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上海是我國較早開啟城市化進程的城市。20世紀90年代,一批最高7層、一層多戶、沒有電梯、樓間距較小的新村式小區集中出現。這些小區在當時曾讓上海人“住房難”的問題有所緩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區設計落后、配套設施不足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老舊小區居民集中反映的爬樓難、加裝充電樁難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為了配合相關政府部門解決這些問題,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發揮專業優勢,在小區總體格局不變的情況下,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接電,安裝共享充電設施,助力數以百萬計的居民告別出行難、充電難。
6月11日,上海市中原路990弄小區居民費宗明下樓買菜時碰上了在小區巡檢供電設施的上海市北供電公司客戶經理吳嘉明。住上“電梯房”的費宗明,拉住吳嘉明分享起了自己最近的生活體驗:“自從樓里裝了電梯,我現在每天都能出門買菜,再也不用推著小車把一個星期的菜都買好了。”
1996年,中原路990弄小區建成。年近五旬的費宗明成為了第一批入住小區的居民之一。他喜歡6層的房子采光好、通風好,哪怕是冬天,被子、衣服挑出陽臺也能從早曬到晚。可是,20多年過去了,當年讓人羨慕的小區,如今成為人們眼中的“老舊小區”……一同老去的還有費宗明。“這幾年,我越來越爬不動這80級樓梯了,能不出門盡量不出門。”費宗明對吳嘉明說。
今年5月21日,費宗明所住的29號樓加裝的電梯接了電。從用戶申請到裝表接電,一共只用了4個工作日。
上海市北部地區的老舊小區非常密集,那里還矗立著曹楊新村、彭浦新村、控江新村等一大批“高齡小區”。市北供電公司從居民需求出發精準發力,以“繡花功夫”服務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架空線入地、公共充電樁建設等項目實施,為民生工程助力。
老小區有了新電梯,老人出行不再愁
近年來,住在老舊小區高層的老人出行難、看病難的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9年,上海市、區兩級政府連續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2019年8月,市北供電公司供電區域內第一個加裝電梯的小區桂巷新村的新裝電梯接了電。此后,該公司一直在摸索一套簡化業務流程、壓縮接電時間的方法。
今年年初,市北供電公司從靜安、普陀、楊浦、寶山等區加裝電梯辦公室了解到,今年市北供電公司供電區域內需要加裝600臺電梯,是去年數量的3倍。單單是今年5月份,市北供電公司就為51臺加裝的電梯完成了接電,每臺電梯平均接電用時5個工作日,而去年接電用時需要20個工作日。
加梯數量成倍增長,接電時間卻大大縮短,是因為今年2月底市北供電公司正式啟動了加梯業務流程升級方案。
市北供電公司將流程由此前各個部門“傳球跑”變為客戶經理“帶球跑”。該公司將過去由營銷部客戶經理現場勘查、再轉至發展部制訂遷改及設計方案的串行流程,改為由客戶經理統一負責現場勘查、委托設計、出圖、施工等一系列工作。工作模式的改變節省了部門間流轉的時間。客戶只需對接客戶經理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務。
市北供電公司分析,去年加梯流程中平均耗時最長的是外線遷移過程中的工程設計環節,約為10個工作日。今年,客戶經理每周向加梯辦了解各小區加裝電梯批復情況,在客戶提交用電申請前就完成外線遷移方案的制訂及加梯裝表電源點、表位的勘查工作,從被動等待申請變為主動靠前服務,為客戶省下了這10個工作日的時間。
以中原路990弄小區29號樓為例,今年“五一”假期剛過,吳嘉明就從街道加梯辦了解到該樓的加梯批復已發布。他立即前往現場勘查線路,確認29號樓供電方式為架空線接入供電。吳嘉明為29號樓制訂了通過敷設電纜架空線繞開電梯結構的線路遷改方案。“這個方案綜合考慮了周邊環境、電源點配置、電梯安裝位置等因素,對29號樓居民來說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吳嘉明說。
5月18日,小區業主委員會代表帶著29號樓加梯批復材料到供電營業廳正式申請接電。第二天,施工人員便拿著客戶確認的遷改方案來到現場施工,確認電源點與進線方式,核對掛表箱的位置。5月21日,供電線路通過驗收,電梯投入使用。
中原路990弄小區的居委會干部感嘆說:“客戶經理不僅是活字典,還是‘千里眼’‘順風耳’。我們的加裝電梯方案前腳剛剛批復下來,供電員工后腳就上門勘查了,真是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家的事了。”
流程升級后,越來越多的電梯進入接電“快車道”。截至目前,市北供電公司今年已為236臺電梯進行了勘查,為其中216臺電梯接上了電,接電數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和。
架空線路鉆入地下,“勞模村”環境更美了
5月15日,在花溪路架空線入地工程施工現場,市北供電公司員工正緊鑼密鼓地開展施工。“這次工程主要為了配合曹楊一村成套工程改造。我們盡量在保留建筑原有風格的基礎上,讓周邊道路的架空線入地,讓‘勞模村’附近的公共環境更優美。”負責曹楊一村架空線入地工程的項目經理葉煒介紹說。
曹楊一村始建于1951年,首批入住的居民均為當時滬西地區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等。因此,曹楊一村也獲得了“勞模村”的稱號。
當時,“勞模村”圍墻外的人行道上樹起了電桿,架起了電線。在大批市民還住在平房、使用蠟燭和煤油燈照明的年代,“勞模村”的居民就用上了電。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老舊的架空線路影響了城市美觀,而且遇到惡劣天氣也易發生故障。近年來,市北供電公司陸續推進老舊小區周邊道路的架空線入地工程。在曹楊一村建村70年之際,該公司也啟動了曹楊一村周邊道路的架空線入地工程。
今年4月底,曹楊一村西側的棠浦路、南側的花溪路、東側的楓橋路三條道路的架空線入地工程同時啟動。這三條道路均為雙向兩車道,總長約2千米,沿線有普陀區中心醫院、朝春中心小學、曹楊公園等。
要在人口密集且人行道狹窄、地下管線分布復雜的道路上開挖電纜溝,難度著實不小。為了保障施工順利進行,市北供電公司成立專項小組,與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定期召開協調會,努力爭取居民對施工的理解。
“我們小區老年人多,平時出門買菜、接送小孩走的都是這幾條小路,施工可不能影響我們日常出行。”“我睡眠淺,挖掘機吵得我睡不著覺可不行。”小區居民提出了自己擔心的事。
在交管部門的支持下,供電員工在三條道路的人行道上開挖道路,機動車道改為行人和非機動車道,機動車則繞行周邊其他道路。供電員工給施工區域設置了高圍檔隔離,保障行人不會誤闖施工區域,杜絕了安全隱患。施工過程中的路面切割等高噪音施工全部安排在白天,夜間只進行低噪音或無噪音施工。環衛部門每天安排灑水車多次沖洗路面,減少揚塵。
“看到供電公司這么用心,我們也愿意克服暫時的不便,期待早日迎來更美的環境。”周邊居民對現場的施工舉措給予理解。
當施工進行到棠浦路、花溪路路口時,一棵高大茂盛的懸鈴木引起了葉煒的注意。周邊居民說,這棵樹種在這里已有60年了,承載著這里很多居民的記憶。懸鈴木不偏不倚正好長在原定的排管施工工井的位置上。工程施工最終給這棵樹讓了路——工井位置向西遷移了約3米。
該路段施工結束后,居民們欣喜地發現老樹毫發無損,紛紛為市北供電公司的精細化施工豎起了大拇指。
目前,這三條道路的施工已進入收尾階段,計劃6月下旬正式送電。“我們努力在加快施工進度和減少施工影響之間尋求平衡,力爭把架空線入地工程打造為‘民心工程’,讓‘勞模村’的廣大居民生活環境更優美、更舒適。”葉煒說。
今年年初以來,市北供電公司已完成8條道路總長5.22千米的架空線入地工程,已開工21條道路、線路總長20.97千米。
共享充電樁進小區,車主充電更方便
6月15日傍晚,家住普陀區綠洲小區的李建國下班后,將新能源汽車停在了小區共享充電樁車位上,從充電樁上取下充電槍,插入車輛的充電口,打開“e充電”APP,掃描樁上的二維碼后,汽車開始充電。“自從共享充電樁建成后,我再也不用到處找樁充電了。”李建國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上海市民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2020年11月,上海市政府出臺外地牌照車輛上路行駛新規后,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大幅增長。但是,在車位稀缺的老舊小區,眾多新能源汽車車主卻不得不面對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的尷尬局面。
綠洲小區建于1996年,共有1192戶居民,但車位卻僅有280個。“以前,我只能把車開到附近有公共充電樁的商場充電,費時費力。小區里也有車主采用‘飛線’方式充電,這帶來安全隱患。”李建國介紹,小區里像他一樣“打游擊”的新能源汽車車主大約有20多人,他們曾多次向物業反映請求安裝公共充電樁,但物業也表示無能為力。
年初,上海市政府將新增10個共享充電樁示范小區作為今年的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政策出臺后,市北供電公司排摸供區內汽車充電矛盾突出的老舊小區,先后前往多個小區進行實地勘查,與居委會、物業討論改造方案。最終,綠洲小區被選為市北供電公司服務區域內首個共享充電樁試點示范小區。
如何讓充電樁落地?市北供電公司客戶經理江晶晶的登門讓負責綠洲小區的真西五居委會黨總支書記朱俊看到了希望。聽江晶晶介紹完共享充電樁示范小區方案后,朱俊表示可以一試。可是公共充電樁設在哪里、供電線路如何不影響居民、公共充電樁如何管理,都是繞不過去的問題。
這些問題,江晶晶和朱俊決定一同想辦法解決。
為了尋找公共充電樁安裝的最佳地點,兩人走遍了小區的每個角落,排摸小區的電源以及居民日常活動范圍,尋找對居民影響最小、施工難度最低的地點。最終,位于小區北側的公共綠地入選。此處改造難度較小,且距離居委會較近,施工過程也能避開進出小區的主干道。“這塊地方是小區里最容易被人遺忘的角落,在供電公司的改造下,這里發揮了大作用。”朱俊對選址相當滿意。
經歷了1個月的緊張施工,2020年11月,綠洲小區的3個共享充電樁按期竣工。今年4月,綠洲小區的共享充電樁通過了普陀區發改委、房管局的聯合驗收。“對于這3個共享充電樁,我們新能源汽車車主發自肺腑地感謝供電公司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李建國說。
有了在綠洲小區建設共享充電樁的經驗,市北供電公司已選定普陀區其他三個小區作為共享充電樁示范小區,目前處在項目準備階段,計劃今年9月底前投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