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A股市場,或即將迎新!
10月11日,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博思創)科創板IPO迎來新進展。
上交所上市委審議公告顯示,海博思創IPO將于10月17日上會審核。這也意味著,自進入輔導期算起,海博思創為期近3年的上市進程,將邁入新階段。
位列全球儲能系統出貨TOP6 擬募資7.83億元
資料顯示,海博思創成立于2011年,專注于電化學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可提供全系列儲能系統產品、儲能系統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
經過多年發展,海博思創連續中標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央企的多個變電站儲能項目,并獨立完成了多個大型獨立儲能項目,疊加儲能市場爆發,其儲能系統業務從2021年開始實現飛速增長。從出貨量來看,其數據持續向上,現已成為全球儲能系統集成TOP級企業。
據起點研究院(SPIR)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鋰電儲能系統出貨量約為192GWh,同比增長166.7%。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海博思創儲能系統出貨量依舊穩定增長,2023年其以4.1%的市占率,位列全球TOP6。
2023年6月,海博思創IPO申報正式獲受理,并在同年次月進入已問詢狀態。最新招股書顯示,本次IPO,海博思創計劃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443.25萬股,擬募集資金為7.83億元。
其中29939.31萬元用于年產2GWh儲能系統生產建設項目,16428.28萬元用于儲能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12225.09萬元用于數字智能化實驗室建設項目,4691.48萬元用于營銷及售后服務網絡建設項目,15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截圖來源:海博思創招股書
央國企“常駐” 業績翻倍增長
對于海博思創,外界的評價是“神奇、兇猛”。
神奇的是,國內儲能系統商不少,比如陽光電源、比亞迪等,但海博思創卻常年獲得一眾央國企的青睞。
從客戶結構來看,中國華能、中國能建、國家電投、華潤集團、中核集團等是“座上賓”,常居其前五大客戶名單。
2021年-2024年上半年,其向前五名客戶合計的銷售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16%、83.70%、74.37%和58.43%。
行業內卷加重的情況下,海博思創客戶集中度不升反降,與行業規律“背道而馳”的背后,進一步體現出海博思創的吸客能力。
而海博思創表現更為兇猛的是其業績。數據顯示,2021年-2024年上半年,海博思創營收分別達到8.38億元、26.3億元、69.8億元以及36.9億元,前3年營收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88.67%。
凈利潤方面,海博思創近3年也實現了數倍的增長。2021年-2024年上半年分別實現凈利潤為1529.47萬元、1.82億元、5.78億元,以及2.8億元。
截圖來源:海博思創招股書
更為神奇的是,不同于陽關電源等企業,海博思創的好業績大部分來自國內市場,截止2023年其未直接產生境外收入。而彼時的陽光電源海外收入已經連續9年實現正增長,2023年其海外收入更是達333.69億元,同比增長了75.05%,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6.19%。
因為,無論從儲能系統企業,還是儲能電池企業的業績財報都能看出,當下歐美等海外市場才是儲能業績的重要增長極,一方面海外市場廣闊,需求高,另一方面,海外市場儲能毛利率更高,掘金空間更大。
對此,海博思創曾針對沒有國際化布局,在回復函中進行過解釋。其表示,綜合考慮自身發展階段以及資金規模等因素,戰略性專注于國內儲能業務的拓展,占據并鞏固國內行業領先的地位。
實際上,海博思創已經開啟全球化布局。據了解,目前海博思創已完成儲能系統海外產品系列的IEC及UL認證,并在海外籌劃設立銷售服務中心。
2023年,海博思創還曾與歐洲客戶簽訂10GWh的儲能系統意向框架合同,實現海外業務從0到1的突破。
目前以電化學儲能為主的新型儲能正以中國為主導向全世界蔓延,雖然中國儲能市場已經迎來爆發,但從全球整體來看,儲能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仍留給國內企業大量機遇。
而海博思創憑借技術積累和市場經驗,有望在海外儲能市場發揮重要作用。預計近兩年其海外業務收益會持續顯現。
專注創新能力 深度融合“儲能+AI”
除了“海外業務拓展較慢”被提及,另一個被行業“質疑”的是海博思創的核心零部件制造經驗與能力。
在行業看來,海博思創在儲能系統領域的部分核心零部件,存在過度依賴供應商的風險。
與競爭對手相比,陽光電源、比亞迪等企業的布局和研發能力更加全面,比如陽光電源,除了儲能電芯外,PCS、PACK、EMS、BMS等都由公司自主研發生產。
而在供應商層面,海博思創對外采購涉及了電芯、PCS及升壓變流艙、電子件等等。尤其在儲能電芯端,海博思創尤其“依賴”寧德時代,2022年其對寧德時代及其關聯公司的采購金額,占當期采購總額比例高達80.97%。
更為重要的是,寧德時代的身份,既為海博思創的供應商,又是其競爭對手,因為寧德時代在儲能領域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其從開始的電芯供應商慢慢向系統集成商轉變,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系統產品。
當然,海博思創也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從實際情況來看,其已經拓展了新的電芯供應商,包括億緯鋰能、鵬輝能源、衛藍新能源、蘭鈞新能源、欣旺達等。數據上來看,2024年上半年,海博思創主要供應商發生了變化,億緯鋰能成為其電芯產品的第一供應商,采購金額占當期采購總額35%以上。
截圖來源:海博思創招股書
與此同時,海博思創也在提升自身的研發創新能力。不僅與供應商合作研發電芯,同時針對PCS發力自研,據悉,在2023年四季度,其已實現組串式PCS產品的小批量自研自產。
疊加原本海博思創具備的BMS、EMS、云平臺的自主研發和生產制造能力,可見,海博思創的技術研發、創新實力進一步增強,行業競爭優勢或更為明顯。
此外,為了適應儲能市場的迅速發展與競爭激化導致的變革,海博思創將目光聚焦于AI、大數據分析、智慧運營等技術,加速推進以上技術在儲能領域的應用,以助力儲能項目實現管理優化、降本提效,以及綜合收益最大化。
目前,海博思創將AI與儲能進行深度融合綁定,形成了“硬件+軟件+AI大模型”的儲能3.0新格局,并依托“儲能+AI”打通了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據悉,其通過AI、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推進儲能系統研發、測試、生產、運維全鏈條數智化,進而實現系統產品及關鍵零部件全生命周期數據可追溯。
行業認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與迭代,到最后都將為人類的“需求”而服務。而在儲能領域,以上技術將全面提升儲能系統的運行效率與維護效果,為儲能電站的投資與運營創造最大價值。
實際上,目前已有鋰電及儲能企業已經開始布局AI技術。比如寧德時代增資先陽新能源,后者經營范圍包括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系統集成服務、人工智能硬件銷售等。另外,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比亞迪CTO孫華軍等領軍人物均表達了對AI技術的支持,側面透露了公司的布局意向。
可以預見,未來的新能源行業發展將與AI等新技術深度融合,率先布局的企業或能先吃蛋糕。
來源;新聞晨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