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儲能支撐未來能源革命
發布時間: 2020-10-19 08:44:32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吳文
報載:隨著平價時代的來臨,國內能源發展開始從量變到質變,與未來能源配套的電力市場也開始在多省建立儲能可以實現能量的時移應用,電力儲能被認為是能源革命的方向,將電力供需之間的實時耦合改為跨時段耦合,豐富電力平衡的手段,實現低密度、波動性能源的高密度、可控性應用,正在加速能源生產與消費的革命進程,為能源革命提供有力的支撐。
一段時間以來,作為儲能技術研發和應用最活躍的領域,未來能源會有更多種可能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都在迸發。特別是自2017年《關于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發布以來,我國儲能產業發展迅速,國家能源局經過2年多的醞釀及籌劃,于今年7月17日正式公開征集我國首批儲能示范項目。儲能被認為是能源革命的關鍵支撐技術,在世界各國得到日益廣泛的重視和應用,在可再生能源消納、分布式能源和微網、電力輔助服務、電力系統靈活性、能源互聯網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技術成效;與此同時,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采取多種措施,積極促進國家相關政策落地,公司建成新能源與儲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不斷提升儲能相關研究能力,共產生專利408件,其中發明專利213件,組織研究并發布我國首套電力儲能技術標準體系,涵蓋基礎綜合、規劃設計、設備材料、工程建設、信息安全、運行維護、調度與交易7個方面,牽頭制定國家標準10項、行業標準6項、公司企業標準17項;近十年來,我國儲能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全球儲能數據庫統計,特別是自2018年以來,我國已投運規模以上(10MWh及以上)電力儲能項目共78個 ,其中電網側儲能項目16個,電源側儲能項目1個,輔助服務儲能項目應用2個,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網儲能應用12個,用戶側儲能項目47個。
可以說,儲能是未來電力系統必要的組成部分,是不可少的。對于電力系統而言,儲能可為電網提供調峰調頻、削峰填谷、黑啟動、需求響應支撐等多種服務,提升傳統電力系統的靈活性、經濟性和安全性。我們要跨越時空分配調節能源資源,加快電力儲能技術的突破與普及,才能滿足用戶的負荷需求,才能減輕集中電網的負擔,從而共同推動中國的能源轉型。
相關新聞:
近日,由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以下簡稱低碳院)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液流電池技術獲得中國國際儲能大會組委會頒發的“2020年度中國儲能產業最佳前沿儲能技術創新獎”,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主辦。
10月13日,經過一個星期的施工調試和試運行,慈溪市掌起萬洋眾創城電網側儲能成功投運。該項目是浙江首套基于電動汽車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微型電網側儲能系統項目,以“資產喚醒”模式,將閑置的退役動力電池重新利用,通過公變儲能應用建設,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新的價值。
近期,山東省首個利用退運電池建設的獨立儲能電站投運啟動儀式在濟南萊蕪口鎮舉行。據悉,這是山東省著眼科技創新、推動儲能產業發展,運用先進技術讓退運電池“煥發青春”、變廢為寶的重大突破,為山東乃至全國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探索儲能建設新模式開辟了新的路徑。
近日,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聯合200余家機構共同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在深圳召開,來自行業主管機構、科研單位、電網企業、發電企業、系統集成商、金融機構等不同領域的1600余人參會。
近日,國家發改委聯合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印發《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加大5G建設投資,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加快基礎材料、關鍵芯片等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新材料產業強弱項以及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
高開低走,足以形容自輸配電價對網側儲能投資說“不”之后,電力系統中儲能投資遭遇大幅“跳水”的境遇,盡管這對于儲能產業來說在感情上是很難接受的事實,但對于電力系統運行者來說,面對行業形態的巨變,確保安全穩定供應的責任和壓力同樣也是確切且緊迫的。
今年以來,新疆、山東、安徽、內蒙古、江西、湖南、河南等地紛紛將“新能源+儲能”納入平價發電項目優先支持范圍。
9月1日,由湖南電力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30千瓦/30千瓦時配網智能儲能裝置在醴陵市供電公司供區內東江二臺區通過5天高負荷運行測試后成功投運。該裝置將為配電變壓器過載治理提供新方案。
近年來,我國儲能產業飛速發展。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32.7GW,占全球比重達17.6%。
貴州電網公司作為專利申請單位,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申請專利數量達60件,居全球第十二位。其中,壓縮空氣儲能團隊成員文賢馗、鄧彤天、鐘晶亮、張世海個人申請專利數量進入全球主要發明人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