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鐵塔矗立崇山峻嶺,一條條銀線跨越江河道路……當春風吹綠祖國大地時,多項電網工程建設正如火如荼開展。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公司“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精心組織重點工程建設,持續加強施工安全管理,創新應用新技術新方法,推進電網工程高質量建設,服務“六穩”“六保”大局,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50米高空架設特高壓導線
陽春三月,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成片的桃林中,蓓蕾初綻,透出點點緋色。桃林附近,±800千伏白鶴灘—江蘇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蘇2標段施工現場一片繁忙。
高空作業人員在50米高空中將兩側牽引鋼絲繩分別固定在導線上。“全體注意,作業人員準備,開始牽引。”7726號塔位旁,施工班長兼現場指揮劉建通過對講機指揮作業。地面人員接到指令后啟動設備,隨著地面雙滾筒絞磨的轉動,導線漸漸收緊,施工人員隨即將導線固定在塔身上,兩邊的導線全部收緊后,再在空中壓接,通過金具與絕緣子連接懸掛在橫擔上。
白鶴灘—江蘇特高壓工程蘇2標段由江蘇省送變電有限公司承建,線路全長131.587千米,新建鐵塔299基,分為35個放線區段,是整個工程中放線區段最多的標段。
國網江蘇電力員工在線路上安裝間隔棒。
蘇2標段本體工程在宜興境內有連續40基塔跨越成片蟹塘,在惠山區境內的近30基塔途經桃林等經濟作物區。進場道路以塘埂、小型機耕路為主,不僅給材料運輸出了難題,也給組塔施工帶來不小的挑戰。“我們采用新型T2T60雙平臂抱桿進行組塔施工。”蘇2標段施工項目總工程師鄭熠珉介紹,“這種抱桿受交通和地形限制較小,機械化程度更高,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項目部從塔材選擇、工器具運輸、人員配置、施工技術方案編制、現場布置準備、綠色文明施工等方面組織,確保施工有序推進。
蘇2標段于2021年1月開工建設,目前已有114千米線路完成架線施工,進入走線驗收階段。“一般一個20人的班組負責一個塔位。為了確保標段線路按節點完成施工任務,我們全線路采用無人機展放導引繩,并安排幾十個班組在不同的點位同時施工。最多的時候,一天有近1400人在不同塔位分工合作。”項目副經理洪萬根介紹。
“進入施工現場請正確佩戴安全帽。”施工現場入口豎立著警示牌。安全員林凱不時提醒施工人員注意作業安全。為了保證現場作業安全,項目部組織專人從施工現場地錨埋設、拉線設置、規范布置等方面逐一檢查,累計開展安全檢查31次、隱患排查11次,及時整改發現的問題。
鄭熠珉介紹,目前蘇2標段的架線施工進入沖刺階段,預計所有架線任務在4月底完成。
給施工現場裝上“千里眼”
“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導線牽引。”3月20日,在位于河南唐河縣桐寨鋪鎮趙冢村的1000千伏南陽—荊門—長沙特高壓交流工程線路工程1標段N1115施工現場,隨著開工指令下達,集控室內操作人員啟動按鈕,張力機發出陣陣轟鳴聲,牽引走板上4根導線在牽引繩的牽引下緩緩送出。這是國內特高壓工程建設中首次采用可視化智能牽張放線工法開展放線作業。
國網河南送變電承擔的1000千伏南陽—荊門—長沙特高壓交流工程1標段線路工程整體交叉跨越密集,施工難度較大。“本次放線區段長3.5千米,線路要跨越滬陜高速,跨越架高15米,封網長53米、寬48米,是二級風險作業。我們采用可視化智能牽張放線的方法,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1標段項目經理劉艷軍介紹。
國網河南電力員工在崇山峻嶺間開展特高壓組塔施工。
傳統的輸電線路張力放線大多需要在沿線設置專人監控并報送放線情況,由于人力成本高、信息獲取不及時等問題,可能會出現跨越安全距離不足、線材跳槽、放線走板翻轉等安全隱患。可視化智能牽張放線工法在傳統牽張放線施工的基礎上,通過應用牽張設備集控、可視化監控、智能化控制等數字化功能,實現牽張機數字化、智能化控制和牽張場數據互通。現場集控室內的集控柜控制著現場4臺牽張設備,表盤上可直觀顯示每臺張力機、牽引機的實時參數,操作人員可開展啟停、張力調整、設置走板參數等操作。
“這就好比給施工現場裝上了‘千里眼’,操作人員在集控室內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放線過程的畫面,準確掌握施工進度。”工程業主項目部執行經理樊銘翼介紹。項目部還在現場自建通信網絡,實現牽引場、張力場、放線走板、各個塔位都有無線網覆蓋。
“這次可視化智能牽張放線工法的應用,減少牽張機操作人員和護線人員50%以上,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放線施工安全風險,提升了整個放線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為今后在其他輸變電工程‘三跨’作業中應用這個工法打下基礎。”樊銘翼說。
“零容忍管理”保障核電并網工程質量
3月20日,剛剛經歷了一輪降雪后,在位于遼寧瓦房店市西楊鄉的紅沿河核電站—瓦房店500千伏線路工程施工現場還有不少積雪,35名施工人員正向75號塔基運送施工材料。
大連供電公司為紅沿河核電站—瓦房店500千伏線路工程建設業主單位,根據遼寧電網供電保障工作的需求,該工程需要在4月底驗收送電。3月20日工程復工后,工期僅剩40天,任務時間緊、施工難度大。
3月20日9時,工程項目經理蔡學晨與施工負責人張國中開始清點施工物料,施工人員也進入了各自的崗位。“所有塔材必須通過枕木或原木與地面隔離,避免塔材受到腐蝕。”蔡學晨一邊指揮施工作業一邊介紹。
國網遼寧電力員工在工程現場組裝鐵塔。
“我們在每件塔材上都貼了二維碼,施工人員用手機掃一下就能查看塔材的型號、所屬塔號及塔腿號等信息,避免用錯塔材。”蔡學晨介紹。工程項目部還為每顆螺栓、螺母編號,并研究制作了可移動式收集螺栓裝置,實現了螺栓的定制化存儲,施工人員取用螺栓更便捷,避免出現誤用情況。
10時30分,張國中揮動紅旗指揮著載重量130噸的移動起重車輛抵達地面組裝位置。同時,18名地面人員協同配合開展著鐵塔基礎組構件的組裝工作。監護人員到位后,張國中指揮起重車緩緩吊起鐵塔底座板材。“先起吊底座板材再吊裝主材,是防止鐵塔內傾的一項重要措施。”蔡學晨介紹。大連供電公司嚴格開展工程安全管理工作,500千伏線路下方的施工全部實行提級管控。
工程建設時間緊,施工質效是關鍵。大連供電公司建立了該公司“專檢”、項目部“復檢”、施工班組“自檢”的三級質量驗收模式;編制工程質量驗收管理制度,對各級驗收發現的質量問題一律實行“零容忍管理”,要求整改率100%;每個檢驗環節均形成檢驗記錄,確保工程成品質量優良。
應用大型張力機提高施工效率
“大型張力機已啟動,牽引場可以開始慢速牽引。”3月17日9時,在位于甘肅省永登縣的青海郭隆—甘肅武勝第Ⅲ回750千伏線路工程(甘肅段)2104號鐵塔張力放線施工現場,國網甘肅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項目部負責人通過數字集控可視化牽張設備向牽引場操作員發出指令。隨著現場張力機緩緩轉動,放線施工開始。
郭隆—武勝第Ⅲ回750千伏線路全長147千米,于2021年8月開工建設,預計于今年6月正式投運,對提升青豫直流晚高峰送電能力及青豫直流利用效率、促進西北清潔能源消納具有重要意義。
國網甘肅電力員工在導線上安裝附件。
“仔細檢查導引繩、接地裝置是否良好,檢查無誤后開始導引繩展放。”白磊在報話機里喊道。與此同時,在數字集控可視化牽張設備操作間里,操作人員按下放線按鈕,線盤支架上的導線盤隨著張力機的滾筒開始轉動,六根導線通過三臺大型張力機由六分裂走板連接的導引繩牽引至2113號塔。
在郭隆—武勝第Ⅲ回750千伏線路工程放線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先在鐵塔頂端安裝放線滑車,再用無人機將導引繩展放過放線段內所有鐵塔,并通過5種不同拉力的導引繩順次牽引,最后將每千米重1510千克的導線穿過滑車。
“保護導線不受損傷是確保架線質量的關鍵。提升現場質檢人員導線損傷鑒別能力,可真正起到質量監督的作用。”工程施工項目部質檢員張勇說。
郭隆—武勝第Ⅲ回750千伏線路工程(甘肅段)為國網甘肅電力全過程機械化施工示范工程,使用了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數字集控可視化牽張設備。這套牽張設備解決了施工過程中信息獲取不連續、不及時等問題,實現了牽張設備集中控制、放線全過程視頻監控以及施工現場監控畫面與上級生產指揮中心的遠程互聯互動,降低了安全風險,提高了施工效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