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畔,綠柳拂岸,沙鷗翔集,河北雄安新區又迎來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
“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小時候見過的天鵝、白鶴、綠頭鴨都回來啦。家門口又能看到碧波蕩漾、水鳥成群的景象了。”3月28日,雄安新區安新縣北劉莊村村民王翠華望著回遷的候鳥在白洋淀上棲息覓食,開心地說。
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布局——《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勾勒出千年大計的宏偉藍圖。
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和河北省委省政府要求落地,融入雄安綠色智慧新城建設,高標準編制雄安電網建設行動方案和電力遷改方案,以數字化主動電網描繪新區未來,建成物資“檢儲配”一體化中心,實現了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統(CIEMS)、電網數字化工程管理平臺(EIM)、電力北斗全域應用、直流智慧路燈等領域的一系列突破。該公司加快以能源互聯網為平臺的零碳綠色智慧能源體系構建,服務雄安新區建設近零碳排放示范城市,推動公司戰略和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在雄安落地實踐,探索電網發展與生態文明相得益彰的和諧之路,在雄安書寫下一個個“綠色故事”。
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為發展賦能
張北壩上,風能驅動巨大的葉片,陽光照射在藍色的光伏海洋上。一條315千米的輸電大通道橫貫長城內外,草原“風光”沿著它,化為清潔綠電直送雄安。
2017年,雄安新區設立。國家電網公司為這張未來電網確立了100%清潔電源保障、99.999%高可靠性、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超過50%的世界領先目標。《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也特別提到“終端能源消費全部為清潔能源”。
雄安新區并非清潔能源富集地。但260千米外的張北地區,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豐富,新能源可開發量占河北省新能源可開發總量的一半以上,急需新增電力外送通道。一端是100%清潔能源供應的需求,一端是渴望“風光無限”的消納前景。2018年11月,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獲得核準,5個月后工程開工建設,架起連接受送兩端的綠色電力通道。2020年8月29日,張北—雄安特高壓工程投運,每年可向雄安新區輸送超過7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為未來之城建設增添強勁動能。
建設雄安綠色電網,國網河北電力持續推動能源供給多元化清潔化,同步推進特高壓和500千伏主網架建設,積極引入區外綠色電力;因地制宜開發分布式光伏、生物質(垃圾)發電、地熱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工程,推廣儲能應用布局,探索智能微電網建設;推行分布式電源靈活集群控制和精確分散控制,確保本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納率達到100%。
近年來,公司加快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國網河北電力創新實踐,打造雄安新區數字化主動電網,分步構建“站園片村”四級示范,推動智慧城市與堅強電網融合發展。2020年10月10日,“淀中翡翠”王家寨綠色智能微網示范工程啟動,成為國內首個基于風光儲協調互補、冷熱電群調群控的村級能源互聯網項目。該工程包含3個子微電網系統,基于水鄉特色供電需求優化區域能源供給模式,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最終將提升至100%;綠電供應小時數達2463小時/年,可實現最多連續86小時全時段綠電供應。“希望燃油船全換成電船。少了噪聲和燃油污染,白洋淀會越來越美,游客會越來越多,村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紅火。”王家寨村黨支部書記王軍對建設全電綠色生態景區充滿期待。
從骨干網架到城市配網,雄東500千伏、劇村220千伏、河西110千伏、雄安高鐵站城市交換中心10千伏工程等11項目標電網重點工程順利推進,雄安新區全電壓等級供電保障體系加速構建。20天完成容東片區117臺箱式變壓器送電,4天完成北部郊野公園“臨時用電+遷改”工程,7天為商務服務中心建設現場接電……能量涌動的脈絡,映射出新區大規模建設的活躍圖景。容東片區建設現場設備轟鳴,數萬名建設者晝夜奮戰。塔吊頂端,徹夜明亮的燈火下,未來之城拔節生長。
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為未來儲綠
3月27日一早,逐漸強烈的陽光照射在雄安高鐵站屋頂的光伏板上,為雄安站源源不斷注入綠色動力。
在站內一層的監控室大屏幕上,光伏發電上網電量、自用電電量、二氧化碳減排量等用能數據不斷更新。“雄安站站頂光伏項目并網發電以來,發電量已累計突破100萬千瓦時,日最高發電量1.7萬千瓦時,基本實現就地消納。”看著不斷變化的數據,國網雄安綜合能源服務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人于洪利感到很興奮。
2020年12月27日,雄安高鐵站落成。作為京雄城際鐵路沿途規模最大的新建車站,雄安站總建筑面積47.5萬平方米,站頂以特殊的曲面造型勾勒出“青蓮露珠”的形態,1.77萬塊多晶硅光伏板閃閃發光。陽光在屋頂光伏的轉化下變成電能,驅動著站內電梯、風機等設備運行,清潔低碳的用能理念有了新的實踐。
于洪利介紹,屋頂光伏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總裝機容量6000千瓦,每年可為雄安站提供58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相當于減少燃煤消耗18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噸,相當于植樹12公頃。項目還有機融合光伏CIEMS系統、智慧能源等多重創新元素,實現光伏發電系統的綜合監測、智慧調控、分析決策等功能。
除了光伏項目,國網雄安綜合能源服務公司還承建了京雄高鐵全線能源管理系統,涉及電、熱、水及可再生能源等,實現對全線6個站房、4個區間段4000余個能源數據的采集處理,創造了“點線面”綠能范例。對能源數據的分析,可對城市人流、能流的增減作出粗略計算,為城市成長勾畫出清晰曲線。
高效的能源管控,為建設智慧新城奠定了基礎。2018年,CIEMS系統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率先投入使用,后推廣至雄縣第三中學、保定萬達廣場等場景,并入駐雄安新區“未來社區生活的樣板間”——雄安高質量建設試驗區。它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技術與城市能源管理深度融合,實現橫向多能融合互補、縱向源網荷儲協同。大到城市綜合能源規劃、生產、運營全環節頂層設計和智慧決策,小到對能源站機組及客戶家用電器的元件級控制,它都能掌控,提升城市管理和環境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從雄安站的綠色能源服務,到城市能源的智慧管控,國網河北電力深化“新能源云”等平臺應用,逐步實現以電為中心,電氣冷熱等能源流靈活轉換、互通互濟,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打造落實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的“雄安樣板”。
共享共融綠色建設為生態留白
未來的雄安新區,綠地面積將達到近百萬畝,居民3千米進森林,1千米進林帶,300米進公園,街道100%林蔭化……一座城綠交融的美麗家園令人向往。
建于容東片區體育公園內的220千伏劇村變電站,是新區首座正式變電站,主要為片區內830多棟安置房提供電力保障。
新區建筑致力塑造輪廓舒展、韻律起伏的城市天際線。如何將鋼筋混凝土搭建的變電站與公園景觀融為一體?國網河北電力以“共享共融”為主題,創新開展變電站及周邊“1+5+X”服務型附屬電力設施建設,將變電站和公園地形有機融合在,打造開放式花園變電站,推行綠色建筑設計、施工和運行。劇村變電站構筑了以電為中心的清潔能源供應系統,并利用地下空間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和能源綜合體,通過地源熱泵、充放電站、智慧路燈等共享功能,助力建設宜居宜業的綠色新城區。
綠色,是雄安電網的發展基因。“每一個重點項目,都承擔著建設綠色雄安的重任,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110千伏河西輸變電工程項目副經理張照琨說。該工程通過廢物、污水、噪聲、光污染等綜合治理,實現了全過程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環境保護,為未來發展留下充足的生態空間。
無創新,不雄安。國網河北電力堅持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基于物聯網、移動互聯、可視化等先進技術,首創全綠色全過程施工管理,打造雄安智慧綠色工地。該公司制訂變電站表皮功能化設計標準,強化變電站綠色植被碳吸收,提升環境自凈化功能;采用道路連鎖塊、裝配式箱涵等全預制化結構,避免現場澆注污染;應用蜘蛛吊車、電動推高車、曲臂車等輕量化電動機械,減少噪聲產生和油污排放;施工現場設置智能環境監測氣象站,實時監測溫濕度、風速、PM2.5指數等,確保實現無塵化作業……一系列的創新應用,確保了綠色施工。
“好生態引來了好項目,家鄉變富變美的速度越來越快,村民的幸福感一天比一天強。”容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陳建閣談起家鄉的變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4年來,國網河北電力服務綠色雄安建設成效不斷顯現:清潔取暖改造惠及3.2萬“煤改電”客戶,無線充電、V2G、5G+智慧路燈引領綠色出行新風尚,雄安高質量建設實驗社區項目穩步推進……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市政等多領域示范場景次第落地,一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可喜可期。
綠色動能越發強勁,天藍、地綠、水清的未來之城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公司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國網河北電力將在推動雄安新區近零碳示范城市建設中走前列、作表率,以創新驅動能源互聯網建設,加快推動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引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建設雄安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貢獻國網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