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充電設施建設力度,建設結構完善的城市充電網絡、便捷高效的城際充電網絡、互聯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電網絡,向農村地區傾斜;加強企業聯動,打造車、樁、網智慧融合創新平臺;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動各類充電設施互聯互通。
眼下正值暑運高峰,自駕出游的人越來越多,駕駛新能源汽車出行的也不在少數,不少地方尤其是高速公路出現了排隊充電的情況,影響了出行體驗。“里程焦慮”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梗阻,需要多方發力、多管齊下予以解決。
“里程焦慮”不是新事物,自新能源汽車誕生以來,一直是業界和車主們關心的話題。各方也十分重視,采取了各種措施加大充電設施建設力度,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范圍最廣、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超過660萬臺,同比增加69.8%。已有5931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充電設施,占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總數的89.48%。
不過,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更猛。據統計,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74.7萬輛,同比增長44.1%。從保有量看,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下線已超過2000萬輛,保有量超過1620萬輛。按此計算,上半年樁車增量比為1∶2.6,與2022年底的樁車比基本相當,實現工業和信息化部“到2025年我國將實現車樁比2∶1,2030年車樁比1∶1”的規劃還有較大距離。
今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結合電動汽車發展趨勢,適度超前安排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總量規模、結構功能、建設空間等方面留有裕度,更好滿足不同領域、不同場景充電需求。這就要求交通運輸部門和各地方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大充電設施建設力度,建設結構完善的城市充電網絡、便捷高效的城際充電網絡、互聯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電網絡,讓車主不再“找樁難”。
總量之外,還要注意解決充電樁分布不平衡問題,在全社會形成布局合理、科學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比如,廣大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和分散。5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工業和信息化部等5部門近期也發布了關于開展2023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快速發展期。為此,充電設施建設要向農村地區傾斜,加快補齊短板,更好適應當前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發展形勢。同時,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勢必會加大農村地區電網負荷,電網企業也要做好充足準備,有計劃地對農村老舊電網基礎設施和電力終端進行更新換代,確保安全適用。
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在緩解“里程焦慮”方面也要發揮更大作用。電池企業要持續優化電動汽車電池技術性能,加強新體系動力電池、電池梯次利用等技術研究;整車企業要在提高車輛能源利用效率、動力回收技術等方面加大研究;充電樁企業加快推進快速充換電、大功率充電、智能有序充電、無線充電、光儲充協同控制等技術研究,示范建設無線充電線路及車位。各方要加強聯動,打造車、樁、網智慧融合創新平臺。
充電設施數字化、信息化賦能也十分重要。由于信息不對稱,公眾不能有效獲知充電基礎設施設置及實時使用情況,造成不同服務區充電設施忙閑各異,特別是重大節假日期間問題更為突出。為此,應加大充電設施智能化水平,建立充電設施查詢平臺,推動各類充電設施互聯互通、實時更新,引導公眾及時掌握充電設施情況,合理選擇充電場所,促進充電設施得到充分利用,進一步提升保障能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齊 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