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我國裝機容量最大的天然氣壓差發電項目在中國石油華北油田蘇橋儲氣庫投運。兩臺單機功率3兆瓦天然氣壓差發電機組當天發電3萬千瓦時,開啟了儲氣庫壓差資源化利用新模式,為推動天然氣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可靠技術支撐。
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一起巡檢膨脹機,確保壓差發電設備平穩運行。高亞珍 攝
天然氣壓差發電,是一種低碳能源創新技術,原理是將高壓天然氣導入膨脹機做功,利用壓力差能量,將壓力能轉化為機械能,進而驅動發電機發電,輸出電能,實現“壓力能到機械能再到電能”的轉化。這一過程不消耗天然氣、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實現全過程零碳化。“壓差發電”是華北油田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加快能源開發利用的又一次重要探索。
該項目于2022年啟動,主要新建了兩臺壓差發電機組及其配套設備,是中國石油首個兆瓦級壓差發電項目,也是國內儲氣庫工程中首個壓力能耦合余熱利用發電項目。在滿負荷運行的情況下,預計一個注氣周期雙機發電量將超過20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6000多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萬噸。
據介紹,蘇橋儲氣庫注氣管網來氣壓力在6.0至8.4兆帕,經膨脹機降壓至4.5至4.7兆帕,溫度會降至約零下25攝氏度,不僅將余壓動能白白浪費,而且極易對后續管線造成低溫結冰堵塞等安全隱患。該項目采用國內首臺3兆瓦壓差發電機組,運行過程中,采取“注氣壓縮機級間取熱、余壓發電裝備前復熱”方案,解決儲氣庫壓差發電“有壓無熱”問題,應用可變靜葉技術,解決儲氣庫壓差發電“壓力、流量變化范圍寬”問題。項目的投入有效提高了儲氣庫能量利用率,讓儲氣庫在注入天然氣的同時,還能源源不斷生產“零碳”電,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
位于京津冀核心地帶的華北油田蘇橋儲氣庫群,是全國埋藏最深、壓力等級最高的儲氣庫群,隨著不斷擴容達產、注采氣量再創歷史新高,為天然氣壓差發電項目的應用創造了良好條件。目前,該站人員正緊密跟蹤壓差發電機運行指標,精細運維管理,為后續推廣應用做好技術經驗儲備。(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袁立朋 通訊員 王瑤 高亞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