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 今年7月份以來,大唐洛陽首陽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貫徹落實大唐集團公司、河南公司下半年各項決策部署,以“三保一增”勞動競賽為抓手,以“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為動力,助推二創業走深走實。
堅守底線 確保安全生產穩定局面
把握大勢,才能贏得先機;搶抓機遇,才能掌控未來。首陽山公司印發《“一次做好”管理辦法》,引導大家避免重復工作帶來的安全風險;大力營造文明生產、設備治理濃厚氛圍,分區域對爐后、機側、高空管道等多個系統進行亮化治理。對照“十五條硬措施”“五個落實”部署要求,梳理短板弱項,做好集團公司、河南公司調研診斷問題督導整改工作,守牢安全生產生命線,夯實“三保一增”基礎。加強培訓,結合大學習、大練兵活動,組織全員學規程、學制度,持續地提升員工的履職能力和技術水平,確保履職盡責。
嚴格執行各項保證機組安全運行措施,對重要輔機加強監視和巡檢點檢,完善優化入爐煤邊界條件、燃燒不穩投油邊界條件、嚴格按照單機停爐不停機操作卡、不同調峰深度標準操作卡執行操作,規范各項低負荷風險操作,優化火檢參數設置,確保不發生人為責任造成的機組被迫減出力、鍋爐滅火或非停事件。
加強質量管控,重點做好入廠材質檢驗、抽樣檢測、性能測試、隱蔽工程驗收等工作,確保按期完成技改任務。安全推進空預器噴氨優化改造、深度節水綜合改造,重點做好現場施工安全管控,按計劃開展設備安裝和調試等工作,徹底解決4號爐空預器堵塞頑疾;完成構建筑物隱患、火災專項排查治理,研究實施1號煤溝縫隙煤槽加裝擋煤板,完成8號皮帶綜合治理,實現全線水沖洗保潔,完成鐵路存在風險的護坡加固。
提高站位 切實履行能源保供責任
踔厲奮發開新局,知責奮進譜新篇。該公司切實發揮關鍵經營指標考核的激勵作用,以邊際利潤為標準,以“發電效益最大化”為導向,科學、合理安排電量計劃。利用度電利潤、經營曲線模型,加強動態測算,快速響應。做好開機方式、日前計劃工作,做好代理用戶月度電量調整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偏差考核。成立固廢耦合摻燒工作專班,對設備進行優化,為實現全時段摻燒提供保障。
嚴格執行節能降耗管理考核細則,聚焦“109”項指標管理,認真落實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現場責任,依照制度管理追責,強化管理,確保達設計值,確保完成年度目標。加強與調度溝通協調,根據公司發電策略,精心調整,確保各項經濟指標在優良區間。
對公司在全國交易煤炭中心確認過的長協合同,與供應商面對面進行溝通,簽訂履約承諾書,明確價格機制,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與省市兩級政府溝通,協調完成換簽工作,確保合同價格執行到位,實現中長協合同“三個100%”工作目標。
多點發力 全力以赴保發展
二次創業齊努力,踔厲奮進向未來。該公司周口風電項目部員工克服疫情影響,分管領導駐地盯守,持續與省發改委新能源處、周口市能源局溝通聯絡,緊盯2022年河南省清潔能源指標分配方案,力爭完成“保30爭50”目標。按照“兩表一圖一計劃”推進項目前期、投資決策及開工準備相關工作。持續深度對接周口、洛陽區域內鄉鎮、企業,加大集中式光伏資源摸排及協議簽訂工作力度,力爭年內完成30萬千瓦集中式光伏資源儲備。加快儲能項目推進,公司擬建設總規模為480MW/960MWh的儲能項目,目前第一期方案已確定,正在進行第二期及第三期方案編制。加強培訓中心建設,完善集團公司新能源培訓基地建設方案,加快場地裝修及培訓配套設施采購、設備安裝、調試、申報驗收。持續做好廢舊物資處置、閑置土地廠房出租,盤活閑置資產。
提質增效 虧損治理展現新擔當
篤行不怠守初心,踔厲風發啟新程。公司圍繞集團公司下達的虧損企業治理目標,制定《2022年虧損企業治理方案》,明確目標,落實責任。樹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發揚“把干毛巾擰出水”精神,抓好預算引領,提高預算執行剛性,嚴控成本發生。精細資金調度,加強業財融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印發《生產經營發展全要素清單》《高質量發展價值當量清單》,發送至各班組進行學習,強化全員市場意識。
該公司按照集團公司軟科學課題研究工作要求,圍繞“虧損企業治理研究”項目,成立由黨委書記、董事長魏欣敏為組長的課題組,明確課題研究框架和工作計劃,嚴格按照完成時限向集團公司提交研究成果。以“三保一增”勞動競賽為載體,充分發揮經營、燃料、財務、生產“四位一體”協同效能,每周召開經營管控會議,建立度電邊際利潤模型,動態測算售電邊際利潤,嚴格落實“六應六盡”要求,指導運行人員搶發有效益電。完善兩個細則獎懲辦法,積極參與深度調峰,出臺《2022年燃料采購和配煤摻燒精益管理方案》,持續提升摻配效益。做好燃料控價保供工作,重點加強經濟煤種采購,做好催交催運,提升燃料庫存,優化煤場結構。
目前煤電企業經營形勢復雜嚴峻,該公司將繼續保持“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自信,挺起“泰山壓頂不彎腰”的脊梁,涵養“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定力,為榮譽而戰、為企業轉型發展而戰,切實履行能源保供責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郭振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