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里是鹽堿地,現在電通水暢,地里種上了水稻、玉米。看現在莊稼的長勢,今年1畝地收1500~1600斤糧食沒問題。”9月21日,望著地里的莊稼,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青阜村黨支部書記孫廣洲說。
濰坊市北臨渤海,地下鹵水資源豐富,鹽堿地分布較廣,北部的寒亭、壽光、昌邑等地的土地鹽堿化尤為明顯。近年來,在可靠電力的支持下,當地探索通過改良鹽堿地提高糧食產量。昔日鹽堿地,今朝變良田。
這里種出了海水稻
9月20日,濰坊供電公司員工肖書光來到寒亭區海水稻(耐鹽堿水稻)種植基地,對基地的波頻能量增產儀等設備開展用電安全檢查。
寒亭區地勢低洼,土壤鹽堿度較高,糧食產量較低。2018年,濰坊濱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開始探索在寒亭區改良鹽堿地,并與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啟動了耐鹽堿水稻種植示范項目。
濰坊供電公司成立項目服務專班,上門了解客戶用電需求,補強配電網,投資600余萬元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20.9千米,新增配電變壓器18臺,增加配電變壓器容量4100千伏安,全力保障電力可靠供應。
實施耐鹽堿水稻種植示范項目后,基地畝產水稻從2019年的536千克提高到2021年的691.6千克。2019年至今,基地水稻及相關產業實現產值3.8億元。該公司還推出嵌入式服務,在種植區設立共產黨員責任區、示范崗,幫助客戶排查用電安全隱患,滿足海水稻育苗、種植、生長全過程用電需求。
“從育苗到收割,海水稻種植的全過程都離不開可靠電力。我們的耐鹽堿水稻種植示范基地的種植面積已從1000畝增加到5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海水稻種植基地。我們計劃在10年內,將當地18萬畝鹽堿地全部改良成優質的海水稻種植基地,帶動周邊百姓共同致富。”負責運營耐鹽堿水稻種植示范項目的山東濱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國慶說。
這里有了“噸糧田”
9月21日,在昌邑市柳疃鎮青阜農業綜合體的農田里,一人多高的玉米地一眼望不到邊。在距離玉米地不遠的地方,昌邑市供電公司巡線人員正檢查110千伏興青線線路運行情況,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
近年來,青阜農業綜合體探索鹽堿地綜合利用系統方案,不斷改善耕地質量,將10萬畝貧瘠的鹽堿地變成了肥沃的“噸糧田”,將畝產從不足500斤提高到近2800斤。
在鹽堿地改良初期,為把濰河水引到農田中去,青阜農業綜合體敷設了一條直徑800毫米的地下管道,需要使用大型電動抽水泵。昌邑市供電公司建議客戶新增1臺600千伏安變壓器,并在客戶配套電網工程施工過程中,主動上門服務,現場指導消除缺陷,將施工、驗收等流程由“串聯”改為“并聯”,保證客戶工程竣工綜合驗收一次性通過。
昌邑市供電公司創新推出“精致服務”模式,為客戶組建專屬供電服務團隊,線上預檢“查、篩、評”,圍繞增壓泵房、農業生產、智能控制等用電場景,精準掌握客戶在用電安全、能效服務等方面的需求;線下精檢“問、診、定”,針對農業排灌季節性用電特點,推出農閑期間農排置停、排灌期間恢復供電專屬服務,定期上門了解客戶排灌情況,協助客戶有序開展農排置停工作,切實降低變壓器損耗,為客戶節省電費開支。
這里變成了“菜籃子”
“你們又來幫著檢查線路,我的大棚里澆水、施肥都離不開電,實在是太感謝了。”9月19日,在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發展中心,蔬菜種植戶寇振華對前來檢查大棚用電設備的壽光市供電公司員工說。
雙王城生態經濟發展中心位于羊口鎮,距離萊州灣僅20多千米。二三十年前,這里土地鹽堿化嚴重,糧食作物難以生長。當地曾流傳著這樣一段話:“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風吹白粉起,就是不打糧。”如今,雙王城生態經濟發展中心已經建起522個蔬菜大棚,過去的鹽堿灘變成了綠意盎然的蔬菜種植基地。
羊口鎮臥鋪村黨支部書記劉秀花說:“剛剛發展蔬菜種植基地時,我們邀請專家支著兒,最終確定實施無土栽培。要建設高標準蔬菜大棚,首先要解決用電問題,否則大棚里電動卷簾機等電氣化設備就無法正常運轉。”
了解到雙王城生態經濟發展中心的用電需求后,壽光市供電公司實施電網改造升級。從2011年到2021年的10年間,為雙王城生態經濟發展中心供電的110千伏變電站從1座增加到4座,10千伏配電線路從2條增加到36條,配電變壓器從36臺增加到141臺,戶均配電變壓器容量從0.95千伏安增長到4.21千伏安,年用電量從6300萬千瓦時增長到1.3億千瓦時。
“如今,電力足了,蔬菜生產有了保障,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大家種植蔬菜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我們村人均年收入達到3.5萬元。”劉秀花說。(陳國亮 劉娜 郭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