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海奉賢供電公司110千伏上塑輸變電工程正式開工,預計于12月份建成投運。該工程投運后將與此前建成的110千伏更樓、新林等變電站共同組成110千伏雙側鏈式接線,屆時奉賢地區110千伏“三橫多縱”主網架也將全面建成。
近年來,奉賢供電公司推廣綠色建造模式,創新升級數字化建造技術,加快重大工程建設進度,推動電網建設實現“綠色、數字、高速”。
110千伏于莊輸變電工程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首批綠色建造試點項目之一。奉賢供電公司在變電站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三個綠色”變電站建造法,以實現建筑建造過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其中,“綠色設計”以節能為核心,該公司與設計單位在設計階段優選低能耗、免維護建筑材料設備,并通過屋頂光伏板、雨水凈化技術等為變電站提供自用能源儲備;“綠色施工”以減排為核心,施工單位應用了30項裝配式施工技術,施工過程中碳排放量降低11%;“綠色交付”以降污為核心,由該公司牽頭施工單位開展綠色建造評價和星級標識認證,以嚴控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噪聲、輻射等環境指標。
在奉賢供電公司自主研發的“碳為觀指”能源觀測平臺上,電網建設項目在建造過程中的碳排放指標和碳減排指標一目了然。該平臺整合項目施工用電信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綠色建材和綠色施工技術應用情況并開展數據分析,以提供項目的“減碳指數”,打造“電網建設觀碳一張圖”,量化呈現“三個綠色”變電站建造法的應用成效。據“碳為觀指”能源觀測平臺測算,110千伏于莊輸變電工程在應用“三個綠色”變電站建造法后,較同類工程碳排放指標下降28%。
此外,奉賢供電公司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163”數字化賦能工程為牽引,聚焦數字技術與工程建設全過程創新融合,著力研究變電站數字孿生系統、變電站鋼結構焊接機器人等數字化應用。
2月21~25日,奉賢供電公司開展了110千伏樹浜變電站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擴倉項目,以確保奉賢新城地區110千伏大客戶“即需即接”。在竣工驗收環節,該公司應用了自主研發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增強現實(AR)變電站數字孿生”系統。工程人員將平板終端的攝像頭對準變電站任意位置,即可在系統中查看變電站BIM、電力設備三維模型和現實場景的疊加圖像,以快速準確檢測出施工質量缺陷并自動錄像存檔。
“BIM+AR變電站數字孿生”系統通過BIM模型云處理技術、厘米級高精度AR技術和圖像識別技術,可超精細還原建筑結構和設備形態,并模擬施工作業全過程。工程人員只需將設計圖紙導入系統,即可在變電站三維模型上查看新設備與周圍物體的安全距離,根據承重結構和隱蔽管線規劃墻體拆除區域,安排大型施工機械入場動線及工作位置,提升了工作效率。
變電站鋼結構焊接機器人在助力施工提質增效方面同樣起到重要作用。自2021年以來,奉賢供電公司參與研發的變電站鋼結構焊接機器人應用在多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中,實現了工程全自動、無死角焊接。據統計,該機器人的一次焊接合格率接近100%,焊接效率較人工焊接提升3倍。
海農公路項目是奉賢區首個架空線入地工程,該公路是奉賢區海灣鎮北向重要通道,項目共需開挖主道路1.2千米、支路1千米,排管通道建設工期計劃為45天。奉賢供電公司采取分區段作業、低壓不停電作業等模式,僅用時8天就完成了所有管線敷設及線路割接入地工作,居民停電時間較同類項目減少90%。
在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奉賢供電公司與臨港奉賢經濟發展公司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選派骨干員工入駐臨港綜合能源服務中心,推出“以租代購、就近接入、即需即用”接電新模式,滿足客戶“拿地即開工”接電需求。此外,該公司還為臨港新片區首個上海市重大工程——兩港大道快速化工程開通了電力綠色通道,在80天內完成了20余項管線搬遷工作,在線路切割工作中做到了無停電客戶投訴、無交通信號燈停運、無工作票延長。
今年,奉賢供電公司繼續踐行“寧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理念,多方聯動,多工種、多程序并聯實施,加速推進電網建設。目前,該公司在建工程23項,年內預計建成投運110千伏及以下基建工程51項、客戶工程310項。(張滕飛 徐心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