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揮中心,長春航空展保電現場設備一切正常,飛輪發電車負荷376千瓦,運行狀況良好,請指示!”7月30日,國網長春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中心應急電源技術張凱在長春空軍機場執行保電任務。早在17年前,張凱也曾在空軍某部服役,如今脫下戎裝的他,以另一種方式默默守護心中的那片熱愛。
在國網長春供電公司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退役軍人職工,截至7月,已有2336名退役軍人在這里完成身份轉變,雖然著裝從迷彩綠換成國網綠,但為民服務的初心從不失色。從前,身在軍營里,他們扛起“保家衛國,強國有我”的責任擔當;如今,身在軍營外,他們依舊用實際行動踐行“萬家燈火,保電有我”的錚錚誓言。
帶電作業“特種兵”
“85后”的張凱除了負責應急保電工作,還承擔著帶電作業任務。與常規檢修作業方式相比,帶電作業能夠在不影響用戶供電的情況下,為社會帶來更多經濟效益,但需要帶電作業人員長時間在狹小的斗臂車內工作,身旁還伴有高壓電流發出的“嘶嘶”聲,這不僅是對專業技術的考驗,更是對心理素質的挑戰。
配網帶電作業需要進行物理絕緣,身上的裝備一樣都不能少,“特別是夏天,不透氣的絕緣服經過陽光暴曬后,變得更加悶汗了。”雖然張凱早已脫下軍裝,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已經深深烙印在骨子里。
在他看來,每一次帶電作業都是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任務,所以平日里下了不少苦功夫。每次作業時,帶電作業人員都要佩戴三層厚手套進行擰螺絲等精細動作,所以找到“手感”很重要。為了鍛煉這種“手感”,張凱在閑暇之余就會戴著手套模擬練習,常年的室外作業讓他曬黑了臉頰,一雙手卻捂得白凈。
“一名合格的軍人就要把不行變成行,把及格拼成優秀。”高標準、嚴要求是張凱的工作準繩。2022年8月,張凱帶領團隊成功完成了東北地區首例10千伏應急電源車帶電并網檢修工作,推動該公司帶電作業水平大幅提升。
從2009年轉業至今,張凱共參與3000余次帶電作業、2100余次應急保電作業,僅2023年上半年就完成帶電作業近1100余次。
2023年5月,張凱榮獲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
供電服務“花木蘭”
“20年前,我從部隊退役后便一直從事營銷服務工作,從抄表收費到抄收團隊管理、95598呼叫中心管理,再到現在的服務工作,親身經歷了供電服務能力的迭代升級……”7月25日,國網長春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服務指揮技術王樂正在和新入企員工分享工作經驗。
作為一名退役女兵,王樂始終奔走在為民服務第一線,無論是最初“走千家,串萬戶”的抄表收費,還是后來的服務協調管理工作,她總會說“我是一個兵,只要下功夫,鐵杵磨成針。”拼搏,只為一個信念。
近年來,該公司積極構建“大服務”格局供電服務體系,力圖為居民百姓帶去更及時、更貼心的用電服務,而王樂所在的供電服務指揮中心正是此次“服務革命”的前沿陣地,相繼成立了96810供電服務熱線和春城e哥電力服務隊。
“群眾需要的地方,就是為民服務的‘戰場’。”作為公司和群眾間的紐帶,王樂將繁雜的服務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條,每年為公司專業管理提供數據超180個報表。“我的手機全年24小時暢通,方便隨時解決各類服務問題。”王樂將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運用到供電服務工作中,默默奉獻在服務戰線上。
入職至今,王樂獲得各類榮譽獎項38項。
百億工程“調度官”
7月19日,在“百億工程”10千伏凱達線施工現場,70名作業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更換環網柜和分支箱。作為百億工程領導小組負責人,周莽駐扎在各個大型作業現場,與施工大部隊同進同出。
百億工程作為長春電網建設和供電能力提升重要工程,于2021年開工建設,致力于補強電網結構、優化電力營商環境。今年進入項目建設攻堅期,“我們要在4個月的有效工期內完成全部工程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周莽牽頭編制工程實施方案,集結1500余名施工人員投入到工程建設中。
“工期雖緊迫,但大家的安全更要緊。”在部隊的那段日子,生命至上早已刻在周莽心底,“特別是我們負責很多大型施工,把好安全關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每周,他都要組織大家共同研討作業現場安全管控措施,提前摸排并解決施工現場可能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現場工作安全順利開展。
“弟兄們沖在一線,我們部署更要短平快,在最短時間內結束戰斗。”在每一次抗險救災部署會上,周莽總是直奔主題;在每一次大戰大考面前,他從未缺席。
2022年8月,周莽獲評第二屆“長春好人·最美退役軍人”稱號;2023年6月,獲評長春市勞動模范。
近年來,國網長春供電公司高度關注退役軍人職工群體建設,建成“五愛”紅色教育基地并定期開展擁軍優屬系列活動,積極為退役軍人職工打造紅色精神家園,營造擁軍崇軍的良好氛圍。在奮進奉獻的精神感召下,越來越多的退役軍人職工在崗位上發光發熱。今年八一建軍節,該公司組織15名優秀退役軍人職工召開座談會,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張簫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