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距離湖南衡陽有1700多千米,將中衛的綠色電能送往衡陽,待±800千伏寧夏—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運后,“秒送”將成為現實。
“寧電入湘”工程全長1634.3千米,起于中寧換流站,止于衡陽換流站,是我國第一條以開發沙漠光伏大基地、輸送新能源電量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
湖南送變電員工應用落地雙搖臂抱桿組立“寧電入湘”工程(湘2標)鐵塔。肖權一 攝
由湖南省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寧電入湘”工程(湘2標)線路長124.4千米,新建鐵塔276基,于2023年10月20日開工。該標段沿線山地、高山地形占比56%,是工程全線覆冰設計標準較高的標段,目前正處于組塔、架線高峰期。該公司投入組塔班組23個,應用落地雙搖臂抱桿22套、各型號吊車12臺、牽張設備16套,以機械化施工全面提升工程建設質效。
“寧電入湘”工程(湘2標)位于桃源縣的線路區段,最高點位到最低點位高差達247米,經過中級、重級覆冰區。這一區段線路設計的基本覆冰厚度在15~20毫米之間,需要連接不同規格的導線,對布線計算的精確度、導線張力控制和連接工藝水平要求較高,施工難度大,是施工人員要啃下的一塊“硬骨頭”。
“覆冰區鐵塔噸位較重,單基鐵塔重約80噸,從承重考慮,需要開挖的基坑比較深。此外大山深處巖石較多,進一步增加了開挖難度。”“寧電入湘”工程(湘2標)施工項目副經理王接林介紹,為保障施工安全,施工項目部在基礎施工階段調配了挖掘機和鑿巖機,借助無人機及數字沙盤技術,并依托山中原有的防火隔離帶、簡易運輸道路等,以縮短路徑、減少環境擾動為目標修筑了可直達各樁位的臨時施工便道,滿足機械設備通行需求。施工項目部全面采用電建鉆機開挖基坑,力求“人員不下深基坑”,并在基礎施工過程中搭配使用分層環形旋進和梅花樁抽芯施工工法,解決了基坑開挖難題。8月上旬,該標段276基鐵塔的基礎施工完成。
10月8日,在桃源縣“寧電入湘”工程(湘2標)一基鐵塔的張力場內,作業車輛來回穿梭,機器轟鳴、線軸滾動,數十名施工人員有序展放導地線。高空作業人員楊勝斌根據地面人員的指揮判斷導線行進的速度。在他的不遠處,鐵塔橫擔上安裝的攝像頭全程拍攝滑車的運行情況。“攝像頭是我們應用的可視化一體牽張設備的一部分,可以幫助我們全過程遠程監控作業關鍵位置的風險狀況,解決高空作業人員存在視覺盲區的問題。”工作負責人陳良金介紹,他守著監視器查看現場作業進展,并用對講機與高空作業人員溝通。
在組塔階段,施工項目部應用全地面起重機、履帶式電建起重機及落地雙搖臂抱桿開展“流水式”施工。施工班組首先根據不同塔位的道路特點和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起重機進場,開展塔材拼裝及塔腿和部分塔身的吊裝施工。“全地面起重機吊裝高度最高可達104米。履帶式電建起重機吊裝高度最高僅60米,但能適應更陡峭的地形。我們會根據現場地形選擇合適的設備。”組塔施工班組班長張琳介紹,若施工所需的吊裝高度超過104米,施工人員會換成最高吊裝高度為150米的落地雙搖臂抱桿。
針對山區鐵塔海拔高差大、導線控制要求高、安全風險高的實際,施工項目部投入1個機械化施工架線班組開展架線施工。該班組根據地形特點提前制訂架線施工方案,應用液壓式牽引管、可視化一體牽張設備、手拉電動一體葫蘆等,最大限度節約人力物力,保障架線施工安全和建設進度。
目前,“寧電入湘”工程(湘2標)已組立鐵塔224基,占比81.16%;架設線路62.68千米,占比50.38%。該標段計劃于12月底實現全線貫通。(鄒勛 石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