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中廣核深入踐行“嚴慎細實”工作作風,全力推進清潔能源項目建設。近期,廣西防城港、廣東太平嶺、浙江三澳、廣東陸豐等各核電項目均迎來新進展,“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穩步推進。
在我國西部地區首座核電站——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站,采用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防城港核電站4號機組,于3月2日首次裝料,177組燃料組件全部裝載完成。隨后,堆芯照相檢查結束,堆芯裝載與核設計方案一致。至此,又一“華龍”順利帶“核”,進入調試階段,向著機組建成投產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RPN系統有源試驗”是通過中子源對核儀表探測器進行響應測試,從而確定其工作參數,以保障堆芯裝料、臨界啟動直至滿功率全過程的堆芯中子通量水平監測的有效性。這一實驗環節繁雜且不容出錯,必須在確保輻射防護安全的基礎上,高效成功地完成,是裝料前的重要準備工作。
“把試驗準備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極致”,是試驗小組始終貫徹的理念。在歷時半年的細致準備下,龍年春節期間,試驗歷經一個通宵達旦順利完成。小組成員笑稱其“就像是沒有NG一遍過的‘拍攝現場’”,測試結果全部合格滿意,中子源也順利回裝至硼表。
為順利完成首次裝料,項目大團隊先后優化了裝料臨時探測器和源量程探測器中子響應測試方案、臨時探測器出堆方式。整個裝料過程中,各項技術參數符合理論計算預期,安全質量平穩可控。后續將按計劃有序開展臨界、沖轉、并網、瞬態試驗等調試啟動工作。
在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華龍一號”核電基地——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站,兩臺“華龍一號”機組建設持續穩步推進。
龍年春節期間,太平嶺核電站1號機組完成外穹頂驗收工作,進入建設關鍵期。8000多名建設者堅守現場,以熱火朝天的干勁投入工作。在面積約5個籃球場大小的穹頂上,數十名施工人員像“蜘蛛俠”一樣,趴在機組的最高點“敲敲打打”,對已經完成安裝的穹頂鋼筋進行檢查驗收,干著以毫米為單位的精細活。
“量鋼筋的間距,5根為一組,5根的間距是一百(毫米)。我們主要驗收間距還有鋼筋的尺寸,它有多少根鋼筋、有多少個接頭,這些全部要清點好。”穹頂上共有800噸鋼筋和28000個接頭,建設者們馬不停蹄,高質量推進外穹頂質量驗收與安裝。外穹頂是確保核電站運行安全的關鍵設備,穹頂封頂也就代表核電站可以開始進行下一步的運行試驗了。
核電站內部同樣也是熱氣騰騰,太平嶺核電站2號機組的核心主管道正在焊接,進入工程建設的關鍵階段。“我們機組的設備量特別大,這種焊口有接近11萬道,這些大管道、小管道有15萬米左右,這種支架有1400多噸。”目前,主管道焊接工作已經完成約50%。
春節之后,太平嶺核電基地迅速吹響奮進的沖鋒號角,全面復工復產,在開年之際全力跑出“核”速度。據悉,太平嶺核電站1、2號機組預計將在2025年投產發電。項目一共計劃建設6臺“華龍一號”機組,每年能為大灣區提供超500億度的清潔電力。
在我國長三角地區首個“華龍一號”核電項目——中廣核浙江三澳核電站,1號機組已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主設備蒸汽發生器穩壓器、壓力容器已引入就位,核島及常規島安裝工作有序推進。2號機組進入設備安裝階段,目前環吊具備可用條件,反應堆廠房內穹頂施工中,外殼施工至第10層,周邊廠房平衡推進中。
據悉,三澳核電站1號機組預計將于2026年投產發電。為保障項目高質量建成投產,在緊鑼密鼓施工的同時,三澳核電站首批學習操縱員也在緊張地投入學習培訓中。
經過對核電廠的運行、控制、保護、反應堆物理、熱工水力學全面深入地學習之后,學操人員具備了基本的理論知識。而在核電站實際運行過程中,作為整個核電站的樞紐——主控操縱員,他們還要經受住最接近實戰的模擬機訓練。近期,他們迎來了自己的“上機”初體驗。
“一回路操縱員,主給水系統的滿負荷給水閥已關閉,可以執行堆機分離操作。”
“收到,現在準備執行堆機分離操作。”
“一回路操縱員,堆機已分離。”
“收到,現在向機組長申請汽機解列的授權。”
“一回路操縱員,現在汽機已解列,可將反應堆功率降至P10以下。”
“收到,現在通過插入功率控制棒G棒降低反應堆功率至P10以下。”
......
“上模擬機不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是一個驗證的過程,課前準備的好壞關乎上機的效果。”3月中旬的一個深夜,三澳核電站首批學習操縱員在上完模擬機課前分析后,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樣一句話。凌晨的廠區,燈光如繁星般點綴著核電機組,學操們三五成伴地討論著上機心得,談笑聲蕩漾在夜色中久久不散。
在粵東地區首個核電項目、中廣核第九個核電基地——廣東陸豐核電基地,采用“華龍一號”技術路線的陸豐核電站5、6號機組建設穩步推進。目前,5號機組正在進行核島廠房內部結構施工、核島穹頂拼裝、核島周邊廠房房間裝修施工等作業,朝著穹頂吊裝的目標邁進。
3月2日早上7點,天氣晴朗,風速平穩,陸豐核電站5號機組項目施工現場SG隔間模塊吊裝正式開始。經歷起鉤、變幅、回轉、落鉤、就位等一系列動作,耗時26小時10分,3個SG隔間模塊高質量吊裝就位。吊裝的順利完成,為后續5號機組穹頂吊裝重要節點創造了有利條件。
陸豐核電項目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一體推進先進建造技術、施工邏輯優化、數字化轉型和微創小改,以創新賦能項目建設。項目團隊秉持“應模盡模、未模創模”的理念,在吸取和借鑒同行項目經驗的基礎上,推進5號機組內部結構SG隔間,由鋼板混凝土模塊化施工技術替代原有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即SG隔間模塊化施工技術。
該技術采用廠外集約化車間預制分塊加工,然后運送至項目施工現場拼裝,最后一次性整體吊裝就位。相較于傳統鋼筋混凝土結構,可以減少鋼筋綁扎、支模等工序,實現平行施工,避免多專業交叉施工,改善作業環境,優化人力投入,降低安質環管理風險,提升施工精度和施工質量,可實現內部結構主關鍵路徑工期優化約20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