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這是在金風科技全球裝機1億千瓦慶祝活動的現場,董事長武鋼說得最多的兩個字。感謝主管部門、感謝各大發電企業、感謝電網公司、感謝供應鏈廠商……“1億千瓦的背后是無數長期主義踐行者的共同努力和堅持。這其中不僅有延續性政策的支持,也有電力企業多年來堅持能源轉型戰略、給予國產設備發展試錯機會的包容,更有中國風電產業鏈的凝心聚力、同路同行。”
近日,隨著位于新疆、內蒙古、青海、廣西、云南和巴西、阿聯酋等地的多個風電項目機組成功吊裝,金風科技成為國內首家總裝機容量“破億”的風電整機商。
▲華電北疆烏魯木齊100萬千瓦風光項目
堅持“長期主義”,裝機規模“量變”帶來企業實力“質變”
1億千瓦的體量有多大?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發布的《全球風能報告(2023)》顯示,2022年,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為9.23億千瓦。換言之,縱觀全球風電項目,每10千瓦風電裝機中,就有超過1千瓦容量來自于中國企業金風科技。
1億千瓦的貢獻有多大?
▲三峽能源云南彌勒西風電場
依托于分布在全球38個國家的發電項目,金風科技的風電機組每年可生產約2200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相當于2.2個三峽水電站一年的發電量。這些電量可為7680萬個中國三口之家提供一年的用電量,可供全國高鐵運行477天。在助力全球碳減排領域,這些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億噸,相當于再造森林1億立方米。
“就裝機容量這個指標而言,肯定不是規模越大企業實力就越強。但我們也相信,隨著裝機容量的增長,沉淀下的創新能力、產品質量以及一個企業對于客戶價值、長期價值的追求,都會在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發生質變。”在金風科技總裁曹志剛看來,這是支撐一個企業一直走下去的關鍵因素。“金風科技是能夠經得起市場長期檢驗的,不會一遇到障礙和風險就退出行業。”
市場加速迭代,持續新品開發還需兼顧產品質量
一方面要堅守長期性,另一方面,曹志剛也深知,這并不意味著無視當下的激烈競爭。“我們還需要持續的進行新產品的開發,但也要反復進行產品質量的驗證。”
本月中旬,面向機組大型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市場趨勢,金風科技發布了全新機型GWH221-8.X-10、GWH24X-12.X。金風科技產品與解決方案中心副總經理周桂林告訴記者,新機型主要針對的就是風資源不穩定、電網波動難以預估、開發點位稀缺、項目建設匹配性低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挑戰。以年平均風速為7米/秒、項目容量為20萬千瓦的西北平原風電場為例,周桂林測算,新產品可為項目減少20%-40%的風機數量,單位千瓦投資成本可降低8%-15%,全生命周期下的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降低6%-12%。
▲內蒙古赤峰大唐西場風電場二期擴建項目
“如今的市場環境變化太快了,每款新產品的推出速度和產業化速度,都比過去提高了3-5倍。以海上風機為例,2021年‘搶裝’時,主流機型還是6-8兆瓦,現在這樣的風機幾乎已經‘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低風速區域8-9兆瓦、高風速區域是13兆瓦或16兆瓦機型。”曹志剛表示,在產品快速迭代和行業飛速發展的進程中,金風科技的下一個1億千瓦可能就在不遠的未來。“這其中將承載更多、更豐富的變革。考慮到可能面對的市場群體、應用場景和分布國家等因素,和眼前的1億千瓦相比,也許那會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聚焦“兩海”增量,“并網型”“構網型”機組齊發力
解剖當下的1億千瓦,曹志剛指出,目前,金風科技風電裝機的陸地項目達到約9600萬千瓦,海上項目為460萬千瓦左右。就地域分布而言,國內項目裝機約為9500萬千瓦,海外項目約560萬千瓦。
早在2017年,金風科技就曾提出針對海上業務和海外市場的“兩海戰略”。曹志剛表示,基于目前的發展現狀,在“十四五”期間,金風科技會繼續聚焦“兩海”增量。
▲巴西Tanque Novo風電場
特別是針對海外市場,曹志剛認為,就表現形式而言,傳統的依賴于電網的并網式風電項目依舊會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在北美、澳大利亞、日本、歐洲等發展程度較高的區域,還會繼續保持這一傳統形式。”
與此同時,曹志剛也表示,脫離大電網的單體項目也在不斷涌現。“規模小的在100萬-200萬千瓦,中型項目的規模可能就會超過300萬千瓦。這些項目融合了風電、光伏、制氫、制氨等形式,中東地區很可能就是這類項目規模化發展的第一個爆發點。”
▲云南曲靖沾益區華能盤江風電場
基于這一市場判斷,曹志剛指出,金風科技在風機產品上將重點發力于常規的并網型機組和弱依賴的構網型機組。
曹志剛表示,未來,依托多元化、高質量的產品,金風科技在市場區域上的選擇上會比以前更寬泛,不再設有特定的區域。針對并網型風電的市場,除北美、澳洲、歐洲外,還會有針對性地去開拓東南亞、南美市場。“此外,像中東、北非的新興市場,我們一方面會通過常規項目去切入,另一方面,也會依托風電項目帶動相關產能和綜合能源管理等技術進步,與業主一起構建新的能源結構形式。”(中國能源報 記者 姚金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