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热 影音-丁香最新网址-丁香五月综合缴清中文-丁香五月亚洲春色-v片在线播放-v片免费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風電 > 國內新聞

PPT | 楊雷:碳中和定義能源新賽道 “未來十年全球海上風電發電量要增加10倍”

光伏們發布時間:2021-05-28 11:14:04

5月14日,“煙臺海上風電研討會”在山東蓬萊舉辦,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國內外專家、企業代表聚焦北方風電母港建設,從政策保障、資源稟賦、產業鏈打造、國際合作等方面探討山東煙臺海上風電發展趨勢及市場前景,為山東省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作主旨報告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作主旨報告,分享了我國提出碳中和的背景,表示清潔能源將是未來發展的主流,發電技術成本的快速下降給行業和政府帶來更大的信心。國際能源署預測,按照《巴黎協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到2030年,海上風電的發電量要增加10倍左右才能滿足本世紀中葉碳中和目標的需要。建立新型電力系統要優化現有的能源體系,充分挖掘系統的靈活性潛力,這需要打破思維框限,為未來的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更多的條件。

以下為楊雷演講PPT和演講實錄。

楊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非常榮幸來到美麗的煙臺,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借這個機會我給大家做一些簡單匯報,希望能有點啟發。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碳中和的背景。不少人覺得碳中和好像是近一年來的一個新事物,實際上它有非常深厚的傳承,也經歷了一個長期復雜的政治談判磋商歷程。從1990年中國正式作為締約方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開始,我國一直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參與者。其中一個重要的節點是2015年中國作為主要推動方簽訂了《巴黎協定》。在《巴黎協定》框架下,通過國家自主貢獻,要實現把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力爭達到1.5攝氏度的目標。2018年,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委員會對目標作出了評估,認為如果想要把溫升控制在1.5度,到2050年就應該實現近零排放。

也就是說,3年前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形成了一個科學的共識。到去年,我們國家正式宣布碳中和目標,全球范圍已經形成了共識。我在這里也想跟大家介紹一下,在1990年締約的時候,中國累計排放了全球大概7%的二氧化碳, 30年過去,我們已經是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是美國加上歐盟甚至要加上日本的總和,中國的累計排放量也達到17%,人均累計排放基本上是全球平均水平。在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下,承擔大國的擔當和責任,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我們可以看到,GDP占全球70%以上的主要經濟體已經宣布了碳中和,大多數計劃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最早的像挪威等國2030年就要實現碳中和。

另外要強調的是,碳中和不僅僅是一個大國擔當的姿態,也是未來構建新的全球投資貿易格局的重要約束。國際上很多公司都宣布率先實現零碳,比如歐萊雅已經宣布所有產品實現零碳。寶鋼的同事告訴我,賣到歐洲的鋼材如果不能夠提供碳標簽的話,就不能出口。歐洲也正在倡導一個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制度,認為需要類似于碳關稅這樣的機制來保障減排效果。中國在試點碳交易市場的十年過程當中,二氧化碳的平均價格大概是不到24元人民幣每噸,歐洲現在達到了40歐元每噸的水平,碳的價格全球會有很大差異。對于碳的邊境調節機制我們認為合法性、操作性和有效性都有問題,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包括像美國等國家都在積極的呼應碳關稅這樣的機制。在未來,如果不能做到更加低碳,更加可持續的模式的話,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愿望就會面臨很大挑戰。碳中和產生的新的貿易投資格局可能比加入WTO對我們經濟的影響還要大。

前幾天我在別處講黨課的時候講,碳中和是我國最高領導層深思熟慮的重大決策。我在這里簡要給大家回顧一下,習主席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內,據不完全統計,至少發表了13次有關碳中和的重要講話。我給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簡要脈絡:去年9月首先提出來碳中和的概念,一些人認為這只是一個符合國際要求的說法或者權宜之計,后來習近平主席在11月的兩次國際會議上特別明確地說,要說到做到,言出必行。后來也有一些人說,我們應該把2030年達峰的數設置得高一些,這樣可以贏得一些最后發展機會。到了去年12月份的時候,在氣候峰會上習主席進一步承諾到2030年單位GDP排放強度要下降65%以上,我們GDP增長的速度基本是有預期的,有這樣的強度約束,就可以很容易測算出達峰的排放量,不會是一個摸高的值。想沖一個高峰,不符合未來碳中和和可持續發展的愿景。后來有一些企業和地方開始積極表態,包括一些主要央企要率先達峰,還有一些地方也提出要實現提前碳達峰和碳中和。今年4月份在領導氣候峰會上,習主席再次表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像煙臺這樣有非常好的自然條件,又有各種資源,加上地方領導有決心,就應該屬于有條件的地區,要力爭提前達峰。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是黨中央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覺得碳中和戰略的意義,可能比改革開放要弱一點,畢竟改革開放奠定了中華民族40年高速發展的基礎,但我覺得跟加入WTO(入世)相比,碳中和要比入世的影響還要大。這么一個認識是我們以后行動最基本的判斷。

碳中和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基礎。《中庸》第一章第一節中就說到了中和,這是中華民族非常美好的字眼,我曾經向北大哲學老師請教,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況我們中華文化,就是“陰陽中和”。“中和”原文是分開來表述的,借用一下原義,如果我們能夠用低碳,不排放,那就是“中”,如果我們排了之后,能夠把它處理掉,那就是“和”,所以“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是非常美好的愿望。建設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中華文明永續發展是一脈相承的。

就像剛才所說的,碳中和不是一下就提出來的,早在3年前,清華大學就已經開始了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具體研究,很多單位和機構都貢獻了智慧,我們可以看到在供給側、需求側等各方面的情況,以及要實現2度-1.5度目標所要做出的努力。能源在二氧化碳排放中占到了80%左右的份額,所以能源領域如何實現低碳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減少化石能源的燃燒,這是我們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IEA發布的相關領域二氧化碳減排展望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首當其沖的是電力,全球的情況跟中國也基本吻合,電力的排放目前占到總排放量的40%以上,在中國要更高一些。如何實現電力的減碳,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圖中,藍線下降得比較快,比起工業,如煉鋼、航空燃油等不容易減少碳排放的領域,電力行業更有條件率先實現低碳發展,這也是作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的任務,比如通過風電、光伏等低碳電力的大規模發展,電力行業應該率先實現達峰與中和。

我簡單梳理了一下,過去半年里,大概有20多份關于碳中和的研究,我借用兩位院士的看法,說明電氣化是未來能夠實現低碳發展或者實現碳中和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中國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占比比全球還要高一些,在終端用能比例中,電占到了約1/4,未來如果按照碳中和的情景,我們的電氣化要占到70%乃至80%以上,其中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將會達到80%左右,甚至更高。與此相對,清潔能源發電比例將更高,達90%以上。另外,大家對“碳匯”也寄予厚望,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但現階段看也要保持謹慎的樂觀。未來清潔能源的發展將成為主流,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碳中和具備實現的條件。從全球來看,由于技術進步,在過去十年中,清潔發電技術由于成本高速下降,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引領者。國際能源署在去年的《全球能源展望》報告中提出,在未來“清潔電力可以滿足全部新增電力的需求”。我清楚記得,2016年我剛到國際能源署(IEA)工作的時候,當時還說是85%,短短四年時間過去,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00%。可以說,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實現這些突發猛進的進展,技術進步給了相關行業和各國政府以更大的信心。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是實實在在清潔能源發展的引領者,這不是我說的話,是國際能源署署長說的。他在各種國際場合都曾經說:“中國是世界第一風電裝機國,也是世界第一光伏裝機國,還是世界上第一電動汽車保有國”,除了市場大,我們也有完整的產業鏈。中國是世界第一的光伏制造國,72%的光伏中國制造,風機差不多是一半,還包括大規模儲能。這些完整的產業,為我國在“碳中和”賽道上奠定了領先的基礎。我們有規模,可是在提高發展質量上,未來的可持續方面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風電發展前景廣闊。2020年全球陸上風電裝機93GW,海上風電裝機6GW,總裝機接近1億千瓦(100GW),其中,中國在陸上和海上方面都超過了一半多。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風電并網裝機超過7000萬千瓦。根據IEA的情景展望,如要實現《巴黎協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未來十年陸上風電的發電量要增長2倍以上,而海上風電要增長10倍。所以說,風電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我們提出“風電光伏到2030年要實現12億千瓦以上裝機。”這是一個重大的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第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上提出來“新型電力系統”的概念,要求以新能源為主體。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有點像摸著石頭過河,我們自己的石頭也快摸完了,不知道什么是新型電力系統。我簡單分享一個德國的電力系統出力的圖給大家:我們可以從圖上看到,黃色的面積是光伏,白天很高,到了晚上就沒有了,跨季節差異也非常大(下面的是冬天)。風電是深藍色的,我們可以看到有時風比較大,可以占到一半以上的風電量,但有時候很少。如何保持電力系統的穩定和安全,這是一個特別大的挑戰,大家應該都能感受到并網的問題一直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國際能源署做過一個研究,包括風電、光伏為主的變動性能源并網發電量超過10%左右以上,就意味著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三階段),它不僅要求我們有更多的備用容量,挖掘系統現有靈活性潛力,還需要進行整個系統的優化,這個系統中,電源、電網、負荷和儲能應該是能夠非常靈活的銜接。去年中國風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占到9.6%,面臨著能源系統優化的重大課題。這個優化需要調動需求側響應的潛力,這就必須需要一個靈活的電力現貨市場,需要能支撐新的商業模式,比如德國,每15分鐘就通過市場產生一個電價。

我們的電力改革仍然還在進行之中,會不斷取得突破。今年初的時候,國家能源局、發改委專門對“源網荷儲”一體化提出指導意見,也強調通過市場化手段來推動一體化的進展。各個地方政府也在做行動方案,應該說還有很多政策的具體問題需要探討。

但我們也不能一味地等著政策完善了再行動。隨著補貼的退出或者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更多應該從行業自身來創新,挖掘發展空間。這里給大家講一個例子,開發阿爾法Go把圍棋冠軍打敗的的公司,它在做風電預測,通過機器學習(ML)技術,可以增加風電場的價值。通過機器學習不斷的進行匹配,后面可以看到風場的價值在不斷的提升,據說提升了20%以上。通過大數據的技術,把原來認為是不可調度的風電和光伏,通過很好的提前預測從而變得更加電網友好,這都是非常大的進展,我覺得這個會為未來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提供更多的條件。

這里也給大家展示一個例子:這是規劃中的北海3000萬千瓦風電基地其中的一個概念模型,該工程不僅會構建一個輸電網絡,也會構建一個輸氫的網絡,還包括像氨這樣的氫相關產品,通過Power-to-X相關技術會有更多的可能性。據了解歐洲在做氫傳輸管網的規劃,到2040年,大概要建設2萬多公里的輸氫網絡,基本上可跟天然氣網絡相提并論。這里也希望北海這個項目,能給大家一點啟發,在未來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我們應該有更廣闊的空間。

最后我再給大家講一個多次講過的故事。他叫波蘭特·皮卡,創造了一個人類的壯舉,駕駛太陽能飛機第一次環行世界,他說帶給我們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人類不用化石能源也可以實現環球航行。我很榮幸在歐洲跟他做過多次交流,他說自己不是搞能源的,也不是搞航空的,只是個有著冒險世家傳統的心理學家。他說自己做太陽能飛機的時候,波音等公司不愿意替他制作飛機,怕失敗了影響聲譽,后來他就找了碳纖維的造船廠造了飛機,他說在天上遇到的困難肯定比地上多,但他這樣一個外行都能實現靠新能源環球旅行,為什么呢?是因為他沒有行業里那些思想的框限,這些相關的技術都已經有了,我們要做的,就是要首先打破思維的框限。我把這句話也送給大家,用我們習慣的話說,就是:碳中和首先需要的是一場思想革命。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河县| 抚顺市| 白水县| 全州县| 托克逊县| 怀来县| 安康市| 云林县| 潜江市| 浦江县| 桃园县| 呼玛县| 株洲市| 石楼县| 武定县| 平谷区| 克什克腾旗| 永顺县| 明光市| 东莞市| 莱阳市| 甘南县| 乌拉特中旗| 乐昌市| 应城市| 晋江市| 常熟市| 大荔县| 灵武市| 阿巴嘎旗| 三原县| 方山县| 太康县| 铜鼓县| 申扎县| 安泽县| 曲阜市| 盐池县| 宜川县| 阳原县| 通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