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能源革命作了十分清晰、精辟而深刻的闡述,是指導中國特色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指南,貫穿其中的是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觀點和方法,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看待問題,分析原因,尋求符合國情的電力市場建設規律,尋找走中國特色電力市場建設道路。
任何事物的發展與變化都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沒有離開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沒有脫離特殊性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科學的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進行中國特色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哲學和理論依據。
從普遍性看,電力市場建設必須遵循價值規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主要是通過價值規律的價格波動和市場競爭作用實現的。長期以來,我們對電力的商品屬性認識和理解還存在不少誤區。比如,對電力的基礎性作用談得多,作為產業性作用談得少;服務性功能談得多,經濟性功能談得少;公共性屬性談得多,市場性屬性談得少,造成一段時間內對電力市場建設的目標、途徑的理解和執行有偏差。既然承認電力是一種商品,就要尊重其受價值規律的支配,其價格要反映電力市場供求狀況。我們進行電力市場建設,必須遵循商品價值規律,電力的商品屬性必須得到尊重,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的精神,進行電力體制改革,推進電力市場建設,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構建政府監管下的政企分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發展的電力市場體系。
從特殊性看,電力市場建設必須符合中國國情。電力市場化改革有其普遍性規律,同時也植根于各國的經濟基礎、制度條件和文化價值。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因特殊的經濟、制度、文化等背景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們進行電力市場建設,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但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立足我國國情這一基本實際,按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要求來設計、謀劃、推進中國電力市場建設。我國的基本國情主要有:一是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電力工業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人均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生活電量,以及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較低,工業用能比重大,鋼鐵、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業用能占全部用能比重超過50%,能源利用效率較低,廠用電率較高,電網線損較大,群眾的環保觀念和環保技術的應用上還有明顯不足,電力節能減排任務仍然較重,電力裝備制造的自主研發能力不強,先進技術的掌握水平不高,很多設備的核心技術還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二是公有制經濟必須占據主體地位。電力行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戰略性行業,其市場化改革必須以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根本前提,即必須要有利于維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中國電力行業的國有資本一直占據優勢地位,幾乎全部的電網資產和大部分的發電資產都屬于國有,特別是國網、南網和幾大央企發電集團占據絕大份額。這種格局之所以長期存在,是因為傳統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以及國資注資、財政貼息、優惠信貸等財政、金融制度為電力國有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國電力行業發展,就是國有電力企業的發展;電力體制改革,就是國有電力企業改革;電力市場建設,就是國有電力企業參與市場的建設。三是電力管理體制高度集中。電力企業本身是資源、技術高度集中之地,呈高度的橫向一體化,即發輸配售絕大部分由國家所有,呈高度的縱向一體化,即全國范圍內的電力系統絕大部分屬于國家所有,電力資源的投資、生產、分配等重大決策由國家自上而下行政下達。四是能源資源稟賦分布和供需格局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錯位反差,各省、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因此,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電力市場建設因特殊的背景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如果說中國特色電力市場建設,市場化是前提、方向,中國國情是基礎、方位,那么中國特色則是關鍵、方略,走中國特色電力市場之路則是途徑、方法。
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來解決中國電力市場建設問題,十分重要的一點是要善于做好“結合”這篇文章,把電力市場建設的一般規律與中國基本國情結合起來、普遍原理與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做法與立足自身實際結合起來,做到堅持電力市場化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動搖;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動搖;堅持推進能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改進和創新政府監管,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動搖。在具體工作中,要正確處理好以下關系:
一是處理好促進競爭與保障民生的關系。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目標是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思路,通過有序縮減發用電計劃,在發電側和用電側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形成合理的電力價格,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中國電力市場建設也必須遵循這一目標。但在促進競爭、提高效率的同時,要兼顧公平、滿足兜底,電力市場建設要結合中國國情和電力行業發展現狀,充分考慮企業和社會承受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妥善處理電價交叉補貼問題,確保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等用電價格相對平穩,切實保障民生。
二是處理好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的關系。由于電力的特殊性,還承擔著普遍服務和政治保電等功能,調控、計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一方面要轉變政府職能,徹底扭轉政府大包大攬、層層審批的傳統思維和行為模式,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不該包的活交給市場和企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在宏觀調控、區域協調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市場監管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動態地彌補市場這只“無形之手”難以起到的作用,確保電力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三是處理好效率優先與兼顧公平的關系。一方面,要打破電力行業的壟斷性管理,引入競爭,制定公平的規則,提供自由、開放、均等的環境,保證機會公平、權利公平、過程公平;另一方面,電力企業存在不同起點,如電廠的建設時間、所處位置、建設成本、電源類型等諸多因素的不同導致其發電成本有很大不同,以同樣的價格參與市場不公平,因此,要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根據電力企業的不同情況,采用“兩部制”電價、“三公”電量向山區老區蘇區傾斜,以及不同電源“三公”電量系數法等政策,保證發電成本高和內陸燃煤等經營困難電廠持續經營和正常參與市場交易,實現公平與效率的最優組合。
四是處理好用足存量和保障后勁的關系。長期以來,由于發電上網價格普遍執行標桿電價或核準定價模式和國有企業“投資饑餓癥”毛病,發電行業出現了不顧需求和效益盲目“跑馬圈地”的現象,導致當前電力供應出現階段性過剩局面,影響清潔能源消納。目前的主要任務是以控總量、調結構、優布局為目標,盤活存量,促進結構合理調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但是,隨著國民經濟高速發展,電力需求預計仍將維持中高速增長。因此,為保證經濟發展后勁,既要考慮當前存量資源優化運行需要,也要考慮長期供給安全需要,盡早謀劃建設容量市場,以容量價格來引導電源建設理性投資。(作者單位:福建能源監管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