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巖:數據如何成為要素及其增值方式探討
2020 年 4 月 9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簡稱《意見》),在傳統的要素之外,文件還把數據納入了生產要素的范圍,從而為落實中央用數字化轉型帶動中國新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
這次發布的《意見》,更全面具體地明確了要用市場化配置來激活數據這一生產要素,給出了把數據變成生產要素政府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涵蓋了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若干關鍵點:
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社會數據價值提升、數據治理科學規范、數據價格市場調節、數據產權交易機制等等。
在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理論和實踐都還不夠完善的時候,國家及時推出這樣一份指導意見對中國打造支撐數字經濟的新經濟基礎設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數據成為要素的必要條件
生產要素如果要商品化,就需要有其價格形成機制和交易規則。生產要素的特殊性,使得其交易具有基礎性和廣泛性。所以,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就要具備基礎性生產資料的市場特性,并能夠方便進行大規模交易。人類經濟發展到現階段,數據之所以能夠成為生產要素,是因為已經具備了下面三個特性:
可得性
數據要能夠成為普遍存在的生產要素,必須具有可得性,也就是勞動者、企事業單位都能夠像是獲取電力一樣方便地獲取數據資源,然后再基于數據基礎設施進行對數據生產資料的再加工和創造,并進而創造出新的價值。
物聯網是增強數據可得性的基礎技術,通過無所不在的傳感器,我們可以把每一件傳統的工業品、日用品變成獲取數據的終端,從而讓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都信息透明。隨著數據采集量的增大,數據中可能蘊含的價值也不斷變大,通過數據分析手段能夠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模式也就越多。
可達性
數據的交易需要數據之間能夠便捷鏈接,尤其是當數據量越來越大的時候,更加需要一個高帶寬、低時延的網絡環境來方便實現數據的傳輸。
中國正在大力開展的5G網絡工程,為數據要素的可達性奠定了基礎。每個企業都可以通過5G+物聯網,快速及時地傳輸大量數據,并通過邊緣計算等技術創新終端服務模式,把數據加工為最終的產品并送達消費端。
可達性相當于傳統產業中的物流,是保證數據要素順利流通的重要特性。
可信性
數據要素要成為有價值的商品,必須是可信的,否則它的正面價值無法體現,甚至會帶來負面價值。在消費互聯網發展的20多年里,數據要素市場之所以沒有大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消費互聯網上很難保證數據的可信性。
初期Internet的設計理念就是保障數據的可傳輸性,而對數據是否在交易場景內可信則認為是應用層面的事情,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這一理念限制了企業積極參加傳統網絡上的大規??尚沤灰?,從而也就沒有辦法把數據潛在的價值加以挖掘。
建立數據要素市場的必要基礎
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必須在政府、行業、企業三個層面都要建立數據產生、傳輸、存儲、使用、交易等保障機制,才能形成完整的數據要素市場。建立數據要素市場的必要基礎包括:
硬件基礎
數據成為要素必須要有方便、可靠的存儲和傳輸系統。數據無論處于哪一個結點、哪一個階段,都要有完整的記錄。這套硬件基礎設施所遵循的規則不同于互聯網硬件,而是要根據不同產業生態建設的需要,采用多方可信計算方式重新優化部署。
軟件基礎
數據成為要素必須要保障數據自身的可信性,也就是要構建完善的數字信用體系,并基于此建立可靠的數據交易軟件環境。同時為了方便數據的交易,也要有便捷可靠的支付工具,比如央行推行的數字人民幣DCEP。
數據交易市場
有了硬軟件環境,要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建立數據交易市場。根據不同的交易內容,數據交易市場有政府主導的交易市場,也有完全市場化的交易市場。數據交易市場可以按產業生態所涉及的不同領域劃分,主要目的是促進產業生態內數據要素的有序流通、公平交易、價值再造。
交易工具
在數據交易市場上,要有數據的確權工具、數據的定價工具,以便于透明、安全、公平地進行交易。同時在不同的產業生態內,要根據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創新基于可信數據的產業數字金融模型,讓數據要素真正為實體經濟的發展賦能。
政策法規
要針對數據要素的特點,以及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的需要,根據各行業的不同場景,建立數據要素流通的各層次法律、法規,確保數據要素市場化后的公平和安全。
除了上述五個方面的必要條件,在不同的產業生態內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方式也會有一些差別。
比如,第一產業中的道地中藥材數據的建立和交易模式,與蔬菜流通數據的交易模式是有很大差別的;并且其與第二產業中的工程機械數據流通與交易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別。我們需要根據具體的產業應用場景,設計數據要素的開發方式。
數據要素增值的方式
基于產業互聯網的數字化轉型
從 1994-2019 年,中國的消費互聯網得到迅速發展,其核心是利用網絡廣覆蓋的快速傳播特性,在每個人群關注的領域獲取流量,再用各種傳統的方式把流量變現。這種以流量為核心的商業模式,無法為社會提供足夠可信的交易環境,并因此給互聯網經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劣幣驅逐良幣”問題。所以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數據雖然每天在網絡上大量產生,但卻因為缺少可信性而難于成為生產要素。
也就是說,消費互聯網時代的數據要素市場是片段化的、不完善的,其增值能力較弱。這一階段,數據還無法成為傳統產業的生產資料,傳統產業對互聯網的應用也僅僅停留在流量層面、尚無法應用新技術實現數據要素的增值。
要素市場的增值是必須要基于要素的流通才能實現的,數據要素要實現流通,就必須要確保數據要素的可得、可達、可信。在泛化的消費互聯網上實現這一點很難,于是各個傳統產業生態就開始考慮如何構建一個產業生態內的安全、可信的數據流通機制,并不斷創新產業自身的數據獲取、傳輸、使用模式,進而改變產業生態的基本商業規則,于是,產業互聯網應運而生。
產業互聯網的核心是信用,是用技術手段保證產業互聯網生態內的可信性,并依托這種可信性建立產業的全新價值體系。也就是說,產業互聯網的構建需要一個公平、可信的軟硬件環境,區塊鏈技術也就成為了構建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支撐技術。產業互聯網是企業進軍數字空間的新路徑,通過給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注入文化、數字的內涵,創新了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新消費方式,并進而帶來新的價值創造方式。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其所經營的將不再是一件件獨立的商品、一個個獨立的客戶,而是商品網絡和客戶網絡。企業通過在商品網絡和客戶網絡上開發數據要素的價值,來創造新的財富。
雖然單一企業也可以建立自身的產品網絡和客戶網絡,但要建立完整的產業互聯網生態,僅僅靠一兩家企業是很難實現的。產業互聯網生態必須要構建數據交易機制,這往往要由政府協調或者龍頭企業帶頭才更容易實現,這也是建立產業互聯網生態的難點所在。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產業互聯網會成為中國數據要素增值的重要工具。無論是政府數據、還是企業數據,都會通過創新各個產業互聯網新生態來不斷構建數字化生產關系、釋放數字消費、創造數字價值。
2020 年的世界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一片蕭條之中全球各國都在尋求經濟發展的新發力點。中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論斷,為人類經濟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數據要素一定會成為人類未來財富創造的重要源泉。通過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各行各業具備了利用數據資源創造價值的可能性。
當數據作為一種等同于土地、資本一樣的生產要素時,企業必須要認真思考其所在的產業生態引入數據要素后所發生的變化,包括生態內各成員的消費行為、交易方式的轉變,產品可能具有的數據內涵等,并基于此建立企業在產業生態內運營的多邊市場,占據物理和數字兩個市場空間,創新基于數據要素的盈利模式。以房地產行業為例,地產商提供給市場的不再只是一棟棟高樓,還應該包括樓宇中每一個房間、整個樓宇、園區的數字化環境,并通過運營這個數字化環境為房地產商帶來新的盈利模式。
中國目前剛剛開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探索,在 5 月 22 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培育技術和數據市場,激活各類要素潛能”。數據要素的潛能巨大,通過大力開展新基建、加快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互聯網+、發展產業互聯網,數據要素必將在各行業發揮巨大作用,一系列數字經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在中國誕生,中國經濟也將會在數據時代引領全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