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巖水庫大壩主體填筑至高程720米,提前完成今年防洪度汛目標!
沿著文井江溯流而上,沿途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行至青峰嶺教學電廠附近,別有洞天,一番熱鬧。
一輛輛滿載石料的重型卡車,在盤山公路上魚貫而行,緊張而有序地在大壩填筑現場進進出出。由石料一層層填筑起來的大壩上,800名建設者現場見證歡呼,彩旗迎風招展,破碎機、碾壓機、挖掘機發出的轟鳴聲,石料碰撞出的叮當聲響徹壩區……
肩負重擔
大壩主體填筑至高程720米意味著什么?
“對整個工程意義重大,水庫下游懷遠鎮、元通鎮等4個鎮的6.27萬人的安全才能得以保證。”成都環境集團李家巖公司副總經理丁勇在接受《四川日報》采訪時介紹道。
根據李家巖水庫工程度汛設計報告及施工組織計劃,水庫上游圍堰高程707米,可抵御20年一遇洪水標準。為了提升防洪標準,將施工期攔擋洪水標準提升到能夠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標準,大壩需填筑至高程720米,才可將洪水漫壩的風險降到最低,大幅減輕水庫下游防洪度汛壓力。
“如果在計劃時間內填筑達不到高程720米,那么5月至9月整個汛期,都將不能進行大壩施工。”丁勇說。如果黃金施工期白白浪費,不僅直接影響后續大壩填筑施工進度和2024年底具備下閘蓄水條件的目標,也直接影響水庫效能的發揮,供水時間將整體延后一年。
見縫插針
要實現防洪度汛這一節點目標,對于李家巖水庫建設者來說絕非易事。找到開挖、運輸、填筑三者間的最佳匹配度至關重要。
料場是大壩填筑的“糧倉”,是大壩填筑進度和質量保證的基礎。李家巖水庫大壩填筑所需石料來源地在距離水庫約20千米的徐家槽料場,地處成都平原和川西高原交界地帶,受地形影響,阻擋住的暖濕氣流在此極易形成霧氣和降雨。據觀察記錄,2022年該地雨雪天氣超過240天,突出的小氣候直接影響料場開挖、石料運輸及大壩填筑各個環節。
中雨想法干,小雨正常干,晴天拼命干。為了充分利用僅有的晴好天氣,他們將取料場分區分塊制定開采方案,加強爆破作業組織協調,先通過爆破提前鑒定各個區域是可用料還是無用料,確保后續隨時有料可開采可輸出;同時增加有效工作時長,在晴天開設夜班作業,確保現場施工的連續性。
本來運輸距離遠就給施工組織造成了很大的挑戰,又加上運輸道路坡度大、彎道多,極易發生交通事故,不僅考驗卡車司機的駕駛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每天100輛左右的載重卡車來回穿梭,也考驗著項目安全管控能力。
抓進度更要保障安全。司機安全教育及人文關懷、車輛保養及車速監測、道路維護,一樣都不敢輕視。拿道路維護來說,夜間施工強度相對較弱,施工道路維修也在此期間進行。高峰期運輸車輛每天能達到600車次,超負荷的承載使得運輸道路需要每天維護,項目引進隊伍專門負責道路維護保養工作,及時修補路面,保證道路的使用性能,更是保證司機的生命安全。
因填筑作業面有限,盲目增加人員、設備的效果并不大。
“車多了會堵,作業面只有那么多,增加機械也是閑著。”水電七局李家巖水庫項目負責人張鐸介紹。經過前期大數據的積累和摸索,他們尋找到“最優解”,一個作業面匹配20輛重卡運輸,并在填筑現場專人指揮倒料位置提高倒運效率,晝夜不歇,在3月創下29萬立方米的大壩填筑單月最高紀錄,順利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排兵布陣
“誰是英雄誰好漢,勞動競賽比比看。”
為充分調動作業隊伍奮戰節點目標的積極性,項目部以“奮戰720度汛目標”勞動競賽為抓手,每兩周對參賽隊伍生產計劃完成情況等進行評比,對獲得第一名的施工隊伍頒發流動紅旗,并將在勞動競賽結束后對先進施工隊伍、先進部門、作業隊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由于運距長、路況差,卡車司機流失率很高,對工程進度影響很大。項目部利用長距離壩料運輸信息化管理技術,經過總結分析,從取料場到大壩填筑區,一輛卡車一天一般能跑3個來回,項目部制定激勵措施,每天跑4趟以上的卡車,超過的每一趟都有額外的獎勵,并且逐趟遞增,卡車司機當天現場就可兌現獎金。但是為了不讓司機疲勞駕駛,超過7趟也拿不到獎勵。在獎勵機制的激勵下,司機流失率明顯降低,卡車運輸效率也有了明顯提升,大壩填筑方量每天可超過1萬方。
除了調動作業隊的積極性,項目部管理人員放棄休假時間堅守現場,項目6名班子成員輪流上夜班值守,以確保現場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此外,成都市水務局成立李家巖水庫項目推進專班,進行幫扶督導;成都環境集團李家巖公司采用“日碰、周推、月考”方式,將填筑目標按天進行拆分,每天召開碰頭會及時解決現場問題,并在設備材料調配上盡量傾斜,水電七局各級領導多次到現場辦公,協調推進項目進度,緊鑼密鼓備戰防洪度汛節點目標。
愚公移山
“我們現在干的就是‘愚公移山’的事。”張鐸半開玩笑地說道。李家巖水庫大壩是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填筑總量約404萬立方米。以一輛重型卡車載重20立方米計算,填筑大壩的石料,需要20萬車次才能運完。如果以一輛車計算,來回要跑800萬公里才能填完,這個里程足夠繞地球200圈。
作為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成都第二水源地,李家巖水庫一直自帶“流量”,備受各方關注。水庫建成后供水規模每天可達275萬立方米,能為成都中心城區提供至少30天應急水源保障,對有效解決成都中心城區供水單一水源問題、保障供水安全、提高抗風險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工程開工以來,受料場變更、地質災害等因素影響,前期進度有所滯后。能夠順利達成防洪度汛目標,今年年度目標達成在望,讓建設者們倍感振奮。
路雖坎坷,終會抵達。
大壩填筑現場
運料車隊
夜間施工
評論