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再迎政策支持。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印發《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下稱《基本規則》)的通知。
作為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重要文件,《基本規則》指出,電力現貨市場近期建設主要任務之一是,穩妥有序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設計適應新能源特性的市場機制,與新能源保障性政策做好銜接;推動分布式發電、負荷聚合商、儲能和虛擬電廠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交易。
“從國家戰略高度鼓勵新能源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將會對國內新能源產業發展、電力市場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更多新能源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能為國內電力市場帶來更多活力,為電力需求端提供更多選擇;另一方面,電力現貨市場的競爭性更為明顯,該市場的不斷成長有助于促進我國新能源行業發展,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電力現貨市場多地開花 新能源企業積極響應
與電力中長期市場不同,電力現貨市場是指符合準入條件的經營主體開展日前、日內和實時電能量交易的市場。
作為電力交易體制與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任務,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先后確立了兩批試點。目前,廣東、山東等第一批電力現貨試點已經進入連續結算運行,江蘇、安徽等第二批試點也均已全部啟動模擬試運行。此外,新疆、青海等一些非試點省份也啟動了相關市場建設。上述改革措施得到了新能源企業的積極響應。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所屬概念為“新能源”且主營產品名稱為“電力現貨市場”的A股上市公司已有15家。
“公司的風電業務已經積極參與到電力現貨市場交易中,盡管目前這一板塊尚未對公司營收產生明顯影響,但我們看好現貨市場的交易前景。”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金風科技(002202),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此回應。
江蘇新能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對記者表示,公司已在電力現貨交易中有所布局,目前新能源電力的調動在江蘇省范圍內進行。
完善市場建設 吸引更多經營主體
我國新能源發電已經實現規模化。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7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新能源新增發電量2072億千瓦時,占全口徑新增發電量的70%。
“新能源發電已經成為我國新增發電量的主體。現階段,新能源發電參與現貨市場的比例還比較小,未來的大趨勢是幾乎所有新能源發電都將參與其中,從而實現新能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協同消納。”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記者表示,有關政策及時出臺的同時,也要盡快推動市場端的制度建設,例如調整電力現貨市場更適合新能源企業參與,才能更好調動企業積極性、提高企業執行力。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則對記者表示,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在考慮傳統電力企業的同時也要考慮新能源發電企業的特殊需求,比如連接電網的技術問題等。“這些問題若能在后續政策落實環節得到解決,一定能更大程度吸引不同新型經營主體參與進來。”
《2023-2029年中國電力現貨交易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報告》預測,2025年中國電力現貨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19億元,2030年將達到94億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