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一直對丟掉在第五代通信技術(5G)領域的領導地位耿耿于懷。美國之音網站22日稱,美國有意通過“跨越式發展”,以繞過5G加大投資6G的方式,超越中國在5G技術的優勢。但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通信專家23日對此表示,這種跨越式發展“不太可能”。
多國重金下注6G
報道稱,美國政府去年新設立的對外金融投資合作機構“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首席執行官博勒透露,美國將通過“跨越式發展”,投資6G遏制中國在通信技術領域取得的領先地位。博勒說:“我們更感興趣的是下一個潮流是什么。我們感興趣的是6G,因為美國和其他國家將在這里占據主導地位,中國不會通過補貼統治這一領域。”
公開報道顯示,6G的數據傳輸速率可能達到5G的50倍,時延縮短到5G的1/10,在峰值速率、時延、流量密度、連接數密度、移動性、頻譜效率、定位能力等方面遠優于5G。近年來韓國、美國等多國均已開始布局6G技術。韓國三星公司今年7月發表的6G白皮書預測,2025年將啟動6G技術的標準化,2028年投入商用,2030年正式提供服務。
美國一些研究機構也在致力推動6G研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頻譜創新計劃”倡導建立國家無線頻譜研究中心,目標是超越5G等技術,“制定一條發展路線,通過有效利用和共享無線電頻譜,確保美國在未來科學和工程領域的無線技術、系統和應用中發揮領導作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自2016年開始同多家科技公司組成投資集團,資助由30多所美國大學組成的“大學聯合微電子學項目”,推進電子領域的革新發展;其子項目之一為“太赫茲與感知融合技術研究中心”。而太赫茲被認為是6G數據傳播的關鍵之一。
6G不只是解決速度快
美國能否跳過自身技術不占優的5G部署、直接實現6G,從而“跨越式發展”?通信專家項立剛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種可能性不大。項立剛介紹說,從1G時候的移動通信技術到2G時的數字時代直至3G、4G時代,所需技術都是逐步積累的過程。而且5G之所以受重視,是因為它帶來的變化不僅限于通信領域,而是將通信技術應用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產業中,最終使得社會管理體系、通信體系等終端產業得以大發展。“5G技術不是簡單的通信技術而是一個完整智能化社會體系,美國6G通信技術很可能做得比5G好,但如何跳過與5G聯動的其他產業發展卻是道難題。事實上,沒有5G網絡,就無法實現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多領域的配套發展。”
項立剛表示,國內的通信專家認為,6G目前不能單獨組成通信網絡,未來的通信技術是以5G技術為核心,用6G做補充,讓5G技術變得更加完善。現在甚至連6G究竟是怎么樣的技術都沒有定論。外界認為,盡管有6G比5G快50倍等各種描述,但截至目前還沒有辦法詳細描述6G是怎么樣的,可能需要等到2023年才有答案。他表示,“6G技術的本質不是解決速度快的問題,而是解決萬物互聯、智能化的問題。”
需要什么核心技術
那么6G需要發展哪些核心技術呢?美國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太赫茲領域,因為該技術理論上數據傳輸速度更快。但項立剛表示,盲目追求傳輸速度可能并不是未來方向。為了讓數據傳播變得更快,需要更大的帶寬。無線電波的特性決定了其頻率越高,帶寬越大,但傳播損耗越大,覆蓋距離越近。我們先后使用了長波、中波、短波和毫米波。目前毫米波已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即只能近距離通信。理論上波長更短的太赫茲可能實現更大帶寬,但它的繞射和抗干擾能力很差,只能局限于非常近的通信,甚至連大霧都能對其造成影響,“太赫茲技術的商業應用十年內未必能看到希望”。
從5G技術發展需要完善的角度而言,項立剛認為,6G的發展有以下方向:首先,5G基站體系難以覆蓋到海面、偏僻雪山等地方,因此需要建立起衛星系統作為補充手段;其次,網絡智能化進一步發展,由于基站耗電量很大,5G時代比4G時代速度提供了10倍,但耗電提高了3倍,而降低功耗需要波束賦形技術,其中人工智能將占據很重要的角色。項立剛認為,中國在6G研發保持領先的可能性很大,首先是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其次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對研發積極性都很高,進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中國通信行業的研發人員技術水平也很高;第三是中國對6G技術的產業支持和法律法規方面都給予支持,比如為無人駕駛頒發牌照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