稅收對市場主體綠色低碳發展的促進作用。積極對接國家及湖南省有關促進新能源開發利用的價格支持政策,嚴格執行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促進節能減碳。落實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加快推進居民用電“一戶一表”改造,引導居民節約用電。

3.健全保障能源安全的風險管控機制

統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安全保供,提高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各種極端情況的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完善煤電油氣運供應保障協調機制。強化煤電兜底保障作用,有序推動煤電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科學布局建設大容量高參數煤電。充分發揮大型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作用,提升電網負荷預測和管理調度水平,增加電力供應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加強極端情形下電力風險管控,做好應對極端天氣、尖峰負荷等情況的能源應急保供預案,提高應急處置和抗災能力。加快成品油和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提升油氣供應保障能力。完善能源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與事后快速恢復能力。加強能源規劃實施監測評估。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部門、縣市區聯動協調工作機制,做好與國家、省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銜接,統籌推進全市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定期對各地區和重點行業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進展進行調度,督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

(二)強化責任落實

各縣市區結合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資源稟賦,根據實施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各部門主體責任,做好專項規劃、部門規劃和年度計劃的科學銜接,使各類規劃在發展目標、空間布局、政策取向、重大項目等方面保持協調一致,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各能源企業要積極發揮市場主體作用,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全市能源低碳轉型。

(三)加強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網絡、報紙、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多層次宣傳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強化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宣傳引導。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積極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種社會力量,開展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培訓、知識培訓和教育科普活動,促進全社會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益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室

2024年8月12日印發

來源:益陽市人民政府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门区| 贡嘎县| 海阳市| 昌邑市| 鄂尔多斯市| 盈江县| 武鸣县| 湄潭县| 华宁县| 自治县| 宣城市| 德格县| 栖霞市| 昌黎县| 教育| 汝南县| 资阳市| 武穴市| 饶平县| 北安市| 淮南市| 津市市| 庄浪县| 准格尔旗| 平湖市| 建瓯市| 肇庆市| 宾川县| 石林| 佳木斯市| 浦城县| 磐石市| 包头市| 赫章县| 全州县| 鄂尔多斯市| 遂川县| 定边县| 冷水江市| 呼伦贝尔市|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