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最大水域面積約825平方公里,是合肥最好的名片,也是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受流域范圍內快速城鎮化、污染負荷長期積聚、江湖關系改變等因素影響,巢湖出現了水質不能穩定達標、湖泊富營養化、湖濱消落帶消減、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成為我國重點防治“三河三湖”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巢湖生態保護和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他在視察巢湖時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十三五”期間,合肥市大力推進巢湖流域綜合治理。自2018年以來,中南院先后承擔了環巢湖地區入湖河流流域綜合治理、礦山生態修復、濕地建設、圩區水利建設、水毀災后重建修復等多類型的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
治理過程中,中南院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堅持“全流域治理一盤棋”的思路,統籌流域岸上岸下、上下游、干支流,綜合應用多學科和多技術,針對性提出流域系統治理方案,按照輕重緩急,分區分批實施,逐步完善總體工程布局,促進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巢湖。經過4年的不斷耕耘,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現已成為環巢湖生態治理一張熠熠生輝的名片。
還河一片清 予民一片綠
治湖先治河。湖之根源在河,保護好入湖河流是保護巢湖的前提。巢湖河汊溝渠縱橫交錯,屬于典型的農業農村區河流和圩垸區滯留型河流,涵蓋崗丘和圩區等多樣地形等特點,河水水質常年為Ⅲ類~Ⅳ類,存在河道水動力條件差、污染源類型多、污染負荷總量大等難點。對此,中南院創造性提出“1個目標、2個重點、3個區域、4項措施、5大體系、6項實現”總體治理策略,開展了白石天河、柘皋河兩大流域綜合治理工作。
白石天河、柘皋河屬于安徽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巢湖流域治理“6+1”重點河流。待治理流域面積超1200平方千米,兩條河流均存在水質不達標、河道淤積嚴重、流域水資源調蓄能力不足、河流水生態退化等問題,部分支流河段周邊居民夏天不敢開窗,汛期洪水多次漫過一樓,居民們怨聲載道。同時,作為巢湖主要支流,污染的河流導致入巢湖水體污染,影響巢湖生態健康。
在“123456”總體策略指引下,中南院圍繞實現各子流域Ⅲ類水水質的一個核心目標,以治理污染和改善人居環境為工作重點。通過對分鎮區、農業農村區、河流水系整治區等三大區域開展污染源調查和治理,實施截污控源、生態修復、活水循環和長效管理四大措施,構建治污與生態修復、水安全保障、水量保障、文化景觀和智慧管理等五大體系,為實現“水清、田凈、河暢、岸綠、景美、民樂”六大愿景多管齊下開展治理工作,有效削減入河污染負荷,改善河流生態環境。
2021年,白石天河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Ⅲ類,水質改善明顯,柘皋河正在穩步開展勘察設計工作,預計明年將初見成效。
退耕還濕地 水清飛鳥鳴
河口生態濕地是入湖河水的“凈化器”。環巢湖濕地群就如同巢湖的“腎”,對巢湖起著凈化清潔的作用。開展環巢湖濕地保護修復,有利于構建保護巢湖的天然生態屏障。
長期以來,受流域城鎮化快速發展等影響,環巢湖濕地群生態質量下降、生態功能退化等情況明顯。中南院積極參與合肥環巢湖城市濕地公園群的建設,創造性提出構建“三生融合”的濕地生態修復體系,完成了棲鳳洲濕地、馬尾河濕地的規劃設計工作。
棲鳳洲濕地、馬尾河濕地是環巢湖十大濕地中的兩個,是典型的圩田濕地。由于墾殖強度大、大量化肥農藥施用等影響,存在濕地沼澤化、水體富營養化、動植物種類減少等問題,影響到巢湖水生態安全。
中南院以“三生融合”理念為指導,通過充分的調研分析,提出水系營造、生境營造及基底改善、生態系統構建等技術措施,構建了“連圩通河”的濕地功能布局,有效削減入巢湖的污染負荷,完善了環巢湖濕地體系,構筑了環巢湖生態屏障,同時提升了區域旅游觀賞價值。
目前,棲鳳洲、馬尾河濕地已完成修復重建,濕地水質凈化能力得到加強,生物生境得到改善,濕地水畔,蘆葦叢叢,綠頭鴨群在水面嬉戲,已經成為市民休閑打卡地。
整容“灰色印象” 重拾綠水青山
環巢湖地區礦山資源豐富、開采歷史悠久,但由于長期的粗放經營,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存在山體滑坡、崩塌、水土流失、植被破壞、水體污染、揚塵等一系列問題。“灰色印象”遍地開花,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巢湖市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是全國單體最大的礦山修復工程。工程總修復面積1029.32平方公里,主要包含巢湖市各鄉鎮、街道37處廢棄礦山和工礦廢棄地,累計約107個點。這些治理點常年存在邊坡修復、土壤改良、植被恢復、土石料利用等治理難點。
在此背景下,中南院提出“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類實施”的治理原則,“育山理水、造林養田”的總體治理思路,積極開展了巢湖市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對滿是“創傷”的礦山進行“整容”。
中南院在“育山理水、造林養田”總體思路指導下,通過統籌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景觀資源、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等方面,采用地質災害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生態修復、土地復墾和景觀恢復等措施,提煉高陡邊坡綠化技術、土壤重構技術、礦區修復植物配置、礦區生態景觀、土石料利用等核心技術,有效改善礦區及周邊生態環境,恢復土地生產力,緩解土地供需緊張的矛盾。
目前,工程一期已全面完工,二、三、四期正在施工,五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礦區原先的洞坑被削平,裸露的山體重新覆上土壤,郁郁蔥蔥的“綠裝”又重新披在了山上。
周邊的居民無不贊嘆:“終于又見綠水青山”!
護圩區水安 利一方百姓
水安則民安,興利除害一直以來都是治水主旋律。
針對環巢湖地區圩區眾多,地形平坦、地勢低洼,存在洪水期水高地低,極易發生洪澇災害的特點,中南院助力合肥市“三達標一美麗”水利建設工程實施,統籌解決水多、水少、水臟、水滯等新老問題,開展了肥西縣、廬江縣兩處“三達標一美麗”水利建設工程。
肥西縣、廬江縣境內大部分圩口、灌區和中小型水庫等多存在設施老化失修、帶病運行的問題以及嚴重的安全隱患。圩區河流水系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也有待提升。
以補齊流域防洪除澇短板、改善圩區水生態環境為目標,針對圩口達標建設,中南院提出了增強圩口防御外洪和圩內澇水外排能力,主要通過圩堤加高培厚、排(灌)泵站改建、排(灌)渠及水塘整治、圩內水系連通等措施,實現“圩外水安、圩內水暢、內外水動”的圩區綜合治理新格局。
針對美麗河流建設,中南院提出以改善水生態環境為主線,立足綜合治理,通過岸線整治、生態清淤、增氧曝氣、水下森林、濱岸生態濕地、沿河景觀建設以及智慧水務等措施,實現河流“水安、水暢” “水動、水美” “水凈、水韻”的目標。
目前,肥西縣、廬江縣兩個項目均已開工建設,部分標段已經完工,達到了預設的防洪排澇目標,預計2023年年底全部完工,屆時將提高圩區防洪排澇能力、構建美麗河流。
助力災后重建 補齊水利短板
2020年夏天,合肥經歷特大暴雨,降雨量突破歷史極限。巢湖遭遇超過百年一遇洪水,水位屢創歷史新高,巢湖沿線地區受災嚴重。
中南院積極參與地方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并在災后參與應急水利水毀修復工程建設,助力災后恢復重建,加快補齊補強防災減災體系短板,開展了廬江縣舒廬干渠水毀修復工程、廬江縣礬山鎮堤防修復工程、廬江縣城區排澇泵站工程等水毀災后重建等項目。
水毀災后重建項目主要是對因水毀而受損的溝渠及建筑物、田間道路及配套建筑等進行修復或改造提升,需緊急響應、精心謀劃、加快實施。
針對實際情況,中南院人勇于擔當,利用自身經驗在第一時間提出了重建方案。
工程實施后,恢復了水利設施防洪除澇減災功能,確保度汛安全,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保護居民、農田、工廠企業等,滿足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為建設發展美好合肥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凸顯中南院央企擔當。
八百里湖面煙波浩渺,三千里青山倒懸金日,皖中瑰寶,熠熠生光。近年來環巢湖綜合治理穩步推進,美麗巢湖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巢湖之治,非一日之功。“十四五”期間,安徽省將開展新一輪巢湖綜合治理,加快實施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
未來,中南院將繼續恪守“秉責、創新、卓越”的企業精神,充分利用自身在環巢湖地區的經驗優勢,以更嚴謹的科學態度、更飽滿的工作熱情,勵精圖治打造精品工程,全面助力安徽持續縱深推進巢湖流域綜合治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