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發布《關于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見稿)》提出,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4月底前全部退出,引起了輿論特別是幣圈的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相關部門和企業發現,雖然疑似“挖礦”項目紛紛轉移,但部分大數據項目正在成為高耗能產業。
一些“數據中心”疑似挖礦“礦場”
在幣圈內,內蒙古有不少全國重要的大“礦場”,但自治區多數盟市并不承認當地有此類項目。上述政策發布后,網上掀起波瀾,當地卻風平浪靜。記者采訪中雖沒有發現確鑿的挖礦項目,但種種信息顯示,疑似“礦場”“礦機”正從內蒙古轉移。
記者輾轉了解到內蒙古中部一牧業旗有“礦場”,便前往探訪。記者3月初到當地了解情況時,4家疑似公司2家已人去樓空、2家已自行停產。
在一家科技公司大數據中心廠區內,共有6棟兩層樓高的箱式板房,房內一排排計算機機架空空如也。但《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彩鋼房宿舍發現,角落里仍然擺著兩摞電腦機箱,挖礦機的標志性配件——高性能顯卡包裝盒雜亂堆放。廠區僅剩的一名保安告訴記者,這里原有1萬多臺服務器,平時有六七人運維,幾天前公司把服務器全都搬走,聽說要運往四川。該旗另一家科技公司大數據中心大門緊閉,但建筑物上仍可看到“ANTBOX”字樣,這是比特大陸公司于2018年3月自主研發的實用型可移動式礦場的標志,最多可容納324臺S9礦機。
另有2家公司距離旗所在地較遠,均已停產。記者電話采訪120公里外的某公司負責人,據他說,公司去年11月才開始試生產,配置了6000臺服務器,從未從事挖礦項目,這幾天停產是為了響應號召,更換能耗更低的設備、減少服務器數量,繼續做大數據業務。
記者從該旗發改局了解到,4家企業都是招商引進的大數據項目,早在1月份,為了完成能耗控制任務,政府要求他們暫時減少用電量,企業嗅覺都很靈敏,當時就開始籌備搬遷和停產。以前這些企業因多少涉及到挖礦,曾進行過整改,但現在看,挖礦行為并沒有真正禁止。
記者前往幣圈內有名的內蒙古中部某市采訪,有關部門稱近年來沒有此類項目。記者網絡查詢發現,今年1月25日,名為“云算力挖礦”的UP主在B站發布當地礦場的相關內容。記者聯系到該UP主微信號詢問有關情況,對方回答說,內蒙古的政策不是全國的政策,搬遷就可以了。但是他不負責礦場,也不清楚礦場搬走沒有。
據媒體報道,他們采訪到的內蒙古礦主正準備搬遷至西南省份,內蒙古全面清理挖礦項目,短期可能帶來算力的下降和礦場托管費用的增加,但在幣值猛漲的背景下,挖礦的成本不會影響到礦主和礦工的積極性。
部分大數據項目成為能耗大戶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了解到,出臺前述新政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耗雙控達標,由于未完成“十三五”能耗雙控指標,內蒙古今年下決心做到指標“由紅轉綠”。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因耗費大量電力,卻很少帶來產值和就業,成為被堅決清理的對象。
劍橋大學賈奇商學院發布的劍橋比特幣用電量指數顯示,全球比特幣挖礦年耗電量大約是127.48太瓦時,參照IEA(國際能源署)全球各國電力消耗排行,比特幣耗電量已經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排全球29位。該指數還顯示,2020年4月,中國的哈希率(比特幣網絡處理能力衡量單位)占全球的65.08%,國內新疆占比35%排第一,四川和內蒙古分別以9.66%、8.07%居二三位。
內蒙古工信廳一位負責人說,經過前兩年的清理,預估內蒙古的礦場在全國所占比重不會超過20%。
基層部門反映,挖礦項目多數披著數據中心的外衣,給監管帶來困難。“企業把礦機偽裝成普通服務器,外表很難發現,一般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發現其能耗與產值嚴重不匹配,但要取證也不容易,只能取消其優惠電價。”自治區發改委一名干部說。
記者采訪發現,不僅是挖礦項目,即使一些真正的數據中心,能耗也相當大,大數據項目正成為高耗能產業。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數據中心節能技術委員會負責人曾表示,中國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已連續八年以超過12%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總耗電量將達到2962億千瓦時。如按這一數字,已超過三峽、葛洲壩、溪洛渡、向家壩四座梯級電站2020年累計發電量約700億千瓦時。
近年來,大數據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各地政府的支持,特別是像內蒙古等電力富集區,招商引資主打電價優勢牌,政策優惠電價低至0.26元/度,吸引了大量從事大數據業務的公司。
還有的旗縣為新建清潔能源項目,不得不增加用電負荷,最終引進大數據項目。一些旗縣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引進數據中心的起因就是為了配合本地建設有清潔能源裝機的電網示范項目,而項目運營的前提就是一部分電力需要地方消納。由于當地沒有大的用電負荷,只有引進大數據項目,才能解決問題。
項目不宜一哄而上 應既興科技又控能耗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像內蒙古這樣氣候冷涼、電力富集地區,確有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優勢,但由于地區經濟不發達,應用場景少,容易成為能耗轉移地,增大當地能耗雙控的壓力,影響其他產業的用能空間。
為改變高能耗依賴發展現狀,不少人認為應合理有序控制數據中心建設規模。近年來,企業對數據中心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搶占布局的跡象明顯,像內蒙古一市短短幾年時間內承建規模已達244萬臺,成為全國最大。但是項目建設得多,用得少,去年實際只啟用7萬臺服務器,空置嚴重。
同時,要注意解決數據基地與總部經濟分離的矛盾。鼓勵企業布局數據中心時,增加當地增值應用,并改變總部經濟的核算方法,將一部分產值轉移到數據基地,避免挫傷數據基地所在地政府的積極性,也利于減輕地方的能耗控制壓力。
對地方政府而言,更為關鍵的是分類對待大數據產業項目。一方面加強大數據產業的監管,防止各種挖礦項目以大數據產業的面貌渾水摸魚;另一方面改變對大數據產業一律優惠的政策,增加能耗考核,對大數據應用項目給予優惠政策,對于耗能高而應用程度較低的大數據項目減少或者取消優惠。
有業內人士建議,企業可適時改進服務器功效。內蒙古中弘紫晶公司董秘李燊說,數據存儲遵循“二八定律”,企業級服務器大都是磁盤陣列,一旦啟用,不管有沒有訪問必須晝夜運轉,大量散熱需要不斷制冷,造成能耗浪費。該公司探索發展光介質服務器,采用數據分層管理與冷熱數據混合存儲,將80%極少被訪問的冷數據用藍光光盤常溫存儲,可有效降低耗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