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上的金湯橋是全國僅存的一座平轉式開啟鋼結構橋梁,于1906年建成,是海河交通的重要樞紐。發生于1949年1月的天津戰役,又讓這座橋成為了象征天津解放的標志性建筑。
1949年1月15日5時30分,東西對進的人民解放軍在金湯橋會師,完成了攔腰切斷敵軍的任務,徹底動搖了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守軍的信心,對解放天津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金湯橋就此成為天津獲得新生的起點。
如今,金湯橋已成為天津的一處風景名勝。晚間,行人漫步在橋頭、河畔欣賞水光燈影。近年來,天津城市智慧能源網絡建設不斷深入,安全可靠的電網和充足穩定的電力供應,為天津城市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電需求提供著堅強保障。
天津獲得解放 電力浴火新生
天津解放前夕,在中共地下黨員的領導和組織下,天津的電力工人守護發電機組等重要設備,為解放后天津迅速恢復供電和電力工業的復蘇留下了火種。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電力工業重獲新生,天津電力發展史由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為助力天津經濟恢復,電力工人迅速展開維修工作。在戰爭時期遭嚴重破壞的天津電網逐漸得到修復。
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110千伏輸電線路——北京南苑至天津白廟110千伏輸電線路建成。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天津電網進一步發展,原有的輸電線路全部升壓為35千伏和110千伏運行。通過簡化電壓管理、提升供電能力、降低電能損耗,天津電網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至1960年,天津已實現全市地區110千伏環網供電。
“那時候苦啊,變電站、輸電線路都在荒郊野地,冬天在外邊一干就是一天,人都凍得沒知覺了。為了把電網建設好,大伙都拼了命了!”今年91歲的國網天津電力退休職工、天津市勞動模范李錫亭回憶說。
1970年,天津建設220千伏供電網絡,供電能力提升了近3倍,進一步滿足區域供能和人民生產生活用電需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天津全社會用電量快速增長,電力工業發展乘勢而上。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年,天津地區實現了220千伏環網供電。1985年12月,天津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和北郊變電站相繼建成投運,天津電網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進入20世紀90年代,天津電力工業高速發展,全面進行大容量、高參數的電源、電網建設。1990年年底,天津鄉鎮地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69座,輸配電線路總長1.41萬千米,年用電量超過24億千瓦時,基本實現了村村有電,結束了農村地區長期以來“點燈用油,磨面靠牛”的歷史。1997年~2000年的城農網改造,使天津電網供電可靠性明顯提高,地區供電可靠性達到99.96%。
“十一五”電網建設規劃啟動后,天津地區建成500千伏環網,主網架結構得到“強筋健骨”式的提升,多座500千伏變電站、多條重要輸電線路相繼投運,為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為濱海新區的發展提供了可靠電力保障。
能源轉型發展 綠色出行便捷
1904年,比商電車電燈公司在天津成立并開辟了多條電車路線。天津成為了我國第一個建設和運營有軌電車的城市。如今,昔年的比商電車電燈公司已成為天津電力科技博物館。百余年彈指一揮間,行駛在固定線路的有軌、無軌電車早已被經濟、便捷、環保的新能源汽車所取代。
姜小龍住在天津市河東區:“我之前買電動車主要是圖個方便、便宜還不用搖號,但是怕充電跟不上耽誤事,不敢上高速、出遠門。今年清明節,我們去薊州自駕游,高速公路服務區、各個景點都可以找到充電樁,隨時能充電,連我們住的農家院里也安裝了充電設備,特別方便。行程總共1000公里,開電動車比汽油車能省將近一半的費用,還環保。現在國家提倡清潔低碳,咱也得做點貢獻。”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引領世界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2018年以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與天津市政府連續三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化電網建設、城市能源互聯網、電力公共事業服務平臺等方面的合作,服務“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打造能源革命先鋒城市。
目前,天津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15萬輛。國網天津電力將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建設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優化天津市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套服務功能,在過境的京滬、津薊、榮烏、長深等13條高速公路建設充電站43座、充電樁191臺,實現充電設施全覆蓋,建成了“京津冀相鄰城市1.5小時交通圈”,做到“需求延伸到哪里,充電網絡就覆蓋到哪里”,為推動區域交通一體化提供“動力電”。
國網天津電力還助推清潔能源服務升級,探索構建“網、源、荷、儲”協同互動充電新格局。前不久,國網天津電力啟動充換電示范站建設,以生態型、樞紐型和實用型為功能定位,建設津門湖綜合充電服務中心、武清城際樞紐充電示范站和天津站公共充電示范站,全力打造充電設施種類與充電方式最全、電動汽車與能源互聯網融合互動市場化交易品種最多、客戶活躍度最高的新能源汽車服務生態圈。
目前,國網天津電力配合天津市累計建成公交充電站110座、村村通客運站20座,為天津市近3500輛新能源公交車提供充電服務,為促進市民清潔低碳出行創造條件。
智慧小鎮示范 智能電網升級
居住在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市民張學來為他的“夕陽紅”老年合唱團找到了一個新的活動場所——甘露溪公園。在這里,他們不僅可以用公園的座椅給手機無線充電,還能連接公園中的藍牙音箱播放音樂。張學來再也不用拉著重重的音箱出門了。而藍牙音箱用的電就來自座椅上方的光伏板。這些都是國網天津電力打造的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中的便民設施。
2011年9月,中新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在濱海新區建成,成為國家電網公司和天津市落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服務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標志性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電網公司黨組領導下,國網天津電力持續為美麗天津建設貢獻力量。2016年,1000千伏特高壓天津南變電站投產送電,天津電網自此進入特高壓時代。
今年3月份,“生態宜居”“產城集約”兩種典型智慧能源小鎮——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和大張莊智慧能源小鎮在中新生態城建成。兩座智慧能源小鎮在綠色能源利用、多能互補、智慧社區等領域,推廣智能量測、配電物聯網、多表合一、虛擬電廠等技術應用,成為國網天津電力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試驗田,引領天津清潔能源供應成體系發展,推動區域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為居民的生活、企業的生產提供清潔電力。
惠風溪智慧小鎮以智慧能源服務智慧生活為思路,實現能源與城市的深度融合。小鎮內建有主動配電網、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與電網互動系統、凈零能耗建筑等10個項目。在這里,電網狀態可全息感知,能源利用更智能,居民生活更低碳。
大張莊智慧能源小鎮是天津市唯一的產城融合示范區。小鎮內由風機、光伏板、地源熱泵構成的供能系統,使風、光、地熱等多種能源得以就地利用,實現了能效最高、能耗最低,為客戶提供了用能成本最低的生產辦公方式。
依托兩個智慧能源小鎮等創新實踐成果,國網天津電力利用兩年時間,在濱海新區建設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區,推動區域互聯網建設。
現在,國網天津電力新建、擴建特高壓變電站和特高壓輸電通道,持續推動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做好清潔能源并網消納,加強充電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電能替代;統籌業務布局,支持天津現代經濟體系建設;持續深化“獲得電力”服務舉措,進一步提高辦電效率和服務水平。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國網天津電力不斷提升供電能力和服務水平,建成安全可靠、優質高效、綠色低碳、智能互動的世界一流城市配電網,為城市能源轉型注入動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