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來西亞美里的項目部回到重慶郊縣奉節的老家,已經50多天。
在抗擊疫情的大環境下,我見過不同城市的夜景,品過不同口味的外賣,但在每個城市的車站、社區和街道,經歷過的卻是不盡相同的流程:測量體溫、健康申報、核酸檢測、居家隔離、解除隔離。
我的老家與湖北恩施接壤。隨著疫情好轉,湖北全面解封、外國疫情輸入病例增多,持續幾周的零記錄突然被一例無癥狀感染者打破。人們心中的那根弦再次緊繃。
就在我回家鄉隔離已滿14天之時,就在我第二次核酸檢測的結果已顯示陰性之時,正準備好好洗漱一番,迎接明日的正式出關之時,手機鈴聲突然響起,又是他,那個救護車司機。
“朱蓉嗎,我一會兒在你家樓下接你,去做核酸檢測”聲音急促卻堅定,絲毫不給我反應的余地,“可我……”話音未落,電話卻被掛斷了。我心中滿是疑惑,“不是隔離14天了嗎,不是按照政策要求做了兩次核酸檢測且結果沒問題了嗎?”來不及多想,爸爸便催促我趕快出門莫讓他人久等,我便匆匆帶上口罩出門了。
在無數路人詫異的眼神中,我又一次踏進了閃爍著藍色警示燈的救護車。還未等我開口,司機卻連忙開始解釋。“不用擔心,妹妹,你前面兩次核酸檢測結果都正常,這不又發現了一例無癥狀感染者嗎,大家都挺擔憂的,防范于未然還是給你再多做一次。”我原本想說的很多,但抬頭望了他焦急的神情,便堅定的點了點頭,應了一聲“好的”。
核酸檢測地在一個黨員先鋒隊臨時設立在郊區的酒店,距離我家大概45分鐘車程。一路上,司機的電話微信響個不停,剛剛家里接完詢問是否回家吃飯的電話,另一個要求接送檢測者的電話有打來了。
救護車開往酒店的路上,偶爾能跟路人對視,他們都還戴著口罩,但從他們閃爍逃避的眼神中能清晰地分辨出他們的警惕與擔憂:害怕救護車一出動就有不好的消息,害怕又新增一例無癥狀感染者。我想我若是路人,看見這番景象也難免不會做出相同的舉動吧。
這時我不禁將目光投向了這位救護員司機。他可能不到30歲,雖說來來往往做過六次他的車了,每次都專車接送我,但我連他姓什么都不知道。不光是我,他每天要接送這么多健康狀態未知的人,他不擔心自己會感染嗎?來不及多想,便抵達目的地了。
但今天和前兩次不同,醫生護士顯得格外緊張和焦慮,一位護士做好消毒后正準備給我做檢測,但一聽到汽車鳴笛后立馬停了下來,讓我趕緊去車里等候。原來鳴笛的是兩輛“鄂A”的大巴車,載著約有20個乘客,他們有的是在外務工返鄉的人,有的是家在武漢返工的人,他們下高速路后直接被送往這里進行檢測和集中隔離。
等候中,司機師傅告訴我他每天要拉7-8趟人員來這里做核酸檢測,每日和開長途車一樣,一整天下來又困又累,腰都僵硬了,脖子也酸痛,稍微活動一下筋骨都能聽見咯咯的響聲。但每次聽到檢測結果是“陰性”時,整天的疲憊莫名就消散了,好像一切也就值得了。他從容且平淡地描述著這一切,沒有半點抱怨或驕傲,就像是在敘述一個老友的故事……
檢測完后,聽到“楊師傅,快挪挪車,后面又來了兩個社區的車。”這時,我才得知他原來姓“楊”,也是這是,我才發現我乘坐的救護車上印刷著“魚復街道”的字樣,這輛車不是縣人民醫院的!每一個社區或街道都有這樣一輛車,也就是原有這么多位“楊師傅”,他們每天開著救護車卻行著最遠的長途路,只為確保每位歸家人員的身體健康,保證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救護車司機的愛崗敬業的精神固然讓我感動,更讓我感動是全國人民的感同身受、上下一心。即使已到了“春暖花開”之時,武漢完成“清零”,國內疫情抗擊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依然還有那么多和這些司機一樣的工作者,在默默無聞地為嚴防疫情反彈、復工復產工作揮灑汗水,他們可能是這些開著救護車的長途司機、可能是堅守在檢測站的醫護人員、可能是不分晝夜嚴守在海關的海關和警察,他們無懼危險也不計回報,是那樣的樸實無華卻又令人生畏。
縱觀歷史長河,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與機緣,每一代青年都有著不同的歷史使命與擔當。這次疫情,給生長于安定之世的“90后”和“00后”一個重大考驗,但也是體現其責任、勇敢、理性、擔當的關鍵時刻,他們用行動證明了“時刻準備著”的團訓,他們擔當著本次抗擊疫情的主力軍,向世人展示了新時代新青年的熱血本色,讓我們堅信“今之青年,國之希望”,讓我們堅信“每一代,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