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們的創新工作室將會本著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來大力培養創新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助力咱們廠的高質量發展,為集團公司二次創業貢獻我們的力量。”
隨著王海清的話語,他身后的紅布幔輕輕落下,“王海清創新工作室”牌匾緩緩地出現在眾人眼前。
談及王海清其人,他是張家口發電廠電氣車間副主任。在他11年的檢修生涯中,他始終銘記“創新創效”這四個字,時刻做到敢為人先,積極進取。面對著集團公司“二次創業”新征程的號召,王海清認為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一定要把“創”這個字闖出名堂,發揚光大。
以鉆為媒 勤學善思謀規劃
作為張電的“創新達人”,王海清認為創新是建立在豐厚的知識儲備和不斷地摸索試驗上的。他在卓資風電項目部擔任專責工程師時,面對著項目部人手任務重的境況,勇挑重擔,主持開展蘇司蘭風機組輪轂電池加熱裝置、湘電風機變頻器水冷系統穩壓裝置、35千伏配電柜驅潮裝置等10余項技術攻關,有效提升了設備使用率,降低了檢修工作勞動強度。同時,王海清還積極外延,從多方面考慮問題,完成了多個創新成果和專利,其中他作為主創參與的“利用互聯網+技術創建新能源檢修班組管理新模式”課題榮獲第三十二屆北京市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獨立完成的“一種風力發電機組超速保護系統校驗裝置”項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獨立完成的三篇專業技術論文先后在省級期刊發表。王海清的創新的成果和專利皆已應用于檢修工作中,并且成功改良了設備的技術缺陷,提升了檢運維的效率。
王海清說:“二次創業要求我們要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但是這必須滿足現場實際,能為我們的設備及自身真正帶來益處的創新才是好的創新。今后我還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庫,讓創新更好地服務于我們。”
在二次創業的號角吹響后,王海清無論每天的檢修工作有多忙,都要抽出時間來學習,他還經常進行階段性的歸納總結,結合現場實際找到可以進行技術攻關的難點問題,并做計劃排程。
以創為先 示范引領共成長
如何用一個人的創新來引領集體的創新呢?作為職工創新工作室的牽頭人,王海清合理運用了工作室的組織機構職能,并從完善設施,構建制度入手,以圍繞企業內的生產經營工作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活動。
同時,王海清還讓工作室發揮出“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大力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綜合人才,發揮模范引領和骨干帶頭的作用,激發職工群眾參與創新實踐的熱情,搭建職工創新創效的工作平臺,將創新工作室真正建成職工創新的中堅、人才培育的搖籃、知識交流的沙龍、才華展示的平臺,在該廠打響“創”字招牌。
王海清說:“創新工作室的作用就是為大家搭建一個員工在崗位上可以創新成才的新平臺,讓創新精神成為張電發展前行的不竭動力。”對此,王海清想出兩條發展目標:一是通過不斷地改進制度,完善創新獎勵的機制,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二是發揮平臺作用,對廣大員工采取靈活多樣的交流培訓,在車間內大力推行“一人一課”等方式的技術培訓,鼓勵大家多動腦、多思考、多說想法,以有效提升廣大員工的理論水平和技能經驗,激活大家的創新熱情,并由點及面,形成從“要我創新”向“我要創新”轉變的良性風氣,打造出全員創新創效的深厚氛圍。
截至目前,該創新工作室已完成了省內的多項QC成果及創新成果的申報工作,學術論文及專利的申報工作正在同步進行當中。
以效保障 修舊利廢顯擔當
有了創新驅動后,還需要切實的創效發展。在工作之余,王海清以為企業節約資金,提升效益為己任,利用創新工作室的平臺,在車間內大力推動修舊利廢活動。
在最近的一次斷路器預試工作中,因為做試驗要用到的機械特性儀損壞,導致預試工作無法繼續進行。王海清在這個時候提出自己想嘗試修理儀器的想法,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儀器是原裝進口的,在沒有設計圖和說明書的情況下想要修復它難度可想而知,但是王海清“不信邪”,在“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鼓搗了兩個晚上,居然修好了儀器,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本次的預試工作。
而這只是王海清創效工作的一個縮影,在他的帶領下,目前車間已進行修舊利廢活動十余次,累計為該廠節約資金50余萬元。
遠瞰大江大河已奔騰向前,腳下時代潮流已勢不可擋。王海清說,他愿化身為一股奔走在“二次創業”道路上的“清流”,去帶領大家,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拼”的作風,為該廠的發展和 “二次創業”新征程貢獻出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