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電上網電價調整、競價配置資源政策影響下,2019年新能源行業呈現保電價、保收益、搶開工、搶并網的發展態勢。從風電產業發展趨勢看,短期內風電“搶裝”在2020年和2021年仍將持續。但受風電設備供應不足影響,仍然會有大量項目在并網截止日期無法并網。
在補貼退坡的政策刺激下,2019年國內風電裝機大幅增加。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2019年中國新增吊裝容量高達28.9GW,同比增長37%。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26.2GW,同比增長36%;海上風電新增裝機2.7GW,同比增長57%。2019年中國風場新增吊裝規模僅次于2015年30.75GW的最高水平。
從行業招標規模看,風能協會統計2019年風電招標量7000萬千瓦左右。其中,陸上風電招標量達6000萬千瓦左右,海上風電招標量為1000多萬千瓦。2019年風電招標總規模同比增長一倍以上,招標規模大幅增加是行業進入高景氣階段的先行指標。
推動風電行業進入高成長階段的重要推手是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該通知正式明確風電行業的平價時間表: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在行業政策的“擾動”下,2019年風電行業呈現保電價、保收益、搶開工、搶并網的發展態勢。現階段,國內風電開發企業數百家,肩負著“火電去產能”和“國家能源轉型”使命的五大發電集團和華潤電力、中廣核、三峽集團是風電投資建設的主力軍。
行業統計顯示,2019年國家電投風電招標量位列首位,其風電招標規模在1000萬千瓦以上,占據全國招標規模的15%以上,全年新增風電、光伏裝機合計超過600萬千瓦;華能集團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戰略指引下,招標規模在800萬千瓦左右,位列全國第二,新增新能源裝機502萬千瓦,是上年的四倍;中廣核以超過700萬千瓦的風電招標量位列第三,新增新能源裝機300萬千瓦。
海上風電在政策調整下,正在進入招標建設的高峰期。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底前國內核準海上風電項目超過40GW,按照政策要求這些項目只有在2021年底前全部并網,才可以享有0.8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
相比之下,海上風電施工難度大、工程技術要求高,海裝船、打樁錘等設備短板愈加明顯。海上風電施工分為基礎施工、吊裝、和海纜敷設等環節,對船只的要求各有不同。據統計,目前中國境內共有32艘左右安裝船,可以用于海上風電吊裝和基礎施工;用于敷設220KV海纜的施工船僅有8艘,并且一半以上施工船裝載量低于5000 噸,如海恩302號、基建002號和凱波6號裝載量在3000噸左右,很快將不適應中國海上風電海纜施工要求。
施工能力不足正在制約海上風電的并網進程。以江蘇海域為例,按一艘安裝船每年吊裝風機40臺計算32艘船一年可吊裝1280臺風機。以每臺風機5兆瓦容量測算,所有安裝船全年最大吊裝容量僅為6.4GW,難以在2020年底滿足40GW以上的并網需求。
與此同時,海上風電各類施工成本不斷上漲。有業內人士稱,2019年前,江蘇地區吊裝一臺4兆瓦風機的價格不到300萬元。如今,這一價格已經上漲至400萬左右,價格上浮30%以上。且疫情拖延,在施工時間更為緊迫的情況下,施工價格預計還在上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