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浙西南網架優化加強工程2標段建設現場,江蘇省送變電有限公司組織專業人員開展消缺工作,重點檢查每基鐵塔的螺栓、開口銷等安裝情況,為工程投運做好準備。
浙西南網架優化加強工程投運后,將提升浙江電網消納賓金特高壓直流通道輸入電力、福建跨省清潔來電和麗水地區富余清潔電力的能力,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其中,2標段由江蘇送變電公司負責建設,線路途經龍泉市、云和縣,全長51.746千米,新建鐵塔142基,沿線均為山地地形。該公司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深化應用綠色建造模式,全力打造電網工程的綠色生態范本,確保工程按期投產。
克服山地施工難題
人員材料安全進場
山地地形是施工人員要面對的第一個挑戰。
“全線僅有8%的樁位車輛可以直接到達,剩余樁位僅有少許鄉道、山間小路可以通行,進場道路曲折、地勢陡峭。”回想起此前的施工情況,2標段施工三隊副隊長吳家敏記憶猶新,“有幾基樁位位置偏僻,我們必須沿著狹窄的山路攀登。一邊是陡峭的山崖,另一邊則是陡坡,大家只能貼著山壁緩慢前進。”
樁基礎施工是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針對2標段全線大部分樁基礎尺寸都采用偏心設計的實際,江蘇送變電公司采取三級管控方式,即施工班組測工一次測量、專業分包單位測工二次復核、施工項目部測工三次復核,確保基礎尺寸精確無誤,為后續施工打好基礎。
“在基礎澆制時,我們需要在山坡下方搭一個延伸的作業平臺,將支撐鋼管打進巖石,四周用鋼絲繩、鏈條葫蘆、拉線等多方位固定,再用專業卡扣連接各鋼管,使平臺形成一個整體。作業時,施工人員還要佩戴速差器和安全繩,確保施工安全。”吳家敏說。
除了人員入場,如何安全高效運送工程材料也是一道難題。位于麗水市云和縣長汀村的施工區段,在整個2標段中地形最陡峭,坡度最大處接近60度,且不具備架設索道的條件。江蘇送變電公司只能采用履帶式運輸車分批完成基礎原材料、塔材及架線材料等運輸。
在山腳下,施工人員先在履帶式運輸車底部的橫梁上墊上橡膠墊,再用鋼絲套捆好基礎鋼筋,最后用鏈條葫蘆進行固定。“山路坡度大、彎道多,有些彎道的角度甚至接近180度,普通的車輛連正常行駛都困難,更別說還要運輸上噸重的材料了。”項目總工程師陳浩介紹,“我們的履帶式運輸車出發后會以‘Z’字形前進,通過增大與山體之間的摩擦力,控制車輛的速度,從而降低運輸安全風險。”
創新開挖工藝
提升施工安全水平
2022年9月22日,陳浩從施工項目部駐地沿322國道驅車約20千米來到長汀村,又經過約40分鐘的山路顛簸,來到了89號塔基的施工現場。這處塔基位于1000千伏都蓉Ⅱ線下方。“全線有10基鐵塔情況比較特殊,有的分布于高速公路隧道口上方,有的臨近1000千伏、500千伏電力線路,有的甚至位于1000千伏線路正下方,給施工帶來了較大困難。”陳浩說。
考慮到傳統爆破開挖方式會造成碎石滾落,存在安全隱患。江蘇送變電公司綜合考慮地形、山石質地等情況,分別采用水磨鉆、旋挖鉆機、風鎬等施工方法,進行分節開挖,減少施工對鄰近輸電線路的影響。雖然新的開挖方法在效率上不如爆破施工,但大大提升了施工安全水平。
89號塔基采用的就是水磨鉆施工方法。施工人員先鉆取孔樁四周的巖石,再沿樁基孔壁布置取芯點,隨后依次以外斜角15度向下鉆取外圈的巖芯。接著,施工人員要完成打入鋼楔、分裂巖體、用電動提土器出渣等工序。
“水磨鉆施工會讓樁基孔壁呈鋸齒狀,我們要敲掉侵占樁基空間的巖石鋸齒保證樁徑精準。同時,我們還安排一名專業人員對樁基孔壁垂直度進行檢查并及時糾偏,確定沒有問題后,才可以進行下一步施工。”陳浩介紹。
堅持綠色施工理念
落實環境保護措施
麗水是“兩山”理念的重要萌發地和先行實踐地,也是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首批國家級國家生態保護和建設示范區。為了保護工程沿線環境,江蘇送變電公司堅持綠色施工理念,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設對沿線生態的影響。
在2標段施工現場,昔日的土石山路,如今已長滿綠油油的黑麥草。“施工前期我們用防塵網覆蓋裸土,但后來發現刮大風時防塵網容易被吹動,于是我們決定試種草籽。”2標段項目經理王宏旗說,“山里雨水多,剛開始我們種下的草籽都被雨水沖跑了。有了經驗,我們先從草籽好扎根的邊坡入手,再向四周覆蓋,讓植被慢慢恢復。”
從2022年9月開始,江蘇送變電公司在施工經過的道路上鋪撒黑麥草草籽,一年可種三季。“黑麥草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可以年年結籽兒生新苗。后續我們還要種小灌木推進水土保持工作。”王宏旗說。
除了播撒草籽,江蘇送變電公司還盡可能節省施工用地。針對地形狹窄,無法設置牽引場的情況,該公司安排安全、技術人員多次深入現場實地勘察,根據架線段地形、塔位高差選擇放線控制檔,對牽、張力進行精確計算,最終采用循環牽引鋼絲繩帶導線施工方法,確保牽張工作安全順利完成。這種施工方法不僅解決了施工難題,同時也保護了山體植被。
此外,江蘇送變電公司在施工中采用智能牽張一體機、輕型索道、輕型座地雙搖臂抱桿等新工藝、新方法,不僅提升了山區施工機械化水平,還減少了對樹木和植被的破壞。(吉京京 張加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