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寧德時代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首發儀式在貴陽、宜賓兩地同時舉行,滿載寧德時代產品的列車駛往上海。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寧德時代首次實現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也意味著中國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實現“零突破”。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動力鋰電池正式開啟“鐵運時代”,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模式也有望進一步推廣,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球影響力的提升。
寧德時代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首發,標志著我國在進一步打通動力鋰電池運輸關鍵堵點卡點、保障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鋰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等方面,實現實質性新突破。
事實上,隨著動力電池產銷量增加,其運輸規模也日益擴大,據測算,2023年動力鋰電池運輸量約945萬噸。運輸量的快速增長,使得安全、高效、快捷的動力鋰電池運輸服務保障成為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目前,國內市場動力電池運輸主要依賴于公路運輸,出口市場則以海運為主。而航空運輸規模十分小,鐵路運輸仍處于試點探索階段。
張翔對記者表示,動力鋰電池的鐵路運輸主要受制于安全性等因素,但隨著國內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安全性能的提高,在產業鏈降本的趨勢下,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實現鐵路運輸“首發”,將有望逐步開啟動力電池的鐵路運輸時代。
前述業內人士介紹,此次寧德時代動力鋰電池產品成功入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首批試點企業,主要系公司不斷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品綜合性能,包括安全性,使其能夠適配鐵路運輸要求的條件。
據介紹,寧德時代從材料、結構、電池管理等層面,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電池安全體系,確保了寧德時代動力鋰電池產品鐵路運輸的高安全。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動力鋰電池正式開啟“鐵運時代”,帶來高安全、高能效物流體系,貴陽、宜賓兩地有望吸引更多配套產業鏈企業落地,推動區域產業融合、構建完整產業生態。
張翔表示,隨著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模式的進一步推廣,動力鋰電池有望通過中歐班列等實現大規模、穩定出口。不過,鐵路運輸模式也勢必對動力電池行業整體提出更高的要求,率先獲得“火車票”、實現大規模鐵路運輸的企業,有望獲得降本優勢,從而贏得市場。
來源:證券日報記者 李 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