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果:開展風電并網控制及試驗技術研究,創新突破風電并網控制技術難題,推動我國風電試驗檢測標準體系建立、國家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基地建設,為風電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建設世界一流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基地是服務‘雙碳’目標、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戰場。”3月16日,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黨委書記秦世耀在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基地建設專項工作組定期召開的聯絡會上說。風電并網控制及試驗技術研究是秦世耀和團隊成員一直以來的工作重點。
2006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我國風電發展駛入快車道。同年4月,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現為新能源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006年9月,秦世耀加入新能源研究所從事風電機組試驗研究與檢測工作。他們十幾年來以解決風電行業發展問題為導向,超前研判風電發展形勢,提前布局開展研究,助力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與常規電源不同,風電過載能力不足、抗擾性差,易脫網。2009年,已經成長為技術骨干的秦世耀和團隊獲得863計劃支持,研制出電網故障/擾動模擬發生裝置。他們的超前一步為后來解決我國風電發展初期的脫網難題打下了基礎。以團隊的研究成果為基礎,新能源研究所獲批建設國家風電技術與檢測研究中心,通過試驗仿真持續改進和發展風電并網技術。
2012年,我國風電規模迎來第二次快速增長。“特高壓工程建成后,風電機組如果不具備高壓穿越、頻率/電壓主動支撐功能,將給接入高比例風電后的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極大挑戰。”秦世耀解釋。
2014年起,秦世耀帶領團隊開展技術研究,突破了風電機組故障穿越與暫態支撐、主動調頻調壓、諧波諧振主動抑制等網源友好關鍵技術難題,推動研發出網源友好型風電機組,實現風電由“被動適應”到“主動支撐”的跨越式升級,破解了高比例風電接入電力系統帶來的網源安全穩定難題。由秦世耀作為第一完成人的“網源友好型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及規模化應用”項目獲得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如今,團隊研究視角已經拓展到海上風電并網與試驗技術研究領域。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具有發電效率高、資源豐富、節省土地等優勢,近年來發展迅速。2021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
“海上運行環境復雜,海洋環境-氣動-機械-電氣耦合效應愈發顯著,傳動系統引發的安全風險倍增。海上風電多為大規模集中開發,通過直流線路接入負荷中心,現有試驗手段難以準確評估與驗證海上風電送出系統的性能。”秦世耀說。
從2019年開始,秦世耀帶領團隊多方奔走,積極協調推動國家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基地建設。2022年12月,國家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基地在福建福清正式啟動建設。目前,秦世耀和團隊正全力推進25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全尺寸地面試驗平臺建設,破解海上風電發展“卡脖子”難題。
多年來,秦世耀帶領團隊執行重大科研任務,提升風電檢測能力,在實踐中培養人、鍛煉人。依托科研技術實力,他與團隊成員牽頭、參與制定風電并網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30余項,推動建立完善的風電并網標準體系,使中國電科院成為國際風電檢測機構組織在亞洲的首個成員單位,檢測能力躋身國際一流行列。(通訊員 張麗 李少林 代林旺 本報記者 楊亞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