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热 影音-丁香最新网址-丁香五月综合缴清中文-丁香五月亚洲春色-v片在线播放-v片免费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儲能 > 動態

在建規模億千瓦級 抽水蓄能處重要戰略機遇期

經濟參考報發布時間:2024-09-23 09:02:14  作者:王璐

  發展抽水蓄能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重要保障。《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當前我國抽水蓄能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建規模躍升至億千瓦級,已建、在建規模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按照規劃,到2030年,抽水蓄能裝機容量超過1.2億千瓦。

  業內人士建議,未來行業要圍繞堅持需求導向、加強新能源基地項目布局、穩妥推動電價機制改革、加強產業鏈協同發展等方面做好工作,推動抽水蓄能高質量發展。

  在建規模躍升至億千瓦級

  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平臺近日在廣州正式投入使用。全國近五分之一裝機容量的抽水蓄能設備全面實現人工智能管理,促進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提升。

  “抽水蓄能作為我國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的重要組成,是當前技術最成熟的調節電源,與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配合運行效果好,能夠支撐風能和太陽能的大規模高質量發展。”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李昇指出,近年來抽水蓄能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愈發凸顯。

  日前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聯合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抽水蓄能行業分會共同發布的《抽水蓄能產業發展報告2023年度》(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度全國新核準抽水蓄能電站49座,核準規模6342.5萬千瓦。截至2023年底,我國抽水蓄能累計已投運規模達到5094萬千瓦,約占全球抽水蓄能裝機的28.1%,在建規模躍升至億千瓦級,已建、在建規模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抽水蓄能行業分會副理事長趙增海介紹說,已投運電站運行狀態良好,2023年面對復雜的保供形勢,抽水蓄能電站抽發電量、啟動次數、調頻臺次、旋轉備用臺次、短時運行次數均較上一年明顯增加,有效保證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發揮了電力保供生力軍作用。

  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我國在2020年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截至今年7月底,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已達12.06億千瓦,提前6年實現目標。

  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宋雯說,要實現“雙碳”目標,仍需付出巨大努力。能源行業正抓緊開展“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將會以更大力度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扎實開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工作,推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加快建設系統調節資源、積極推進系統調節能力提升,是促進新能源消納、保障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潘慧敏指出,在各類調節性資源中,抽水蓄能在經濟性、安全性和環境效應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明顯,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后續國家能源局將遵循“國家定規模、地方定項目”的基本原則,持續強化規劃引領,加強行業監測監管,堅定不移推進抽水蓄能高質量發展。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要科學布局抽水蓄能。到2030年,抽水蓄能裝機容量超過1.2億千瓦。

  報告稱,2023年開展了抽水蓄能發展需求預測研究,考慮風電、光伏發電等不同發展規模情景,2035年儲能需求總規模約6億至7.5億千瓦。相比其他儲能形式,抽水蓄能技術成熟、安全性高、經濟性優,仍是最優的電源選擇之一。預計2024年抽水蓄能裝機規模保持穩步增長,全年抽水蓄能投產規模在600萬千瓦左右,到2024年底,總裝機規模達到5700萬千瓦。

  加強產業鏈協同發展

  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納入規劃和儲備的抽水蓄能站點資源總量約8.23億千瓦,核準在建1.79億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期一般為6-8年,為滿足2035年需求,需要適度超前開發,多措并舉保障抽水蓄能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報告建議,圍繞“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主要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結合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和電力外送需要以及資源條件,在重點地區加強抽水蓄能布局和建設。

  高質量規劃的同時,還要在高質量建設、高質量運營上下功夫。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劍波建議,未來需要結合新型電力系統發展,不斷提升抽水蓄能涉網性能,研究完善抽水蓄能發展的政策和技術措施,同時關注新型儲能技術的發展。

  李昇認為,要重點做好電價機制研究和調度運行管理,在保持價格政策平穩基礎上做好與市場化銜接,保障行業平穩有序發展。

  抽水蓄能機組裝備制造能力是目前產業鏈中的突出和關鍵問題。報告指出,目前國內抽水蓄能機組生產能力為40套/年,根據核準在建項目規模及進度分析,預計在2028年到2030年將迎來機組需求高峰,約為120臺套/年。現有生產能力無法滿足高峰期機組需求,需要科學合理規劃機組制造和產能轉化。在適度擴大產能的同時,需要在產業上下游提前做好協同,既要避免產能不足的“卡脖子”問題,也要避免人為制造的產能過剩問題。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王璐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亳州市| 九龙坡区| 东兰县| 双牌县| 巴中市| 策勒县| 郧西县| 西藏| 乌苏市| 中山市| 广德县| 平邑县| 潜江市| 屏山县| 城固县| 双城市| 丰台区| 阜平县| 东兴市| 普格县| 洪洞县| 磐安县| 大理市| 延边| 嵊州市| 渑池县| 内丘县| 安吉县| 绩溪县| 孙吴县| 赤城县| 博客| 哈尔滨市| 紫阳县| 宁德市| 陵水| 柘荣县| 子长县| 莱州市|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