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響起、燈光點亮,邵國棟又一次走上舞臺,捧走屬于他的榮耀光環——“山東省電力行業十大杰出青年”殊榮,成為萬眾矚目的科技新星。這是第幾次走上領獎臺,這是收獲的第幾份榮譽?記不清了,只覺得他一路走來,始終與“新”結緣,與“星”為伍,“新星”相印,激情似火。
“新”與“星”美麗邂逅
他是山東一建科技創新工作青年領軍人,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代表,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技專家,“電力之光”科學傳播專家,工程建設青年拔尖人才;他主持研發的科研成果獲授權專利21項、省部級工法11項、國際領先水平關鍵技術成果4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13項;他四次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十多年來,追隨公司發展足跡,他從火電到風電、從輸變電到科技創新,從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到復合型專家管理人才,一路開掛,從“新”到“星”美麗蛻變;又一次次跳出舒適區,投入到一個個“新”領域,用激情和勤奮演繹了無數次“新”與“星”的美麗邂逅。
中電投平頂山百萬機組——公司首個百萬機組國優金獎火電項目,這是邵國棟奔跑的起點。2009年7月,邵國棟結束了自己十六年的求學生涯,帶著滿腔的熱情和對工作的憧憬,離開大學校園,成為一名電建“新”兵,歷經百萬機組“星”級項目的磨練,他褪去青澀,煉就一身扎實的基本功。
2010年,公司開啟向新能源業務轉型升級的“新”篇章,成立風電事業部,他主動申請調入公司第一批風電項目—大唐平陰風電一期EPC項目。做為公司的第一批風電“新”人,他白天“上山下鄉”跑現場,晚上“挑燈夜讀”埋頭學。一年后,平陰風電項目順利投產發電,成功獲評為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和中國安裝之“星”,他從風電“新”人變成行家里手。
2012年,公司大規模進軍海外電網“新”業務,他跨越半個地球來到了兩萬公里外的巴西,成為一名電網“新”人,近四年的時間里他參與了TP一二期、美麗山一二期等多個項目的開發工作,全程參與馬托格羅索輸電線路EPC工程的建設和創優工作,助力公司拿下了多個大型輸變電工程合同,捧回金燦燦的“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獎杯!
2016年始,他調入公司技術中心,成為一名科技“新”人,開啟了科技創新工作的新篇章。他一手抓科技項目管理,一手抓產學研合作,一邊牽頭制定科技發展規劃,一邊推動科研平臺建設。他不斷挑戰自我,創新路上一路高歌。
先后被評為2015年公司科技創新先進個人,2018年公司先進工作者,第二屆山東省電力行業優秀科技工作者,2020年中國電建集團科技創新先進個人,2021年山東電力行業十大杰出青年……
“新”與“星”遙遙相望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新”與“星”也曾遙遙相望。
“新”與“星”的距離到底能有多遠?
我們去看看2萬余公里之外的創新之旅。
2014年1月,邵國棟已在巴西奮戰12個月,適逢春節前夕,他早早定好臘月二十回國的機票,正興高采烈地做著回國前的各種準備,行李箱已經收拾了好幾遍,里邊裝滿了給爸爸帶的巴西魚油,給媽媽帶的蜂膠,給親戚好友們帶的……,“穿著短褲背心在南半球過了兩個春節了,這次終于享受羽絨服大雪天的年味了!”他有些激動地邊整理行李邊憧憬著回家過年的種種美好。
“國棟,你到我宿舍來一下”,邵國棟接到了經理的電話。
這一年,公司中標境外第一個大型輸電線路工程—巴西馬托格羅索輸電線路EPC工程,該工程使用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輸電技術,但是要在巴西——一個上世紀80年代就建成了世界上運行最高電壓等級交直流并聯電網的國家開展輸變電工程建設,絕非易事。
而且熱帶雨林地區氣候環境、工程建設資源與國內有很大差異,雖然我國的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已經領跑全球,但并不能實現“即插即用”,甚至有點“水土不服”。
“不能讓建設施工技術卡住脖子,必須盡快研究出適用于屬地國的特高壓工程建設技術!確保中國輸變電走出去,在巴西首個項目按期開工”,公司下了死命令,“你是公司輸變電領域的技術骨干,又有豐富的巴西工程經驗,由你牽頭組建巴西輸變電工程建設技術研發團隊,怎么樣?”
項目經理的一席話,打亂了邵國棟期望已久的歸國計劃,開啟了他帶領“輸變電技術走出國門”的全新征程。
他知道,他要做的事是幾代電力人為之奮斗的事,中國電力,幾十年來從跟隨、到并跑,再到引領,中國輸變電技術能否在巴西使用,標志著其國際領先地位能否得到世界的認可,他代表的絕不僅僅是個人的利益得失,更代表國家的至高榮譽。
短暫的猶豫思考之后,邵國棟一口應允,接過這項艱巨的任務。
他迅速組建了中巴籍工程師研究團隊,開展設計和施工技術研發工作。巴西輸變電技術上有完善的標準體系和工程建設理念,對項目管理要求格外嚴苛。有一次,現場業主工程師發函稱我們新研發的一種新型基礎型式存在大量精度偏差,必須立即停工。停工返工不僅會造成大量經濟和工期損失,還會對中國承包商的聲譽產生很大影響,必須馬上拿出分析報告和修正方案!邵國棟連夜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反復測算、分析,24小時沒合眼,也沒有找出問題的關鍵,整個團隊人員一籌莫展。
“會不會是業主工程師的測量數據有問題?”,邵國棟突然說。“走,去現場”。
他帶領中籍和巴籍測量和技術人員在現場進行復測,亞馬遜雨林濕熱異常,蚊蟲眾多,而且毒性特別強,邵國棟的臉上、脖子上被蚊蟲咬的全是疙瘩,奇癢難忍。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復測量驗證,確屬業主工程師數據有誤。業主打消了對中國輸變電工程建設技術的質疑,撤銷停工函,項目得以正常開展,但邵國棟臉上星星點點的“巴西印記”卻永遠無法撤銷了。
經過幾個月的奮戰,邵國棟帶領團隊攻克了巴西特有的沼澤地區鐵塔基礎施工難題和工程造價難題,形成了系列關鍵技術,創造了超高壓雙回輸電線路工程中首次使用單柱拉線塔、螺旋錨等四項世界首次,《熱帶雨林地區輸電線路設計施工關鍵技術》獲評2020年工程建設科技進步一等獎,相關技術在馬托格羅索、美麗山等項目應用后,確保了中國高端技術在境外落地項目的建設,美麗山、馬托格羅索等工程獲評“中國工業大獎”、“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
“新”與“星”交相輝映
邵國棟被大家戲稱為“邵引擎”,不僅僅因為他說話很喜歡用“新引擎、新動能”這類的詞匯,更源于他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身上蘊藏著的勇于挑戰不可能的創新精神。
在他眼里,沒有不可能,只有想不想,
2017年10月30日,公司依托美洲區域多個有影響力的輸變電工程和過硬的科技創新實力,一舉贏得中電建集團海外研發機構先行先試資格!
這是集團以科技創新推動“全球化”戰略的一次積極嘗試,也是公司國際業務和科技發展的一次重要機遇!當然,也是極大的挑戰!
主抓公司科研平臺建設,有著近四年巴西輸變電工作經驗的邵國棟當仁不讓成了這項工作的不二人選,接到任務后的他,既感到興奮,又倍感壓力。電網、巴西、科研都是他熟悉的領域,但是如何把這三個東西做成一個整體,他完全沒有頭緒,畢竟基建企業在海外建設研發機構,這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次!
“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只要想干總會有辦法!” 邵國棟身上那股不服輸、勇探索“闖”勁又冒了上來。
“邵引擎”再次啟動。他從網上查資料、找文獻,又組織相關單位前往中國電科院、國網技術學院等電力科研和培訓單位調研,向巴西公司深入了解當前制約業務發展問題與瓶頸,整理形成了大量調研報告和多套建設方案,經過部門無數次的討論推敲,多次向公司領導匯報請示后,最終打破了常規的以“研發+試驗”為主的工程技術研究院模式,為美洲研究院量身定制了“技術研發+資源信息+檢測試驗+教育培訓”的基本框架,報公司批準后,他緊鑼密鼓地組織建設各項工作的開展。
巴西和中國的時差是12小時,黑白顛倒,在別人看來這給工作帶來了困難,邵國棟卻很高興,因為他可以將一天當成兩天來用,白天進行各種國內資源的協調和文案工作,晚上與巴西當地的同事溝通各種細節。
多少個深夜,他在家中加班加點,輕聲地與巴西同事視頻會議,小心翼翼地敲打鍵盤,制定著高效的建設方案,掌握著每個細節的進程,滿懷激情和渴望,期盼著美洲研究院——這個“新”生命的誕生;卻常常忽略關心、照顧僅僅和自己一墻之隔的身懷六甲的妻子和另一個“小生命”。
2018年的9月,臨近中秋、國慶雙節,邵國棟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漂洋過海來到巴西,與巴西同事并肩作戰,確定了揭牌儀式方案,里約市市長、中國駐里約領事館領事長等中巴籍嘉賓名單等各項細節。9月12日,電網工程技術(美洲)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巴西里約市成功舉行,標志著公司海外研發機構正式掛牌運行。研究院揭牌獲得了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專題報道,成功入選了“山東省電力行業十件大事”和“中國電建集團十大新聞”,成為不折不扣的海外“網紅”。
科技創新是一條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道路,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奮力求索攀登,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收獲榮譽光環。
邵國棟如是說,如是做,秉承科技匠心,立足本職崗位,他嚴格執行、落實集團和公司科技創新工作要求,積極推動科研平臺建設、科技項目研發、高企規范運行等科技創新工作,先后組織推動公司級科技項目立項700余項,政府和集團科技項目立項20余項,獲科研補助經費3000余萬元。組織開展高企研發費用和高新收入歸集核算,并以科技項目為依托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企稅費減免,公司累計實現稅收減免過億元。推動電網工程技術(美洲)研究院的建設工作,累計獲得集團和政府經費支持1500余萬元;組織參展“雄安新區低碳建筑與新材料博覽會”,全方位展示公司低碳環保業績,為公司進軍“固廢物處理”領域拉開序幕,有力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021年12月,邵國棟榮獲中施協首屆工程建設科學技術青年創新獎,2022年1月,邵國等獲評第八屆“山東電力行業十大杰出青年”。
“杰出青年”是過往的總結評價,更是前行的號角力量。
音樂停歇、燈光熄滅,走下領獎臺的邵國棟,淡定從容,步履堅定。何時“新”“星”激情碰撞,光輝再現,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