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9月17日,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上線脫貧戶返貧電力監測平臺,深挖電力大數據價值,建立脫貧戶用電消費行為與返貧關聯算法和判別模型,監測和分析江蘇省農村脫貧戶返貧情況,助力政府職能部門鞏固脫貧成果。
上半年,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為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國網江蘇電力主動與江蘇省鄉村振興局溝通,充分發揮電力大數據價值,根據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戶清單,結合脫貧戶用電量、交費情況、用電變化等數據,研發了脫貧戶返貧電力監測平臺。
據悉,該平臺部署在國網江蘇電力數據中臺,將脫貧戶相對集中的淮安、鹽城、南通、泰州、宿遷、連云港、揚州、徐州等8個地市的58.95萬戶原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戶電力數據納入監測范圍。
“我們通過精準監測脫貧戶用電數據,分析家庭用電的變化趨勢,掌握每個村的實際情況,并與非脫貧戶對標,確保數據分析精準科學。”國網江蘇電力營銷部農電處處長余磊表示。據該平臺數據顯示,2020年,江蘇農村貧困人口戶均月用電量為112.89千瓦時,較2015年增長42.52%,增幅高于全省農村居民11個百分點,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據介紹,該平臺將電力消費行為作為農村客戶是否安居的重要衡量標準。脫貧戶用電量較少和電費滯納兩大因素是判斷脫貧戶返貧或者用電異常的主要參考指標。“比如,其中某戶客戶日用電量極少,又長期未交電費,可能是發生家庭變故、出現返貧苗頭,我們就會重點監測。”負責平臺具體開發的國網江蘇電力營銷服務中心大數據團隊成員王賀說。
該平臺經過數據統計,得出脫貧戶一年的日均用電量,并計算與同村客戶日均用電量的比值,將計算結果分為70%、50%、30%三檔,分別標注為綠色、黃色和紅色。“經過走訪調研,我們發現處于70%以及50%兩檔的脫貧戶雖然用電量未達到所在村的平均用電水平,但大多與外出打工帶來的人口減少等情況相關,與返貧關聯性較弱。所以,我們重點鎖定紅色級別的脫貧戶。”王賀介紹。
長期未交電費是國網江蘇電力判斷脫貧戶用電異常的另一重要依據。在鎖定紅色級別的脫貧戶后,該公司組織脫貧戶所在供區供電所員工摸排情況,赴現場進一步甄別。
國網江蘇電力將依據平臺監測結果,制訂包含地區分布、密度等信息在內的返貧情況監測書面報告,呈送政府相關部門。該公司還將有針對性地上門走訪,為脫貧戶介紹分布式光伏等項目,服務脫貧戶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