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12個小時,一幫青年為7000畝農田“解渴”。
“1、2、3!用力拉!”8月15日正午時分,湖南省湘陰縣資江邊,一群身穿紅馬甲的青年電力職工正緊張架設電力線路,汗水滴到干旱的堤壩上,瞬間被蒸發。
帶頭的是30歲的潘澤峰,他是湘陰縣洞庭供電所所長。該所負責當地12個行政村、兩個社區的供電服務工作,其所在的湘陰縣湘濱鎮,緊鄰資江,7000畝水稻種植和魚蝦養殖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7月以來,湖南進入持續高溫“燒烤”模式,農田灌溉需求激增,而用水急需依靠機泵抽水。8月14日15時,潘澤峰接到了鎮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緊急指令,要求拉通資江到臨資口機埠臨時電力線路。
潘澤峰和同事頂著烈日架桿鋪線。8月15日18時,經過12個小時連續工作,1200米電力線路全線貫通,4臺抽水機泵全部啟動,江水嘩嘩流入農田。
剛準備回供電所,他們又接到“求助熱線”,趕往下一個服務點。
這是國網湖南電力公司基層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沉浸式”幫扶解難題的一個側影。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國網湖南公司精心組織、扎實推進。該公司黨委通過中心組學習、“第一議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以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職責定位為主責,明確14項領導班子成員“領題調研”課題,15項本部部門“專項調研”課題,涵蓋電網發展、鄉村振興、新興產業等多個領域。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圍繞問題清單,帶頭深入作業現場、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并建立公司領導班子成員牽頭、本部部門落實的“1+N”問題整改責任體系。
該公司黨委調研后認為,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是服務基層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還存在短板。如果治理效果不實,會直接影響百姓生活,因此應深化實施“黨建引領·村網共建”工程,建立本部黨員直插基層的“沉浸式”“跟班式”幫扶機制,打通鄉村供電服務“最后一百米”,用高質量的服務成效彰顯主題教育成果。
潘澤峰在4月作為湖南電網“深根工程”青年人才,從岳陽市來到150多公里外的洞庭供電所任職。在他的帶領下,7月以來,洞庭供電所架設線路3000余米、電桿20余基,裝設抗旱表計2000余塊,消除安全用電隱患20余處。
服務鄉村,必須延展“手臂”。國網湖南電力營銷部農電處負責人介紹,考慮到農村一個供電所往往要負責多個村落的用電保障,為強化基層便民服務,該公司在湖南省設置了近2000個“電力便民服務點”,實行村網共建,解決了群眾及鄉村產業用電問題3785項,治理農村安全用電隱患1.52萬處。
株洲市淥口區龍潭鎮太田村的齊國華就是一位受益者。他和家人經營著近500畝油茶山。今年開春,他決定投資新建一個榨油廠,可在選擇傳統榨油工藝還是電榨油工藝上,齊國華猶豫不定。反復考慮后,他找到村部的“電力便民服務點”向朱亭供電所網格服務員夏建高咨詢。
夏建高給他推薦全電榨油,并耐心講解了幾點好處:生產效率是傳統工藝的1.65倍,出油量也會提升10%;環境干凈,還不用外出采購柴火或煤、油等燃料。這讓齊國華堅定了全電榨油工藝的選擇。
為了保障設備用電,幾天后,國網株洲淥口區供電公司便將榨油廠所在臺區新增1臺100千瓦變壓器、新架設3檔380伏絕緣線路的供電方案送到齊國華手中。
據悉,淥口區是湖南油茶產業發展重點縣和核心縣,有茶油坊(廠)120余家,年產茶油2000噸以上。國網株洲淥口區供電公司充分利用散布在全區139個行政村(社)的“電力便民服務點”,大力推進“全電物流”“全電榨油”“全電養殖”“全電制茶”等項目進村入戶,催生了每年近3000萬千瓦時的電能替代市場。
實施“村網共建·便民服務”工程以來,淥口區62個主配網項目建設如期投運,近2.1萬名居民告別低電壓;供電服務半徑由原來的25公里縮短至1.5公里。鄉親們享受到了城鄉同質的用電服務。
受益的不僅有居民、企業,還有學校。在益陽市謝林港鎮清溪村村小,平時有200多個孩子就讀。7月中旬,清溪村村委副主任鄧立平領著該校校長鄧強找到村里的電力網格員何勇,反映學校線路老化的問題,并提議趁著孩子放假,對供電線路做個“體檢”,還表示如果合適,想把學校食堂從煤氣廚房改造成電廚房。
謝林港供電所負責人田雁景接報后,第一時間組織東方紅(周順)共產黨員服務隊,頂著烈日、沿著高壓輸電線路向校區方向一路巡視,后來發現有70余米低壓線路、400余米學校內部線路老化需要更換。
7月20日,驕陽似火,黨員服務隊隊員經過一天苦干,更換了500多米供電線路,將原來的計量表更換成倍率為30倍的互感器三相表,以滿足學校電廚房新增的用電負荷。
據悉,國網益陽供電公司已加快對清溪村的農網升級改造,共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1800米。村民們也因此有了更多追求幸福生活的底氣。在該村西南的立波小街上,村民經營的民宿很熱鬧。“民宿離景點近,加上空調、電視、熱水器等家用電器齊全,許多游客都愿意來我們這里住。供電有保障,我們的生意才能紅火。”一名村民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 記者 洪克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