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獲悉,適用于“新基建”的物聯標準體系正式發布。由此標準體系架構做指引,客觀世界實時產生數據的萬物都將擁有獨一無二的身份標簽,訪問物體將會像訪問網頁一樣簡單。
當前,隨著信息革命到達新的階段,“新基建”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建立滿足“萬物互聯”到“萬物數聯”需要的開放物聯網標準體系,成為體系化推進“新基建”的迫切需要。
平臺結構示意圖
作為國家物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中國電科于2013年就著手布局開放的物聯網體系架構,培育物聯網生態。2019年,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物聯網基礎設施開放體系頂層設計白皮書》全球發布,首次提出“端-邊-云”可演化的架構設計理念,具備從端到邊再到云的多層認知能力,按場景所需的彈性擴展能力,并提供物聯設備、數據資源以及應用接口等全面開放能力。
全新的“中國電科開放物聯網通用體系”(簡稱“電科開物”),可以有效提升全域物聯感知接入能力,圍繞終端設備統一接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標準化的物聯數據采集與發布,以及逐層輻射、分級管理的物聯網物體解析節點建設模式,為“新基建”打牢共用支撐,為“萬物數聯”提供物聯數據支撐。以統一的話語體系,解決物體是什么、在哪里、怎么用以及安全等關鍵核心問題。
目前,“電科開物”已為嘉興大數據中心與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福州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天地一體化地面信息港、雄安數據管理系統等提供物聯數據支撐服務。據中國電科技術人員介紹,“電科開物”具備三大特色優勢。一是建立了“物體描述”的系列國際和國內標準,可以對物體數據進行標準化描述,為接入設備提供標準的數據模型描述;二是實現了物聯網感知終端的統一接入,并采用微服務集群化部署方案,滿足海量終端接入和高并發需求;三是依托物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自主創新的技術產品為核心,為物聯網設備開發者、應用開發者等提供開放的開發使能服務。
在未來,更可以實現城市感知設備的即插即用,通過靈活的搜索發現技術,可以讓訪問物體像訪問網頁一樣簡單,讓使用物體像用水用電一樣方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