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低風速風電技術取得突破,我國大部分鄉村地區,尤其是中東南低風速資源區域已具備風電開發條件。風電下鄉效益顯著,但需要前期科學選址,既要平衡好綜合收益,也要避免觸碰農村用地紅線。
光伏電站整縣推進在全國多點開花之時,風電行業也打起“下鄉”的主意。在不久前召開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118個城市與600多家風電企業共同發起風電伙伴行動·零碳城市富美鄉村計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在全國100個縣5000個村安裝1萬臺風機,為5000個村集體帶來穩定持久收益。與光伏不同,動則上千萬元一臺的風機想要立在村集體的土地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風電下鄉”究竟是概念炒作,還是真能“轉”出高效益?
鄉村利用風能早有先例,而且遠比光伏歷史悠久。工業革命以前,農業生產就得益于風車的廣泛應用,大幅提升了產能和效率。全球最大的風機公司之一維斯塔斯,創始之初就是一家農機設備公司。如今,隨著低風速風電技術取得突破,我國大部分鄉村地區,尤其是中東南低風速資源區域已具備開發條件,可供開發的資源潛力約14億千瓦,而目前利用率不足十分之一。
風機在鄉村能不能“種”下去,關鍵要看“收成”好不好。從經濟性上看,風電已具備成為鄉村振興主體能源之一的條件。以風速較低的河南省為例,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測算,安裝2臺5兆瓦機組的工程總承包成本每千瓦不到6000元,保守計算年發電量超2500萬千瓦時。根據當地每千瓦時0.3779元的上網電價計算,年均凈利潤超300萬元。風電開發企業在保證合理收益水平前提下,拿出一部分利潤與村集體分享,每年可為村集體提供15萬元至20萬元固定收入。同時,風電產業鏈長、帶動力強,有利于提升就業。相比之下,2019年全國近一半村集體收入低于5萬元,風電下鄉能夠快速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水平。
風電下鄉可避免與人爭地的問題。當前一個風機機位占地僅100平方米,在農村安裝風電機組可利用田間地頭,不會影響農業生產。據初步測算,農村有大量零散未利用土地,扣除城鄉建設用地、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區、蓄滯洪區等不可建設區域,還有巨大的建設潛力空間。風電下鄉不僅可以滿足未來鄉村新增電力需求,而且能促進鄉村能源結構優化轉型,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支撐。
風電下鄉還可消除風電產業“成長的煩惱”。2.97億千瓦、2.78億千瓦,這分別是截至今年9月全國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累計裝機量。6年前,這一數據分別是1.29億千瓦和4318萬千瓦。隨著裝機增速連年放緩,原本具有先發優勢的風電產業正面臨被光伏產業反超的局面。鄉村地區堪稱風電產業“希望的田野”。
不過,風電下鄉要實現預期效果,還需考慮生態環保、電網接入、土地征用以及安全運行等問題。一增一減,能夠看出有關部門對風電下鄉的審慎態度。
不同于分布式光伏布置可以見縫插針、靈活多樣,分散式風機個頭高、噪聲大、技術復雜,需要前期科學選址,既要平衡好綜合收益,也要避免觸碰農村用地紅線,一旦出現工程質量問題還可能威脅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再者,鄉村是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保留地,是生態保護的重點地區。在鄉村地區大量建設風電設施,可能會對某些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
風電下鄉以什么方式推進,要發展到何種程度,還需要有關部門多方論證、科學施策,確保風電在鄉村“轉”出高效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