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2月24日獲悉,火石創造聯合保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常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徐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武漢市漢陽區發展和改革局日前共同發布《2022年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縱深發展,新的產業集群、新一批“新能源汽車之都”將加速形成,仍將長期引領全球。但供應鏈體系關鍵環節、重點要素等層面仍需強化彌補。《報告》認為,2023年新能源汽車將延續增長態勢,且更加成為多元科技變革重要載體。建議地方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除了“電動化”層面考慮,也可考慮超前布局“智能化”“網聯化”“軟件化”“數字化”產業生態。
火石創造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馮雷對《報告》進行解讀,還發布了2022年新能源汽車區域產業吸引力指數,揭曉了“2022年度新能源汽車區域產業吸引力30強城市、30強區縣以及30強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該指數從企業、人才、資本三個維度,對337個城市(含4個直轄市),2673個區縣級行政區(包括市轄區、縣級市、縣),381個國家級經開、高新區進行新能源汽車區域產業吸引力評價。結果顯示,30強城市、30強區縣、30強園區在地理空間上有高度的重合,也印證了我國產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集群化”的特征。從30強城市的分布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四大產業集群格局凸顯,形成了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集群、以廣深為龍頭的大灣區集群、以北京為龍頭的京津冀集群以及以成渝、西安為龍頭的西三角集群。
“中國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我國制造業最大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認為,中西部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新增長引擎,大城市群將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消費區。“高質量”和“市場化”將對行業企業發展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戰,應對產能過剩成本上升、價格競爭將是行業可能需要重視面對的主要問題。加大新能源汽車的科技研發和創新,擴大民族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代表性區域,幾大聯合發布方打造產業高地的路徑各不相同。保定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持續發展,形成了以長城、中興、風帆、凌云、立中為骨干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在京津冀乃至整個華北走出了一條民族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道路。保定市汽車工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處長何偉介紹,保定以域內五個經濟開發園區為主要發展載體,未來將著力于創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集聚區,打造國內一流的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示范基地。
常州動力電池產業領跑世界,產能全球第二,全球每10輛新能源車就有一輛搭載常州產電池;徐州重點布局整車和核心零部件,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武漢漢陽提檔龍陽大道汽車后市場產業長廊,推動汽車后市場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
“互聯網+新能源,全球正迎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美克生能源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上海伏達儲能數字化研究院理事長嚴曉表示,AI正在加速“未來智能電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數字化的檢測診斷能夠賦能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優化。他建議政府和行業協會重視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價值創造,尤其是汽車售后的充電、車輛的維護保養和二手車交易等環節,在政策和規范上用數字化技術打通產業鏈、價值鏈。
“未來5-1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仍將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億歐首席顧問、億歐汽車研究院院長王忠說道。他認為,以技術融合提升智能汽車科技含量,占據發展的快車道,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長期引領的優勢所在。同時,中國汽車加速“出海”,也將會幫助中國科技企業走向世界。
馮雷表示,火石創造已形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產業數倉,支撐各地產業大腦建設,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可以看到,我國汽車產業格局正在重塑。傳統汽車強市將面臨來自新勢力的挑戰,隨著汽車“新四化”的推進,新一代的“汽車城”正在從厚重型的工業城市向資本技術密集的科技城市轉變,傳統汽車城若想取得長足發展應當主動擁抱新變化,洞察新趨勢,順應新格局,在產業鏈核心環節尋求新突破。(記者 傅蘇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