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遼闊,風機飛旋。3月20日,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格日樂烏日希勒風電場上,25架鐫刻著“TZ”印記的風機昂首挺立。隨著白色葉片緩緩轉動,綠色電能通過16.7公里的架空送出線路,經格錫線接入錫西開關站,源源不斷地送入千家萬戶。
太重集團為內蒙古某風場提供的25臺2MW風力發電機組
作為太重集團首個自有風電場,占地10平方公里的格日樂烏日希勒風電場一期工程于2021年8月建成投產開始并網發電,截至目前發電量已達1.3億千瓦時。“3月份風力升級,這里所有機組高效運轉,滿負荷工作。”長期駐扎在此的太重(察右中旗)新能源實業有限公司格日樂風電場主辦梁開彪充滿干勁。
從最初的陸上風力發電機組到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從風電齒輪箱、主軸、塔筒零部件到風電場開發運營,太重集團深耕風電領域多年,逐步形成了山西新能源風電智能制造基地、內蒙古主機制造基地和天津主機組裝制造基地三大新能源生產基地,不僅在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制造與銷售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還具備了獨立進行風電項目EPC總承包建設和運營的能力,可根據風電場風資源情況匹配不同的風輪直徑和輪轂高度,成長為風電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去年5月份以來,山西省推行“鏈長”工作機制,風電裝備產業鏈以“鏈主”企業太重集團為核心,牽引各重點企業合力推進產業鏈建設,初步形成以太重整機制造為引領,發電機、齒輪箱、主軸、法蘭、塔筒等配套產品同步發展的產業鏈體系。
強化上下游協作 推動產業鏈全面升級改造
“抓住政策窗口期和市場機遇期,圍繞延鏈補鏈強鏈,共同提升山西省產業鏈綜合競爭力;在風電整機、葉片研發和制造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2月16日,山西省風電裝備產業鏈協同發展推進會在太重集團召開,14家“鏈上”裝備制造企業進行產品技術推介,完成了11項產業鏈供需合作、2項招商引資協議的簽訂。省能源局、省工信廳、省投促局、省綜改示范區,風電裝備產業鏈“鏈主”“鏈核”“鏈上”企業代表等70余人深入交流。
作為“鏈主”企業,太重集團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當前,在山西省風電裝備產業鏈上,以中車永濟、汾西重工、定襄法蘭生產基地、離石電纜等為重點的上游企業,已具有風力發電機5000臺、風電齒輪箱6000臺、塔筒25萬噸、風電鍛件主軸1000支、風電鍛件30萬噸、35千伏及以下系列電力電纜的制造能力;以太重集團為重點的中游企業,具有風電整機1500臺制造能力。
“鏈主”既要在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中不掉鏈子,還要有適應市場標準的高端設備做支撐。“這是16MW風電齒輪箱試驗臺,是目前行業一流的風電齒輪箱測試臺”“這里的三坐標檢測中心,是目前山西省最大的幾何檢測中心”“這條齒圈柔性生產線,是目前國內風電齒輪箱制造廠商中最先進的”……3月14日,太重新能源公司加工部主管徐博介紹車間里的“寶貝”時,如數家珍。
置身新能源公司車間,嶄新的高精度設備讓人眼前一亮,工人操作電腦,便可迅速準確設置生產環節的關鍵數據,為風電精密構件把好質量關。高大上的設備讓生產效率大大提升,近期給用戶提供的50套風電配套產品,全部一次性交檢合格,精度高、周期短、質量好。
“面對即將啟動的200余臺半直驅風電齒輪箱訂單,我們成竹在胸。”徐博對太重在風電裝備產業鏈中發揮更大作用充滿信心。
全方位提升制造實力,太重集團在新能源板塊不斷加大投資,對風力發電機組關鍵零部件智能化工廠進行升級改造,具備了全系列海上和陸上風機制造能力,機型涵蓋16MW以下全系列風電機組,已形成年產1500臺風電整機、6000臺風電齒輪箱及6萬噸塔筒的產能,可滿足1000萬千瓦/年風電裝機需求。
擁有核心裝備是風電施工的關鍵。風電裝備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制造,中游為風電整機制造,下游為風電場建設、運營和后市場服務。為全面落實全省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會議精神,太重集團以“資源開發”為產業鏈基礎,以“產業鏈建設、對外合作”為產業鏈核心,以“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園區建設”為產業鏈承載產業發展路徑,正努力形成“立足山西、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產業發展格局。
專家指出,山西省風電裝備產業鏈仍處在培育發展階段,存在產業發展不均衡狀況,需在強鏈、補鏈、延鏈各個環節持續發力,共同促進產業鏈、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產業鏈之“鏈”,既是業務鏈,更是責任鏈。下一步,太重將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精誠合作,實現全產業鏈合作共贏、成鏈集群發展,為打造“千億級”的產業集群貢獻力量。
加快創新步伐 奮力攻堅風電裝備關鍵技術
“公司同期開發了三種新機型,其中一種我們已經組裝完成并發到實驗風電場進行測試,另兩種機型將于近期完成總裝試車。”3月10日,在太重(天津)濱海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的裝備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對公司8MW和10MW風電機組進行總裝,為風機輪轂安裝螺栓的裝配師傅王靜豪邊操作邊介紹道。
緊密貼合市場需求,把準研發方向,加快推出衍生機型。王靜豪口中的三款風電機組新產品,正是太重集團作為“鏈主”企業推動產業鏈發展取得的新成果。近期,集團依托“一重點、一中心、多基地”技術研發體系,本部技術中心與太重(上海)研發中心協同聯動,緊鑼密鼓地推進多個風場共百萬千瓦風電建設項目。
為提高設計效率,太重集團堅持以“技術市場化、市場技術化”為導向,按照“前瞻性、可靠性、先進性”和“國產化、智能化、人性化、綠色化、輕量化”的“三性五化”新產品開發目標,多次派出團隊前往項目現場實地踏勘,充分采集環境、地形、植被等實際情況數據,反復確認設計制造的關鍵指標,保證風電產品質量。下一步,將繼續開發陸上高塔筒、大葉輪風電機組及海上16MW級別風電機組,為推動山西省綠色能源裝備技術升級提供更多技術支撐。
唯有不斷創新,方能自立自強;唯有自身強大,方能引眾前行。2022年,太重集團全年研發投入11.2億元,圍繞陸上低風速和海上大功率風機開展技術研究。在技術研發、質量攻關、工藝突破上成立SBU團隊,全力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效。作為全省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太重集團已具備了全系列風機設計能力,開發了極具競爭力的、涵蓋16MW以下全系列風電機組,擁有工程機械、風電吊裝船、海上升壓站等全系列配套產品。
此外,太重集團還積極打造國家級風電裝備技術創新平臺,聚焦基礎材料、基礎工藝、風電主控核心控制算法等技術瓶頸,推動機組輕量化、標準化設計,積極與中國科學院電工所、浙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精準對接,推進校企共建實驗室,打造了跨省際創新平臺,為提高產業鏈核心競爭力提供技術支撐。
數十年的發展與積淀,讓太重集團和太重人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實力與創新能力。
“只要風葉不停轉,我們就不會停下逐夢的腳步。”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太重集團技術中心風電領域高級工程師朱少輝的心聲,折射出企業深耕風電裝備產業領域的決心,傳遞出對山西推動風電裝備產業鏈集群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發揮“鏈主”優勢 帶動引領產業集群發展
圍繞發揮“鏈主”企業作用,太重集團加速推動風電場開發運營工作,除了開發自有風場,還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先后與國電集團、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大唐集團、電力投資集團、三峽集團等央企深入合作,在內蒙古、黑龍江、山東等地投資建設風電場20余個,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風電場的多樣性和特殊性決定了風場運維服務的重要性。太重集團高度重視風場運維服務,推行“制造+服務”一站式運營模式,積極整合和優化配置風電后市場各項要素,加快推動服務鏈融通發展。拓展“資源開發、海陸一體、設計制造、服務運營”的新型商業模式,吸納行業領軍的專業化公司,對山西省風電項目進行統一服務、運維,拓展風電裝備產業鏈,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
主動引領產業鏈集群發展,全力打造千億級產業,需要不斷用行動踐行。與大同市人民政府簽署的《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就大同風資源開發、風電裝備投資設立的太重(大同)新能源產業有限公司,使太重集團深度參與了大同新能源產業發展;積極引入變頻器、葉片、儲能等上游配套廠家實現本土配套,與下游電力企業合作開發風電項目,讓企業在供應鏈、創新鏈、人才鏈上創新合作模式,搭建起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架構和內部運行機制;牽頭組建風電裝備產業聯盟,進一步整合風電產業鏈條,統籌企業合作、招商引資、科技創新、項目建設等各項工作,推動形成了聯合攻關、協同創新、共謀發展、優勢互補的風電裝備產業體系。
方向清晰,措施有力。山西省采取多項政策支持風電裝備產業鏈各項工作有力推進,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2022年太重集團獲得省級統籌資源指標105萬千瓦,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積極推動指標項目落地,能帶動項目建設總投資規模60億元以上,可有效承載產業鏈發展。
山西省內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推動產業鏈招商引資全面起勢。圍繞主控系統及硬件研發、葉片、機艙罩、變頻器等產業鏈斷鏈環節,太重集團與上海、深圳、江蘇等地多家企業對接產業投資落地,目前已與深圳企業成立研發碳基電容生產的合資公司,完成兩個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總投資8500萬元,當前正與相關企業就葉片機艙、控制器、控制系統等對接合作,投資落地方案正穩步推進。
布局“國之重器”,破局技術難題,為塑造風電裝備產業鏈發展新格局不斷謀勢、蓄勢、聚勢,太重集團聚焦補齊壯大風電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志在當好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的支撐者、產業技術發展方向的引領者、產業鏈協同合作的組織者,與“鏈核”和“鏈上”兄弟企業一道,為風電產業集群化、鏈條式發展聚勢賦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