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組織正式發布了《國家“東數西算”工程下算力服務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背景下新型算力基礎設施發展研究報告》的更新版本,也是國家首部“東數西算”背景的算力服務研究報告。《報告》就算力服務發展挑戰、人才系統構建、標準制定、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等熱點問題,提出了系統的解決路徑。
《報告》指出,當前算力網絡建設正在加速落地,而新問題也伴隨凸顯。其中,如何全面快速提升算力服務水平成為當務之急。
放眼全球,算力總規模保持高速穩定增長,2021年全球計算設備算力總規模達到615 EFlops,增速達到44%,預計2030年全球算力規模達到56 ZFlops。從我國來看,截至 2022年底,算力總規模達到180 EFlops。
在巨大算力需求推動下,算力服務逐漸成為可“隨時、隨地、隨需”享受便捷的一站式服務,并具備對算力資源進行精準匹配的能力,為不同場景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方案。
為促使算力服務在各應用場景更好發揮作用,《報告》提出以下三點發展重點及關鍵路徑:
智能調度算力。《報告》表示,解決算力資源跨網、跨行業、跨區域調度問題,是實現算力資源的精準智能調度關鍵所在。而通過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并利用算力網絡智能調度,可實現算力的全網共享和布局優化,最終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培育復合人才。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指出,未來5年,大數據、云計算產業人才缺口將高達150萬。為彌補人才缺口,蘇州協鑫能源計算中心、中移鐵通智慧鐵路邊緣數據中心等,在特定行業應用中培養復合型人才;中科曙光編著的“1+X”指定教材《人工智能系統平臺實施中級》,推進了人工智能等算力領域人才培養和發展。
制定行業標準。盡管當前算力服務技術進入快速落地期,但產業內對算力服務的定義、場景、需求與技術框架尚不清晰,亟需產業共同制定、研究相關標準規范。《報告》從基本框架、應用服務、技術能力、基礎資源四個方面給出相關指導,以促進標準的建立。
來源: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和益企研究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